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小时前

鸣鸣很忙式零食量贩:行业颠覆者,还是击鼓传花游戏?

文 | 锦缎

2021 年至 2024 年,鸣鸣很忙火速完成五轮融资,期间 2023 年 " 零食很忙 " 和 " 赵一鸣零食 " 两大品牌还完成合并,组建成鸣鸣很忙。仅一年后,2025 年 4 月鸣鸣很忙便在港股披露招股书,计划于今年敲钟,发展堪称神速。

这一狂飙的零食量贩龙头,似乎在各个方面都遵循唯快不破的信条。近 3 年的收入分别是 39 亿、103 亿和 393 亿,增长近 10 倍,即使考虑到 2024 年并购带来的规模跳升,同口径下 2024 年的收入同比增速也在 100% 左右。

但另一方面,常年仅 7.5% 的毛利率,似乎是将低价进行到底。作为连锁零售商,低价就是最硬的道理,但过低的毛利率意味着经不起任何大的冲击,商业模式存续性存疑。

因此,这究竟是一场新业态对传统的摧枯拉朽式的颠覆,还是资本极速催熟后的击鼓传花的游戏,已经引起越来越激烈的争论。

01 一场颠覆认知、不减速的狂飙

从招股书披露的经营指标和财务数据上来看,鸣鸣的过往表现绝对称得上非常优秀。

图:鸣鸣很忙收入高增与低毛利的鲜明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

1、快速扩张的经营模式

截至 2024 年,公司拥有门店数 1.4 万家,良品铺子和来伊份经营这么多年的积累加起来也才 6500 家店左右。已经覆盖了国内 28 个省份及所有线级城市,其中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中国县城覆盖率达到 66%:

● SKU 是同等规模商超的 2 倍,在库 SKU 超过 3300 个,每家门店 SKU 在 1800 以上。

● 2022-2024 年公司加盟商快速扩张,单个加盟商的创收分别为 427/302/537 万元,日均单量从 380 左右提升至 450 单,没有以牺牲单店收入的方式来扩店。

●从量价拆分来看,单店平均每单价格约 30 元左右,年交易超 16 亿单,GMV 达到 555 亿元,这个成绩能够排到中国连锁零售商中的第四。

2、财务指标也唯快不破

公司经营由于基本是纯加盟模式,所以是非常轻资产的:

●存货周转天数从 23 年的 15.7 天进一步下降到 24 年的 11.4 天,同样卖零食的良品铺子,存货要 50 天左右才能周转一次;这一极速周转水平基本只有日本的 711 可比。

●在 2024 年总资产周转率达到了惊人的 4.7,生生在只有 2% 的净利润率水平上,把 ROE 拔到了 16% 的较高水平。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

但看似狂奔的背后也藏不住经营财务数据里的隐忧:

●门店数 1.4 万,国内量贩零食一共 4 万家店左右,鸣鸣已经有接近 40% 的市场份额,龙二是万辰也有 1.2 万家店,未来开店、整合空间都有限,也就是留给二级投资人的成长的空间还有多少?

● 7.5% 左右毛利率,是最锋利的剑,但一旦周转下滑,就会刀锋向内迅速瓦解整个体系;比如龙一和龙二恶战?

● 24 年应收类科目达到接近 25 亿元,导致经营现金流直接为负,对于一个收现很好的生意来说这并不常见,是否有为了上市而向加盟商压货的风险?

●纯加盟模式,开一家新店投入在接近 80 万元,补贴力度变小和好的点位稀缺导致加盟商回本周期已经从 1.5 年延长至 2.5 年。

02 新消费给了量贩零食化腐朽为神奇的机会

就静态的财务数据和商业模式来说,鸣鸣很忙为代表的零食量贩确实算的上很成功,万辰集团市值也一度迈过 330 亿元大关(当前市值在 300 亿元左右),超越盐津铺子、三只松鼠、洽洽食品和绝味食品,成为 A 股休闲食品板块的一哥。

哥俩一起给已经沉寂许久的零食行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炸开了新消费的大门。

1、零食本身是一个很差的行业

食品饮料是最大的消费子行业,国内规模高达 8 万亿元,但在今年之前,休闲零食一直处在市场鄙视链的最末端,如果再考虑到场景,那么下沉市场的休闲零食那就是最末端中又最底部的存在。

根据欧睿统计,中国休闲零食市场 2500 亿左右(如果考虑到休闲零食饮料则市场规模是 3700 亿元),只占食品饮料行业的 3%,而且已经连续 4 年没有增长了。

商业模式也很一般。不同于酒类的成瘾性、令人艳羡的预收款,以及还会增值的存货,也不同于饮料,可能有百亿大单品的梦想,也比不过乳制品优秀的竞争格局。零食由于消费者口味喜好众多且天然爱尝鲜(如今年魔芋品类高速放量),导致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所有食品类公司讲的壁垒故事基本都宣告破裂。

