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发大财啦!
不知各位是否和我一样,在上网冲浪时,老是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逆天广告。有的是文案和配图降智,整出一堆 " 别笑,你试也过不了第二关 " 之类的东西,有的是神人操作降智,看得我想钻进屏幕里上手接管,顺带给这个操作者一拳。
但最近,我又发现了比这些神人广告还要抽象的玩意儿。你也可能见过这样的视频,它们往往被称作 " 历史课走神的我 ",而内容也正是一群历史人物的奇妙排列组合。
而这里的充实,当然是指它那异常离谱的魔幻表现力。在广告里,你甚至能看到霍去病与匈奴针锋相对,经由一番激烈的立绘碰撞,外加无数倍率数字的叠加,最终莫名其妙地看到匈奴获胜,并诞生 " 一代天骄 " 的结算界面,爆出以亿为单位的巨大数字。
首先,观察力强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些广告中的动画,大多都在屏幕中央播放,并未占据全屏。而屏幕的下方,还隐约地露出了似乎是游戏 UI 的东西。有数字、有图案,还有一门标志性的大炮——很明显,这就是某种捕鱼类游戏,而这些神人逆天广告,也正是某些捕鱼游戏内的游玩动画。
但捕鱼游戏就不一样了,投进机器里的游戏币变成了子弹,而自己对子弹有着绝对的操控权。想玩大的,就把炮台等级拉高,用高倍炮轰击鱼群赚取高分;想玩猥琐流,那就用最低级的炮台,照样能一玩一下午。顺便,要是你突然人品爆发,用最低级的炮台成功打死一条鲨鱼,那爆出来的高分,没准又能让你续上不少的游戏时间——这既有一定的游戏性,又有以小博大的刺激体验,属实是把娱乐性拉满了。
说到底,花真钱购买,然后费半天劲投进去的一堆游戏币,在这里也只是一串可以随意调整的数字罢了。此时,投币的步骤直接被省略,花钱买游戏币,变成了直接花钱买分。
如此,我们便能得出一个结论:街机捕鱼游戏的热门,建立在不少基础上——既有游戏内的,也有游戏外的。甚至发展到最后,在最 " 核心玩家 " 的群体里,是游戏外的东西占了大头。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类游戏开始逐渐转移到电脑上。说是转移也并不准确,因为它们往往是线上线下并行发展的。线下的捕鱼机更有氛围,但因游戏币逐渐变成奖励票,从而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线上的捕鱼游戏更方便快捷,但也只是让人单纯地体验游戏本身。毕竟在某种意义上,网游甚至会比线下的捕鱼机更正规,因为它们更便于被审查,也必须完全合法合规。
不过在互联网上,这类失去了盘外招的捕鱼游戏,也必须想办法转移重心,专注在游戏本身的内容上,各式各样的噱头层出不穷。但比起花哨的游戏内容,更多人还是想要获得能拿到手的、实实在在的奖励——更何况,此刻仍有空子可钻。
这样的空子,在移动端的捕鱼游戏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捕鱼游戏被搬上了手机。事实上,在 21 世纪 10 年代前半段,这类捕鱼游戏都是线下、桌面端、移动端共同发展的。只不过在这三者当中,唯一保持上升趋势的,就是移动端捕鱼游戏。又或者说,在随后的 4G 技术逐渐普及、移动互联网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大部分事物都在向着移动端发展,捕鱼游戏只是其中之一。
而后来发生的事,也如同街机捕鱼机殊途同归。这类移动端捕鱼游戏,开始不断钻空子,触碰各种红线。一来,是大量厂商开始进军这已经被排行榜所印证的红海领域,想要用一些 " 小巧思 ",来从中分一杯羹;二来,也与这类突然出现的移动端游戏,想出不少新的套路有关。在这之中,有的游戏选择用 " 打游戏送话费 "" 打游戏送 Q 币 " 等方式招揽玩家,实现间接返现;有的小作坊则更是下足猛料,主打一个当场提现或者 " 购物卡返现 "。但无论如何,结果都只有一个——违法必究。
近些年来,这类捕鱼游戏的基本套路已经被摸了个七七八八,相关部门对这类游戏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就在 2021 至 2022 年左右,还有大量捕鱼游戏被下架整改。它们的特点,就是让游戏变成了金钱的附庸——捕鱼游戏本身不重要," 上分 " 和 " 下分 " 才重要。根据相关资料,判断游戏是否 " 涉赌 " 的核心要素,便是游戏是否提供玩家兑现或变相兑现的可能,也就是完整实现赌博的 " 上分 " 充值与人民币 " 下分 " 功能。
那么,我们如今看到的捕鱼游戏又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它们是被下架整改后,彻底去除场外要素的产物。
但我们上面也提过,捕鱼游戏本身,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赌博——发射子弹就是投注,子弹命中就开始拼概率,然后得到更多的奖励。或者再精简一点,那就是 " 以小博大 "。可到了当下这个时代,人们早就能玩到琳琅满目的各种游戏。它们包装精美、玩法各异,甚至在 " 以小博大 " 这个核心爽点上,都能完美平替——再不济,抽卡游戏也是一种选择。
所以,捕鱼游戏面临的问题便是,内核中的 " 以小博大 " 和 " 不确定性 " 易被复制,而外表上的 " 捕鱼 " 外衣又稍显过时。而要是想跳出游戏本身,搞些盘外招,又只能依靠内核的 " 以小博大 ",来继续向外延伸到现实中的财物,但这始终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
