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9 日晚,苏州队在主场昆山市奥体中心迎战扬州队,43617 人现场观赛,刷新 " 苏超 " 纪录。这意味着,6 月 21 日常州队主场 36712 人观战的最高记录只维持了 8 天;6 月 15 日徐州队主场 30823 人的现场观赛记录,只 " 捂热 " 了 6 天。而且,欧洲五大联赛之一的英超联赛,场均观赛人数是 4 万人,这场比赛的观赛人数赶上了英超。
数据的背后是更多急着抢票的球迷。从 " 苏超 " 第二轮开赛起,我几次掐表抢票,都只见 " 秒光 "。7 月 5 日,南京队将主场迁至南京奥体中心。我本以为座位多了,票好买一些,然而现实是骨感的:我再次品尝到一秒前满怀希望、一秒后以失败告终的滋味。" 失意者联盟 " 是客观存在的:大麦网显示,这场比赛有 84.8 万人 " 想看 "。
换个角度看," 苏超 " 现场观赛人数的记录,还可能继续刷新。南京奥体中心 13 年前创下的 65769 中超观赛记录,几天后会被打破吗?
" 苏超 " 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它火爆到没朋友?
" 苏超 " 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诞生的赛事。作为一个经济强省,江苏向来拥有火热的足球氛围,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并没有顶级联赛球队。这份缺憾,在我们这些资深球迷心中带有深深的痛感。这几年间,我和球友们去南京奥体中心踢过球,面对曾是江苏舜天和江苏苏宁主场的寂寞草坪,难掩心中失落。
" 苏超 " 作为一种弥补,极大地呼应了江苏人的足球情结,激发了球迷在诠释足球文明时的创造性,给江苏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这也是 " 苏超 " 被称为 " 天才发明的联赛 " 的内在原因。
但 " 苏超 " 的意义肯定不止于此,因为不只是江苏人爱 " 苏超 ",省外球迷也爱。数据显示,在常州对战南京的比赛中,省外观众超过 1 万人,占比超过 27%。
何以如此?在我看来,纯粹的足球,是 " 苏超 " 的立身之本和走红原因,是这项地方联赛 " 冲出江苏,走向全国 " 的隐性驱动力。
很多从不关注足球的人关注 " 苏超 ",是从热梗和段子开始的。从 " 苏超 " 第一轮开始,各种热梗就如影随形。的确,热梗和段子的风行,让 " 苏超 " 成功破圈,也找到了一个个 " 流量池 "。但是,热梗和段子背后的真实心态更令人探究。一句 " 没有假球,只有世仇 ",于调侃之间演绎出了 " 苏超 " 文化的精髓:真刀真枪地踢,真情实意地挺。
在这个素以 " 散装 "" 大内斗省 " 闻名的省份,13 座城市 " 谁都不服谁 " 的属性,被足球更直观地表达出来。无论是南京队和南通队的 " 南哥之争 ",还是常州队屡打屡败的 " 笔画保卫战 ",抑或 " 早茶德比 "" 海鲜德比 ",都在嘻哈的表象下,展现出寸土必争、捍卫城市荣誉的足球精神。
哪怕是输了球的球队,也会因为 " 永不言弃 "" 拼到抽筋 " 的劲头,获得球迷认可。6 月 21 日晚,在暴雨中,数万球迷高唱《红日》,为 0:4 输给南京队的常州队员打 call,让很多球员和球迷落泪,成为 " 苏超 " 赛程的经典一幕。而类似的 " 名场面 " 比比皆是,例如,6 月 28 日,淮安队 0:2 不敌连云港队球员赛后落泪,球迷在看台上流着泪高喊 " 继续战斗 "。
最好看的足球赛,绝不只是技术最上乘、打法最先进、进球最多,而是热爱和激情极致释放、球员和球迷双向奔赴。一个摆脱了名利之累的足球联赛,怎么可能不吸睛?怎么可能不打动人心?
多年来," 人情足球 "" 默契足球 " 让球迷愤怒和失望。这种愤怒和失望,都转化成对 " 苏超 " 的爱,包括在 " 苏超 " 之前就火热过的 " 村超 "。它们带来的启示也是真诚的:足球就该回到最纯粹的模样。远离了功利、懈怠、消极的足球才会是球迷的心头好,也才是一个国家足球发展的希望。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