复盘中国休闲食品历史,在 " 众口难调 " 的背景下,行业逐渐沦为成为渠道的附庸,新品类常如昙花一现。良品铺子、周黑鸭等零食品牌店过去的股价过山车,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2、新消费意外给了零食量贩机会

" 新消费 ",给零食行业带来更多的其实是更严峻的挑战:1)逐步回归商品本质,以更少的钱买更高品质的商品成为消费导向,追求极致的质价比;2)消费边际话语权变化的最大主体,是 Z 世代以及一二线之外的广大人群,拒绝为高高在上的渠道和品牌付智商税。

显然传统商超模式只能陷入亏损,因为模式仍是品牌抢占货架,零售商采用出租货架、收取陈列费和条码费来赚钱的商业模式,爹味很浓。商超先是被电商全面冲击,零食成为拼多多最赚钱的领域之一,后又在各种新零售模式商中股权被反复转让。

但电商始终无法解决客单价低、小批量多品类、即时性的需求,所以休闲食品仍保持较高的线下消费比例,据统计 2024 年只有不到 15% 的消费场景在线上,远低于电商整体 30% 的渗透率。

最终打破僵局,将挑战变成机会的是零食量贩这种国内独创的模式,虽然硬折扣店全球都有,但专门做零食量贩且如此大规模的,只出现在中国,而且还是从下沉市场而非高线市场做起的。

他们成功的点在于,对渠道和自身的盈利模式进行了彻底的革命,把渠道加价压到最低,解决了质价比的问题,又通过充当买手解决了消费者口味多变的问题,最后于线下门店集中呈现,满足即时性多品类需求,同时自身的营销费用极低,尽量让利给消费者。

零售行业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效率,进一步拆解,零售从 " 多、快、好、省 " 这四个维度满足消费体验,量贩零食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获得成功,确实是在新消费要求下做到了效率的极致。

图:零食量贩是对渠道彻底的革命,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

最终全方位的实现了多快好省,让 Z 世代的消费者可以花不到 40 块钱买到满满一筐的快乐。以鸣鸣很忙披露的数据来看:

●多:前面提到零食量贩店的 SKU 是同等规模商超的 2 倍,单店 SKU 接近 2000,而且每月迭代新品 100+,常逛常新。

●快:这个好理解,以万为单位的门店数量,覆盖范围大概是 1.5km 的半径,经历过雪王轰炸的人应该不陌生。

●好:门店中引流的产品都是低价的知名品牌,而且其他白牌也是经过公司的筛选,还有约 25% 是定制化产品,公司有接近 200 人的选品团队,加盟商也可以提交选品请求,更好的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定期对复购较低的产品进行部分淘汰。

●省:由于压减至少两层供应商,从生产厂商采购并直接配送到终端门店,而且有上万家门店的规模效应,零食量贩渠道 + 加盟门店毛一共的加价率只有 30%,远低于传统渠道 60% 以上的加价率,所以很简单零食量贩店能做到比线下商超同款便宜 25%,在售卖时以散称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多管齐下才能做到消费者客单价在 30-40 元。

图:零食折扣店与商超渠道加价率分析,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快消品依托的信息化物流等技术性设施效率大幅提升,产业链主导权随着逐渐从厂商转移到消费者端口。在最不被待见的休闲零食环节,由于零售环节最先从运营货架走向运营商品,量贩零售商成为消费者代理人,明显提升渠道通路效率,消费者效用也被最大程度满足。

零食量贩不仅仅是在顺应新消费趋势下颠覆了传统零售渠道,甚至触角也在向上延伸至改变品牌,将产业链重整了一遍。根据最新的草根调研,盐津铺子、卫龙等企业在拥抱零食量贩后,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03 隐忧怎么看?至少南北还有一战

虽然已经有人开始在讲量贩零食的海外拓展,比如越南鸣鸣已开 500 家以上门店,但这种模式中期的主战场一定是在国内的,因为食品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做跨国生意的门类,实现全球化的食品公司屈指可数。

而开篇写到的所有隐忧,除短期现金流问题之外,其他都建立在新增开店速度之上,只要还有足够的空间新开店或者做行业整合,那么商业模式不仅成立,而且可能还越跑越顺。

但一旦扩店出现问题,所有的优势会在瞬间转化成劣势,因为不到 8% 的毛利率和 2% 的净利率,以及加盟门店不到 20% 的毛利率,两者都极度依赖高周转。这意味着留给公司的战略容错率约等于 0。

图:不同休闲食品饮料连锁加盟店的毛利率资料来源:锦缎研究院

1、国内开店数量上限测算,离上限不远

2021-2024 年,鸣鸣很忙只是零食量贩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整个行业在 2021 年时,全国只有不超过四千家门店,到 2024 年底全国门店已经超过 4 万家店,四年门店数量增长十倍。

核心问题是,那未来还能开多少家店?

