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来自 The Verge、Top Gear 等媒体的首批评测。在体验过阿斯顿 · 马丁 DBX707 后,各家媒体几乎都对 CarPlay Ultra 的实际表现给出了正面评价,认为其体验无缝、功能强大,是苹果车载系统的一次重要飞跃。
另一方面,则是《金融时报》所揭示的、冷峻的商业现实。报道指出,梅赛德斯 - 奔驰、奥迪、沃尔沃等一众曾被视为 CarPlay Ultra 合作伙伴的汽车巨头,公开表达了对苹果这场仪表盘革命的抗拒。
一个在产品体验上备受赞誉的理想座舱,却在商业世界上遭遇了如此强大的逆风。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回到原点,深入看看 CarPlay Ultra 在真实世界里的体验,到底是什么样子。
来自苹果的一次车机革命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刚投入巨资自研了新系统的阿斯顿 · 马丁,第一个拥抱 CarPlay Ultra?
这并非技术上的妥协,而是商业上的清醒。
在实际体验中,这种「无感」的整合贯穿始终。
车辆启动后,系统会即时唤醒,屏幕上会浮现出类似于设置新 iPhone 时的「Hello」欢迎语,几乎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加载过程,仿佛它就是这台车与生俱来的原生界面。
The Verge 提到,当需要调整原车独有的高级音响设置时,并不需要退出 CarPlay,原生的设置菜单会以「弹窗」的形式,无缝地出现在 CarPlay 环境中,用完即走,最大化地保证体验的连续性。
这种双向的深度整合,还体现在物理按键的交互上。Motor1 指出,当驾驶员按下中控台上的辅助驾驶关闭按钮时,CarPlay 界面内会同步弹出通知,确认该功能已停用,这证明了车辆与系统间的信息是实时互通的。
而在合作模式上,苹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据报道,车企整合 CarPlay Ultra 并不需要向苹果支付授权费,只需承担自身的整合开发成本。苹果提供的,更像是一个「工具箱」或「空白模板」,由车企的工程师团队,根据自身品牌调性和车辆功能,来填充和定制最终的呈现效果。
一个关键事实是:CarPlay Ultra 并不访问车辆核心的 CAN 总线网络。它只是被动地接收车辆「喂」给它的信息,而非主动深入系统内部。在数据上,车企与苹果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安全界限。
阿斯顿 · 马丁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像是一次「共同学习」。苹果得以深入了解复杂的汽车安全法规,而车企则能近距离学习苹果顶级的交互设计理念。
对车主而言,这是一个常见的痛点。新车买来时流畅如飞的车机,往往在三四年后就开始显露疲态,亦或是停止更新。即便厂商继续维持 OTA,也常常因为要顾及老旧的硬件算力而缩手缩脚,最终导致新功能带不动,旧功能也不再流畅。
但 CarPlay Ultra 不同,它将随着每一代 iOS 的升级而进化。这意味着,只要你的 iPhone 在更新,你的车机体验,就永远能保持在最新的状态。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你也可以用回阿斯顿 · 马丁的车机系统。
一场关于「灵魂」的战争
有意见的可能不只是用户,在一些车企看来,CarPlay Ultra 可能会是一个颠覆其核心商业模式的潜在风险。
当一款产品的体验足够出色,它对行业的影响便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关乎企业长期战略的商业决策。这正是 CarPlay Ultra 发布后,全球汽车产业所面临的现实处境。
以梅赛德斯 - 奔驰、奥迪、沃尔沃为代表的欧洲豪华品牌,已明确表示暂无计划集成 CarPlay Ultra。雷诺的一位高管更是直接向苹果表态:「不要试图入侵我们的系统。」
这背后,是车企对未来主导权的两大考量。
首先,是对品牌独特性的维护。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仪表盘与中控屏是品牌与用户建立连接、体现差异化的核心渠道。车企正投入数十亿资金,力图打造独特的数字化体验,因此无法接受这一关键的用户交互界面被苹果的统一风格所取代。
麦肯锡合伙人西蒙 · 米德尔顿指出:「西方的车企正试图弄清楚,如何在一个汽车销量达到或接近峰值的世界中实现增长。在高度竞争的溢价领域,你也在努力实现差异化。」而软件和服务,正是他们规划中最重要的业务增长来源。
在这两大商业模式的考量之下,还潜藏着更底层的担忧:数据。尽管阿斯顿 · 马丁的合作模式划清了数据界限,解决了隐私问题,但对许多大厂而言,它们更担心的是失去对用户数据的分析、运营和商业化价值。
麦肯锡在 2023 年的一项调查,清晰地量化了这种困境:近半数的美国消费者,会因为一辆车不支持 CarPlay 或 Android Auto 而放弃购买;不仅如此,在已经拥有 CarPlay 的用户中,高达 85% 的人更偏爱使用它,而非汽车的原生系统。
这种来自消费市场的巨大压力,与车企自身的战略意图,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汽车产业清晰的阵营分化。
以阿斯顿 · 马丁、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的核心策略是满足客户的生态需求,现代集团也认为全面拥抱 CarPlay 能帮助他们吸引更多消费者。
「传统派」则以决心打造自家 MB.OS、MMI 等车机系统的德系豪华品牌和北美通用汽车为代表。他们体量庞大,其战略压力不仅来自苹果,也来自东方——在面临中国竞争对手日益先进的技术产品时,他们必须构建自己的软件技术壁垒,以避免在智能化赛道上被超越。
它的出现,变成了一场关乎控制权、品牌、数据和金钱的复杂博弈。这也不仅仅是苹果一家公司面临的问题,Google 在推广其 Android Automotive 系统时,同样遭遇着类似的阻力。
这本质上,是科技行业与传统汽车制造业,围绕用户「第三空间」主导权的一次竞争。而 CarPlay Ultra 的出现,则成为了激化这一行业矛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