在这样的状况下,这群被卡在原地却又不想死的捕鱼游戏,只能开始整活。
那怎样才能依靠游戏本身来吸引眼球呢?只能在内核不变的基础上缝缝补补。
外观上,把特效拉满,效仿各种传奇页游搞出一大堆翅膀来,各种高饱和要素疯狂堆砌,屏幕里甚至看不到鱼。内容上,不管是机甲元素还是玄幻元素,神话元素还是历史元素,无论与捕鱼沾不沾边,全都丢到一起大杂烩就完事了。开局捕鱼炮、后期捕仙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进了起点,主打一个 " 第一章:我种的西瓜又大又甜……第五百章:西瓜尊 "。数值上,基础单位直接拉到亿级兆级,外加数不清多少个的零,把数值膨胀玩到极致,堪比某个把印度神话叠盒子搞出的一堆计量单位都用光的高达游戏。
啥是柏青哥呢?这其实就是一种发源于欧洲,流行于日本的弹珠机。玩法也很简单:射出弹珠,等待弹珠落入对应的孔位,从而获得更多钢珠,最后兑换奖励。本质上,也就是一种赌博机。在各种神人 TV 里,你也还看到不少日本赌博仙人,在输光全副身家后在弹珠店门口阴暗爬行时的街头录像。
当然,这也不一定全是抽象内容的功劳。这些抽象内容只是在内核上缝缝补补的结果,是让这类游戏能够吸引玩家眼球的要素之一。真正影响捕鱼游戏人气的,还是那个 " 发射子弹投注,子弹命中拼概率,最终得到更多奖励 " 的赌博性质内核。
要是用稍微科学一点的观点来看待,那便是 " 操作性条件反射 ",也就是知名的 " 斯金纳箱 " 实验。
实验共有四组:每次操作按钮都掉落食物(强化奖励机制),结果是鼠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不操作按钮就通电(惩罚机制),结果是鼠鼠被迫按按钮,一旦不通电,则不去按按钮了。
间隔固定时间操作按钮掉落食物(固定时间奖励),结果是鼠鼠一开始狂按,发现规律后根据时间来按。
操作按钮有概率掉落食物(随机奖励机制),结果是鼠鼠一直按,按上瘾了,即便彻底停止食物掉落,按按钮行为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在概率奖励机制里,也可以细分出 " 迷信机制 " 来——也就是鼠鼠在概率奖励的基础上,自发学会了某种奇特的行为逻辑。
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 " 概率奖励机制 ",虽说其他的机制在游戏领域也有应用,比如游戏中的各类玩法循环,就是 " 强化奖励 ",让我们这群玩家们跟鼠鼠一样疯狂按按钮。但更令人上瘾的,还是 " 随机奖励机制 "。无论是打出暴击,还是捕鱼游戏中发射的子弹和子弹打到鱼群身上的结果,又或是单纯的抽卡,这些概率性的内容,很容易让人上瘾。而抽卡前放一首《好运来》的行为,也恰好对应上了 " 迷信机制 "。
虽然这类游戏的内核同属不确定性,但外在却会表现出种种不同的形式。棋牌、捕鱼、抽卡,乃至各种肉鸽游戏,都只是一种外部包装。
要是想分清这些游戏之间的区别,其实也很简单。有这样一种说法:讨论一款游戏是不是纯赌博——无论是捕鱼游戏、棋牌游戏,还是别的什么——就要看它除去金钱胜负、除去实打实的财物外,还剩些什么。
像是德州扑克这样的棋牌游戏,或更简单的 " 二选一押注 ",除去金钱要素之后,那内容可就相当朴实无华了。你当然可以说这其中还有博弈,但要是去掉真实的金钱投注,只算虚拟的游戏币,那大伙要做的,完全就是无脑 All in ——反正没有实际的风险。
所以,去年的 TGA 年度独立游戏颁发给《小丑牌》而非《动物井》的原因,没准也解释得通了——《动物井》是自主学习伴随 " 强化奖励 ",只能让一部分人上瘾;《小丑牌》则站在无数 " 随机奖励机制 " 的棋牌游戏巨人肩膀上,并在赌博的内核上加以延伸拓展,主打一个 " 开挂版德州 ",让更多人上瘾。甚至,在 " 打击感 " 与 " 倍率拉满的数值 " 这些方面,还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这些捕鱼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无论是概率获胜的赌博、充满不确定性的游戏,甚至再向外延伸到每次往下翻都不一样的短视频……它们都触及了人类的底层逻辑,它们都是 " 随机奖励机制 " 的受益者。而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充满张力的游戏内容与衍生而来的广告,便是它们的外在表现。
到了最后的最后,我们到底要如何看待这些逆天广告呢?又要如何看待这些逆天广告背后的捕鱼游戏呢?
我的答案是:怎么看都行。
抛去游戏外的那些涉及现实金钱往来的要素后,如今的捕鱼游戏已经彻底变成了休闲娱乐游戏,并以我们见到的各种夸张元素吸引玩家入坑,这才诞生了能让我们图一乐的抽象神人广告,以及广告背后的抽象游戏内容。
它能够给你带来感官刺激,让你从打击感与巨额的数字中获取快感,从而被其深深吸引,最后小上一阵子,乃至好一阵子的瘾。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这类捕鱼游戏目前似乎已经没有 " 下分 " 渠道,看上去完全合法合规,我还是不建议各位沉迷其中,甚至不建议各位去玩——它们全靠充值活着,当你输光游戏币上头时,真有可能触发哈基人的底层逻辑,在管不住钱包的状况下把自己的真金白银全扔进去,换来一堆冰冷的数字,一如游戏厅里的服务员扭动 " 钥匙 " 时那样。
虽然目的完全不同,但结果殊途同归——因为他们都惦记着你兜里的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