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 年卖了 8000+ 个工业机器人“大脑” 弃医从工的“浙大极客”闯关港股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 2025 年 3 月开始,由财联社与《科创板日报》联合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 "IPO 直通车 " 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 IPO 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 " 直通车 ",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 IPO 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 直通车 " 将是您洞悉 IPO 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

《科创板日报》5 月 29 日讯(梁又匀 余诗琪)在机器人赛道高涨的热潮下,产业链上又一家企业启动 IPO 进程。

5 月 27 日,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仙工智能 ")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将以 18C 特专科技企业挂牌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成立仅五年的仙工智能以销售 " 机器人大脑 "(即机器人控制器)起家,2023、2024 连续两年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曾拿到科沃斯、隐山资本、华创资本、IDG 资本、赛富投资基金等知名机构的多轮融资,公司的投后估值从首轮的 3 亿元迅速攀升至 2025 年 4 月的 32.7 亿元,五年内涨超十倍。

退学又入学,弃医从工的 " 神人 "

科沃斯、普洛斯旗下隐山资本、华创资本都是在仙工成立首年的 A 轮就出手了,吸引到它们的是公司的灵魂人物是创始人赵越。

赵越是机器人行业里的 " 老炮 ",他的经历也相当特别,早年为了做机器人曾退学又入学。

他与机器人的缘分始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医学班。2007 年,赵越考入浙大,就读 8 年学制的医学试验班。在本科期间,浙大学制要求每个学生都需要辅修第二门专业,赵越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在跨学科的学习与写作期间,他打开了 " 新世界 " 的大门。

" 做机器人更鼓励思维发散和创新,比起把自己训练成精确如机器的外科医生,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聪明灵活,更能让我热血沸腾。" 赵越在校内的机器人比赛场上逐渐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热爱所在。

医学、工科双修 4 年后,赵越经过漫长的挣扎与思索,终于决定遵从本心、孤注一掷。他毅然从浙大竺可桢学院医学班退学,重新学习、考取了浙大智能控制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有惊无险重回浙大校园,赵越像经历了一回 " 人生过山车,大落又大起 ",但从此以后他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智控学习深造与应用研发。

" 我们把机器人当做一起过日子的人,前行的路上一定荆棘密布,但我们会一一克服,矢志不渝。" 即便是在创业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赵越仍然保持了对于机器人研发无比的热爱。

在热情与专注加持下,赵越带领同学团队连续参加了 2013 年、2014 年的 RoboCup 小型足球机器人比赛,并获得了世界冠军。在赛场上,赵越看到了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其中不少队伍背后都站着企业、科技品牌。

敏锐的赵越很快意识到,机器人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课题,更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机会。汽车、物流等标准工业化流程需求较高的领域,都对于高精度机器人辅助生产、协作调度有刚需。

彼时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商用工业机器人与物联网、AI 算法的结合更是一片蓝海。相较于入职成熟、有保障的汽车大厂做技术研发,赵越决定拿着在比赛中获得验证和应用优势的技术创。

2015 年,赵越硕士毕业,成立了自己的首个机器人公司—— " 仙知机器人 ",核心创始团队由机器人比赛夺冠团队为班底组成。

" 卖铲子 " 的 " 技术极客 "

创业之初的赵越和研发团队什么都做,从机械设计、电路排布,到软件算法、应用软件研发服务……公司凭借冠军团队和技术名气,很快与国内不少制造业厂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从学校科研转型服务一线工业生产需求,接触了大量工业非标项目后,赵越开始思索在 AMR(主移动机器人)建立一套能够轻松对接不同功能、不同形态、不同场地的 " 标准控制产品 "。

当行业沉迷于 AGV/AMR 整机研发时,仙工机器人却将资源集中于控制器与数字化软件的深度融合。

" 最大的挑战在于人性。" 赵越认为,一方面公司内部的研发团队需要沉下心,一遍遍适配市场上的激光雷达、电池协议等各类组件;另一方面公司经营上,又必须顶住 " 短平快 " 但金额更大的合作订单诱惑,专心适配并服务已有的合作方。

