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让整个家庭 AI(人工智能)具身化的场景,是卧安机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卧安机器人 ")的设计初衷。
2025 年 6 月 8 日,作为全球领先的 AI 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之一,卧安机器人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若能成功在港上市,卧安机器人有望成为 "AI 具身机器人第一股 "。
在一众机器人初创企业中,卧安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显得十分顺利,2018 年才成立的卧安机器人,在 2024 年的总营收已经超过 6 亿元,毛利率超过 50%。
不过,卧安机器人的产品主要在日本、欧洲、北美地区销售。想在国内购买卧安机器人的产品,还需要 " 代购 " 服务,根据国内头部电商平台,可以通过 " 日本直邮 " 的方式购买卧安机器人的手指机器人、窗帘机器人等产品。
此次赴港上市是否也有意拓宽国内市场,经济观察报联系到卧安机器人采访,因目前正处于 IPO(首次公开发行)静默期,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细分领域已力压小米
一位熟悉卧安机器人商业模式的机构人士表示,卧安机器人的发展路径与其他人形机器人、细分领域的机器人不同,卧安机器人更贴近智能生活领域,这种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更容易商业化和落地。此外,其产品更偏向 AI 决策,有 " 进化 " 的能力,能够不断地学习、思考、感知主人需求,从而变得更匹配主人的生活习惯或者提供更多其他智能服务。
招股书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 2024 年的零售额计算,卧安机器人以约 7.1 亿元的零售额成为全球最大的 AI 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市场份额为 11.9%,亦为唯一一家在家庭生活场景全面布局家庭机器人品类的 AI 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
上述报告显示,2024 年零售额约 5.8 亿元的公司 A 排名第二,市占率为 9.8%。招股书对公司 A 的描述为,成立于 2010 年并 2018 年在港交所上市,属于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核心业务是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及物联网平台。
经济观察报记者根据 Wind 查询筛选后发现,符合上述描述的 " 公司 A" 只有小米集团(01810.HK)。
2016 年,小米集团正式发布旗下智能家庭品牌米家,专注智能家居领域,覆盖生活用品、家电、IoT 设备等,通过米家 APP 实现全屋智能联动。这一年,卧安机器人的前身 " 卧安科技 " 成立已有一年,但还没有相应的产品,直到 2017 年,卧安机器人推出了全球首款手指机器人,也是其品牌 SwitchBot 旗下的第一款产品。
但与小米不同的是,卧安机器人从一开始就瞅准了海外市场,依托亚马逊电商平台,其 SwitchBot 品牌系列产品已销往日本、欧洲、北美等 90 多个国家及地区。
卧安机器人的官网显示,其有两个国际总部,一个是位于深圳的研发及管理运营中心,另一个是设立在日本的市场运营中心。此外,其生产中心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全球销售中心设立在香港。
2024 年,卧安机器人日本市场收入占比为 57.7%,欧洲市场为 21.4%,北美为 15.9%。在日本市场,卧安机器人自 2022 年起三年蝉联日本 AI 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市场零售额第一。
亚马逊官网日本站官网显示,SwitchBot 有四款热销产品连续获得该平台细分赛道的销售冠军,分别是智能插头、窗帘开关器、智能遥控器和智能锁,价格从 3781 日元(合计人民币约 189 元)到 22980 日元(合计人民币 1150 元)不等。截至 6 月 11 日,这四个产品近一个月的销售量合计超过 1 万件,此外还有手指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近十款产品在售中。
在亚马逊官网日本站的商品评论区,日本买家对 SwitchBot 的评价颇高,比如对智能锁,日本买家称 " 我能够使用苹果手表、指纹、NFC 卡、键盘、应用程序等将其解锁 "" 没有它(智能门锁)我就无法回家了 "。
依托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卧安机器人近三年的业绩增长迅速,毛利率颇为亮眼。2022 年至 2024 年,卧安机器人的营业收入从 2.75 亿元跃升至 6.10 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49.0%;公司的毛利则从 0.94 亿元飙升至 3.16 亿元,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34.3% 升至 2024 年的 51.7%。
但从净利润看,卧安机器人还在亏损中,2022 年至 2024 年,其净利润分别为 -0.87 亿元、-0.161 亿元、-307.4 万元。卧安机器人解释称,亏损主要原因在于销售及分销开支、研发费用大幅增长,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由 1.02 亿元增长至 1.72 亿元,增幅 68.63%;研发开支由 0.62 亿元增长至 1.12 亿元,增幅 80.65%。
不过,招股书提及,卧安机器人的经调整 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已在 2023 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 年和 2024 年的经调整 EBITDA 分别为 581 万元和 2608 万元。
学霸创业 获 " 大疆之父 " 李泽湘投资
卧安机器人由 "90 后 " 李志晨和 "85 后 " 潘阳联合创办,李志晨与潘阳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下称 " 哈工大 ")的校友。在卧安机器人的背后,不仅有 " 学霸 " 技术团队、中金公司投行背景的 CFO(首席财务官)胡治东,还有 " 大疆教父 " 李泽湘、高瓴资本、源码资本等知名创投资源的身影。
卧安机器人的董事长、创始人李志晨今年仅 34 岁。2011 年,20 岁的李志晨从哈工大本科毕业,21 岁时,其进一步取得南洋理工大学电子学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李志晨在新加坡一家具身产品及云端 IT 应用解决方案供货商担任电气电子工程师。
2015 年.李志晨和哈工大的同学潘阳在深圳成立卧安科技(卧安机器人的前身)。此外,卧安科技的团队中还拉来了其他同窗好友林海州、刘国辉等人。
创业初期,卧安科技选择从众筹起家。2016 年,李志晨等人做了一个叫 SwitchBox 的小盒子,号称是世界上最小的机器人,是一个帮助用户按下开关的自动装置。
2017 年,这个 " 最小的机器人 " 终于落地,即 SwitchBot 品牌旗下的第一款产品手指机器人,凭借这样一款产品,卧安科技顺利在智能家居赛道火出圈,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当年,启赋资本和朗科投资以 400 万元参与了卧安科技的天使轮融资。
2018 年,李志晨团队带领项目进入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XbotPark)孵化体系,当年 10 月,卧安科技在 2018 年 10 月进行重组,正式成立卧安机器人,自此获得技术与资本的双重赋能。XbotPark 的创始人是李泽湘,他曾创办了固高科技(301510.SZ),还孵化了大疆创新无人机公司,汪滔创办大疆初期,李泽湘给予了汪滔很多支持和帮助,李泽湘还一度担任大疆董事长,甚至被称为 " 大疆教父 "。
卧安机器人的招股书显示,李泽湘通过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盈湖智能及东莞蕴和合计持股 12.98%,并与另一位机器人领域权威专家高秉强(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共同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为产品定位与行业趋势提供专业指导。
有了李泽湘等人的站台,卧安机器人的产品线日渐丰富,自 2018 年开始频繁融资。从 2018 年至今,卧安机器人累计完成 6 轮融资,估值从 2017 年天使轮的 1.6 亿元暴增至 C 轮的 40.5 亿元,高瓴资本、源码资本、达晨财智等一线机构纷纷入局。
对于赴港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卧安机器人称,拟用于持续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以进一步开发与公司 AI 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及产品;扩大公司的销售渠道及地区覆盖及提升公司品牌的全球知名度等。
如今,卧安机器人站在港交所门前,这不仅是其创业历程的里程碑,更是 AI 机器人融合创新投资故事的关键节点。市场正密切关注,这个 AI 具身机器人的故事将如何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