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消费最前线 ,作者 | 江心白
短剧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度在 2025 年又高了一分。
Sensor Tower 统计,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逼近 7 亿美元,增至 2024 年第一季度的近 4 倍。
截至 2025 年 3 月,全球短剧应用累计内购收入逼近 23 亿美元。美国是全球短剧应用收入最高的市场,2025 年第一季度环比增长 20% 接近 3.5 亿美元,贡献了该季度全球短剧应用总收入的 49%。
其他地区(非重点地区)总占比约为 18% 排名第二,东南亚地区占比约为 9%排第三。2025 年 Q1,全球短剧应用的下载量超过 3.7 亿次,是 2024 年 Q1 的 6.2 倍。
继国内车企、大厂、电商 MCN、消费品牌集体对短剧下手,短剧观众超过点外卖、看网文、打网约车三大群体后,全球的互联网似乎都被短剧所覆盖。
全球互联网都 " 需要 " 短剧?
不可否认,短剧的成功与寂寞的互联网界息息相关,国内与国外皆是如此。早在数年之前,全球互联网失去创新就是一个陈词滥调的话题。这两年,大模型的出现似乎又于一汪死水中激出水花。
2025 年 4 月,Similarweb 公布全球十大网站的流量现状,其中,谷歌、YouTube、Instagram、X 等所有头部平台流量集体下滑。整个 4 月里,ChatGPT 是前十大访问量网站中,唯一实现环比增长的网站。
然而,一个 ChatGPT 显然撑不起互联网行业的体面。
数据显示,当前 ChatGPT 的用户规模已接近超级应用门槛,且日均使用时长不足 20 分钟。相比于 INS、谷歌这类全民应用 APP,ChatGPT 在非工作日的使用量显著下降,工作日的使用量比周末高出大约 50%。
目前,市面上的各类 AI 应用早已超 2000 款。内容囊括 AI 陪伴、ChatBot、智能客服、图片视频生成……可迄今为止,这个赛道不仅没有再一次为互联网 " 证道 ",三年内还有累计 20 万 AI 企业陆续退场:
包括 Anthropic(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式 AI)、Waymo(自动驾驶)、Anduril(国防)、xAI(应用)、Databricks(数据处理与管理)以及 Vantage(数据中心与基础设施)……大火的 AI 创业其实饱含苦水。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资本对科技互联网赛道的态度大不如前。Dealroom 的最新报告显示,整个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包括非 AI 领域)在 2024 年共筹集了 2270 亿美元,较 2023 年下降了 12%。
国内短剧火热的背后实际上是互联网增长乏力,这一逻辑放大到全球范围同样适用。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 ( ITU ) 的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从 2015 年的 31 亿增长到 2024 年的 49 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5.4%,这一增长率明显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接近饱和,新增用户数量有限。
一面是互联网用户饱和,一面是资本渐渐失去耐心,在全球互联网不上不下的档口,轻而易举地打破这个僵局的是 " 短剧 "。
在国内,QuestMobile 数据显示,红果短剧 2024 年 11 月的月活冲到了 1.4 亿,同比增长 626%。去年一季度,红果短剧用户日使用时长已达 1.38 小时,超过了爱奇艺、腾讯视频和芒果 TV。
海外也是如此,昆仑万维旗下 DramaWave 从 2025 年 4 月 5 日开始进入韩国 Google Play 娱乐应用榜 TOP10,4 月 12 日超越 Netflix 登上榜首,霸榜整整一周。
这两年,包括 DramaBox、ShortTV、DreameShot 在内的十余个出海短剧 APP 纷纷在美国上线。早在 2023 年,ReelShort 在美国的下载量就超过了 1100 万次,收入达到了 5000 万美元,在苹果应用商店的娱乐类排行榜上多次超过了 TikTok ,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
除了美国,ReelShort 在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也有大量的用户,其全球下载量超过了 2400 万次。截至 2024 年 3 月,全球短剧 App 用户时长较上年增长 16 倍,短剧玩家的风头一度比肩跨境电商。
种种迹象显示,全球互联网都需要短剧,但这并不是一个能令人坦然接受的好消息,当科技创新跑不赢霸总狼人,互联网赛道或许要反思。
短剧 " 本土制造 " 还差什么?