赵越和团队很快拿出了研发适配成果—— SRC-2000 通用版 AMR 控制器。据介绍,SRC-2000 系列能够匹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激光雷达、伺服驱动器、传感器等配件,内置几十个应用场景,并且适配如双舵轮、叉车、全向轮、履带式等多种车型。

仙知机器人凭借 SRC-2000 打破了传统控制器 " 专机专用 " 的桎梏,在技术发布的同年,即 2018 年,仙知机器人收获科沃斯、千辰资本的新一轮投资。

之后,赵越将 " 控制器 + 机器人 + 数字化软件 " 的产品组合作为主要的技术升级路线,2020 年成立了 " 仙工智能 ",公司定位也改为了以 SRC 机器人控制器为核心的一站式机器人制造及方案提供商。

赵越将其形容为一家 " 卖铲子 " 的企业,为客户提供工具、服务,解决不同终端调用成本高、迭代频繁的难题。" 用户使用我们的控制器制造机器人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去搭配配件。而在应用场景上,也可以直接调用我们已有的场景适配,这样就实现了以标准化产品构建非标方案。" 这种 " 工具型 " 公司的定位,使其在商业化上更容易落地。

招股书显示,仙工智能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集成 SRC 系列机器人控制器的机器人、机器人控制器及配件、软件等。在 2022 年到 2024 年,机器人与机器人控制器两大业务贡献超过 8 成的营收。

具体来看,过去三年内仙工智能合计卖出 8293 个单独的机器人控制器,以及 4561 台配备了 SRC 系列控制器的机器人。

不过仙工智能售出的机器人主要是智能叉车、顶升机器人、料箱机器人等工业场景。报告期内,仙工智能分别服务了 380、587、832 家客户;收入分别约 1.84 亿、2.49 亿、3.39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约 3074.8 万、2090.7 万、1063.1 万元。

5 年估值涨超十倍

在商业化上推进迅速的仙工智能融资节奏也很快。

2020 年 4 月成立公司,当年年底就完成了 A 轮融资,公司投后估值达到了 3 亿元,科沃斯、隐山资本、华创资本、惠银都是在本轮 " 押注 "。

值得注意的是,赵越的上一家公司也得到了科沃斯的出资,且他的配偶丁霞在加入仙工智能前曾在科沃斯机器人任投资总监以及 X-MAN 加速器总经理,并于该公司获得机器人行业丰富的资本运营及商业化落地经验。

从之后的估值情况来看,科沃斯这笔投资回报相当客观。因为不到一年,仙工智能估值就翻了一倍,估值达到 6 亿元。IDG 资本通过天津德辉斥资 3600 万元入股仙工智能(其中 400 万元用于股权转让),成为后者的 A+ 轮融资独家投资方。

2022 年的 B 轮,仙工智能更是迈了一大步,融资总额过亿,其中赛富基金出资了 8000 万元,公司估值来到了 24 亿元的价格。

对此,仙工智能表示,从 A+ 轮到 B 轮估值增加主要是因为正式启动了海外业务,完成了软件产品矩阵的布局,收入快速增长,展现出商业化潜力。

不过,在 B 轮融资后,仙工智能近 3 年未有新的融资动作,直到 IPO 递表前一个月,洪泰投资和赛富基金又共同出资 7000 万元,公司的最新估值达到了 32.7 亿元。也就是说,五年内公司的估值从 3 亿元涨超十倍。

与此同时,仙工智能的 " 烧钱速度 " 同样惊人。招股书显示,82.69% 的融资款项已被使用,截至 2024 年底,仙工智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 9285.9 万元。而在 2024 年,公司仅研发费用就达到了 7131.1 万元。

和诸多同行一样,从工业场景起家的仙工智能也把目光放到了具身智能上。2024 年以来,包括赵越在内,仙工智能多个高管都提到了具身智能的前景与应用,公司内部也早已开始投入人形机器人控制器的产品研发。

去年 9 月,仙工智能以年度新品——全球首款通用智能机器人控制器 SRC-5000,并现场演示了搭载 SRC-5000 的轮式人形机器人,正式宣告其进军具身智能。

在招股书中,仙工智能提到除了轮式,还布局了多足机器狗、具身智能叉车来瞄准使用场景灵活的智能机器人市场,不过以上产品都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

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

上交所科创板电报,股市行情报道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