可以对标同是新消费的现制茶饮和现磨咖啡。乐观算出来国内的开店总数也很难超过 10 万家。

现制茶饮国内市场规模在 3000 亿元左右,总门店数在 40 万左右,可以算出来单店营收 80 万元,这个数字合理;现磨咖啡国内市场规模在 1800 亿元左右,总门店数在 19 万左右,可以算出来单店营收 100 万元,也能与经验数据对上。

因此量贩零食的门店数量上限 = 休闲零食市场规模 / 单店营收,由于鸣鸣很忙单店营收在 400 万左右,假设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相对弱一些,而且门店加密自然导致同店营收减少,假设单店标准收入模型为 300 万元,前面提到休闲零食国内市场规模的上限在 2500 亿元,单店 300 万元,则国内开店数量上限在8-9 万家,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休闲零食都要走量贩这个渠道。

另外一种测算方法是以湖南市场作为样本,湖南一共有 5000 家店左右,全国人口数是湖南的 21 倍,但零食购买习惯略弱,则零食量贩店的上限也很难超过 10 万家,跟上面测算的数字也基本相当。

资料来源:窄门餐眼,民生证券

2、虽然是新模式,但同为零食量贩店之间区别不大

从第一家零食量贩店老婆大人于 2014 年成立起满打满算,行业发展也才十年。但形成连锁效应的品牌就有十几家,最后在万辰系和鸣鸣很忙的整合下,目前形成了两强格局。

都是极速扩张,与鸣鸣略有不同的是,万辰是在自有资本下做的整合,从 2022 年行业刚开始兴起的早期,万辰整合了老婆大人、好想来、来优品、陆小馋和吖滴吖滴,到 2024 年底门店达到 1.2 万家,而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区域。

过去竞争暂时不激烈,是因为一方面行业空间极大,一方面是由于都在各自的区域猥琐发育。

随着鸣鸣则是由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完成合并。鸣鸣和万辰的市场份额达到接近 70%。

从初期品牌数量众多,到快速收敛到两强的行业极简史,都能看出来这个行业虽然相对传统零售是摧枯拉朽,但行业内品牌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异,比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在合并前单店月销都在 40 万左右,区别不大,而今年预计万辰净利润 10 亿元,跟鸣鸣盈利区别也不大。

商品上,可能大家的农夫山泉 1.2 元,消费者对于各种 " 鸣 " 的品牌,没有任何粘性,都是哪儿更加多快好省我就去哪儿。导致行业的极速扩张、抢占点位、同质竞争、并购整合,像极了当年互联网的百团混战和现在的茶饮大斗,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宿命,都想做能够笑到最后规模最大的那个人。

3、同质竞争,天花板到来时南北必有一战

业内人士透露,鸣鸣 2025 年规划新开店近 5000 家、万辰集团规划开店 4000 家,如果按照这一速度反推,则 2025 年全国零食量贩店将达到 5 万家,其中主要扩张的是头部头部两家鸣鸣很忙和万辰,因为其业务本身就已经比较赚钱了,鸣鸣还要在港股 IPO 融资一把,万辰本身是 A 股上市公司,都可以都视为无限子弹玩家。

由于离国内开店天花板 10 万家更近,不再是之前的在各自的地盘发展,而是在同一条街道刺刀见红。这就意味着,两大头部品牌之间,必有一战,当前的重叠区域可能只有 20% 左右,但对未来的竞争烈度预判可以参考库迪和瑞幸的贴身热战。

这就回到最开始讲的,目前是商业模式成立,大家是一起向渠道要利润然后反哺新消费者,运营商只留下微薄的利润,通过高周转来弥补;当前行业同店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出现了个位数的下滑,行业的开店数量天花板,可能比上一节测算的要更低。

如果行业快速陷入存量模式,量贩零食品牌之间打价格战可能是灾难性的,只需要 5% 左右的降价,则全行业都将陷入亏损。

 此外为了进一步扩店,品牌势必要更多的涉及一二线城市的增量渠道,但这些市场有非常强的竞争对手,比如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且重资产的山姆,今年有十几家扩张规划,品牌厂也并未坐以待毙,比如三只松鼠收购爱零食,也在加速抢占这个赛道。

作为新消费者,我们是非常欢迎零食量贩新模式的,但行业是否能够像招股书那样飞速优质发展,则认为应该需要更长的时间验证。在马上到来的激烈竞争中,玩家们的精力将不能再全部集中于开店抢位置,而是树立品牌,经营好自有商品,最终建立差异化的优势,当年极速发展落下的课,该补的终究会补上。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