全球范围内的短剧赛道里,我国占据大部分市场。
根据短剧自习室统计,全球约 431 个短剧应用,内购收入前 50 名应用占据 98.45% 市场份额。在这 50 个应用中,40 个由中国企业开发,占比高达 80%。中国开发的平台为海外短剧市场贡献了 68.75% 的内购收入,海外本土平台仅分得 29.58% 的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美国、日本、韩国掀起一场短剧本土制造大潮。2024 年,来自韩国的音频平台公司 Spoon Labs 推出全球短片平台 Vigloo,并在 11 月宣布获得韩国游戏公司 KRAFTON1200 亿韩元的股权投资。
同时,釜山电视节将在今年 5 月主办 " 首届亚洲微短剧大奖 "。无独有偶,日本上线了本土短剧平台 BUMP。去年,日本电视台、运营商、经纪公司、广告公司等本土企业开始下场做短剧,包括日本电视台和东京电视台。
其中,日本电视台的铃木努制作了 UniReel 的第一部作品《最后一课 - 只有幸存者才能毕业》,东京电视台发布了原创短剧,并计划以每周一到两部的速度推出短剧,一年后推出 50 部以上。
在北美市场,由于这里影视产业链的成熟,本土剧的年产能大约在 1000 多部,月产能在 100 部左右。除掉一部分留学生、华人团队,美国本土制片方也越来越多。继我国之后,海外各行各业的短剧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其中缘由,应该不止是要填充互联网遗憾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短剧的 " 甜头 " 愈发有诱惑力。
首先,随着短剧市场日渐肥沃,不少国际企业在为企业形象拍摄短剧,比如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统计显示,仅一年之内,全球有 354 家企业为宣传投身短剧,这直接提高了整个赛道的商业价值。
其次,全球劳动市场恢复面临巨大挑战,短剧这一行业可以提供一部分岗位。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短剧在美国洛杉矶提供了至少 20%~25% 的就业岗位,好莱坞短剧演员紧俏,头部主演工资可达 2000 美元 / 天。
但海外本土制造短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国短剧成功的几大因素包括 IP 资源、受众面广之外,上下游的成熟制造也十分关键,海外虽然影视行业发达,但想要把长剧的优势快速转移到短剧上,不是很容易。
当前,海外本土短剧拍摄有一大难关: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美国。
2024 年数据显示,在美国拍一部短剧的成本大概在 10 万到 15 万美金,甚至点众科技预测年底海外短剧的制作成本可能卷到 30 万美金。对比之下,2024 年,我国短剧平均制作成本约 50 万元,大概只有美国的一半。
2025 年,随着关税风波起起落落,短剧制造成本愈发不确定。
尤其对于在海外拍摄的华人团队来说,相关数据显示,北京某剧组发往北美的 10 箱古装头饰,清关费用从 322 美元暴涨至 842 美元,当制作成本高筑时,后续的短剧定价势必会受到影响。
而海外消费市场这两年并不景气,一旦短剧要价上升,后果可想而知。因此,一部分海外短剧拍摄制作为了降低成本,正往东南亚、墨西哥转移。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的影视器材同比下降 43%,同期墨西哥同类产品出口增长 39%。
但制作团队可以迁移,平台很难。目前,海外本土短剧平台在有限区域运营,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土耳其、韩国、乌克兰等国家,尚未形成全球化布局。海外短剧 " 本土制造 " 还差什么?或许是时机。
当互联网 " 双顶流 " 相遇?
不可否认,短剧以其 " 短平快 " 的基因,正在重塑全球互联网流量分配规则。
在国内,爱优腾芒、字节、快手、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B 站、360、华为、小米一众互联网大厂高调入局短剧。在海外,流媒体、社交平台的生存空间被短剧类 APP 进一步挤压。
Netflix 一则调查显示,2024 年下半年,每个用户的流媒体时间比 2023 年上半年低 20%,每天只剩下 1 小时 46 分钟。相反,短剧应用的人气越来越高,长视频、图文等传统内容形态大不如前。
去年短剧爆发之际,互联网仿佛重新回到了短视频年代," 娱乐至死 " 的论调再次出现。到 2025 年,短剧在全球互联网赛道的侵染开始从氛围层面往技术、资本影响方面过渡。典型的例子是 AI 短剧,当前 AI 短剧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流量神话。
比如《兴安岭诡事》,全网获得 5000 万播放量,抖音原生端收益超 30 万元;《无名特攻队》《玄幻:从拉二胡开始》《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新世界加载中》《浮梦吟》等 AI 短剧的热度也可圈可点。
个人创作方面,诸如 " 阴曹地府外卖员 "、" 怀孕生子男人鱼 "、" 猫哥捡个田螺姑娘 " ……一系列诡异的画面在短视频平台上屡见不鲜。当大火的短剧遇上风头正盛的 AI,互联网双 " 顶流 " 所碰撞出的火花格外激烈。
继 OpenAI 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模型 Sora,Pika、Runway、可灵等生成式 AI 视频创作工具陆续发布。今年 2 月 18 日,昆仑万维开源中国首个面向 AI 短剧创作的视频生成模型 SkyReels-V1,可实现影视级人物微表情表演生成,支持 33 种细腻人物表情与 400+ 种自然动作组合。
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网络视听内容生产方式,使用 AI 工具进行图片、视频制作的用户占比在半年内有所增长,从 25.6% 上升到 31%。新榜《2024 内容产业年度报告》指出,AI 生成内容账号同比增长 218%。
短剧 " 侵染 "AI 赛道会带来什么影响?与整个互联网陷入短视频漩涡一样,这一领域的基础进步可能会在繁荣的表象中不自觉停滞。这不是空穴来风,去年 AI 赛道的基础层投资就在大幅度缩水。
产业家统计显示,AI 基础层融资事件从 2023 年的 104 起锐减至 2024 年的 70 起,降幅达 32.7%;单笔融资峰值更是从 20 亿元(燧原科技 D 轮)萎缩至 5 亿元(无问芯穹 A 轮),资本强度缩水 75%。
或许对于资本而言,与其投资周期漫长且结果不定的基础发展,不如押注现有的东西,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就比如 AI 生成遇上红遍全球的短剧,未来,随着 AIGC 技术进一步降低创作门槛,短剧可能从现象级业态演变为互联网内容的 " 基础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