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庞宇
在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后,京东工业变得活跃起来。
近日,京东工业不仅推出了行业内首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工业大模型 Joy industrial,还对外发布了拓品增商、商家扶持的升级举措。这让其重新吸引了资本市场的目光。
作为京东(JD.US、09618.HK)旗下工业供应链子公司,两个月前,京东工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这是其继 2023 年 3 月 30 日、2024 年 9 月 30 日后第三次递表申请。若此次上市成功,它将成为刘强东掌舵下 " 京东系 " 的第六家上市公司。
而外界也对此抱有期待。当刘强东重新坐镇一线,2025 年,京东工业的上市征程是否会迎来转机?
发布工业大模型 Joy industrial
5 月 21 日,京东工业召开 2025 合作伙伴大会 - 京东工业智链伙伴洽谈会,分享京东在促进内外双循环、供应链出海、数智化采购及降本增效方面的最新举措。
次日,京东工业正式对外发布行业首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工业大模型 Joy industrial。
该款大模型从工业供应链场景出发,基于行业痛点与需求,首批即推出了满足京东工业及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需求代理、运营代理、关务代理等 AI 智能体,以及服务供应链下游企业用户的商品专家及集成专家等 AI 产品。
曾经,京东工业被外界形容为京东旗下 " 最隐秘的独角兽 " 之一。如今,随着三次递表上市,这家主要面向 B 端客户的公司逐渐被揭开 " 面纱 "。
作为京东集团旗下专注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的子集团,京东工业最早起家于京东企业业务板块,2017 年 7 月成为独立业务单元,并更名为 " 京东工业 "。2018 年 10 月以京东一级类目的形式正式上线,获得京东商城的首页入口。2019 年 3 月,京东首次对外系统性地公布其在工业品领域的战略布局。
京东工业做的是工业供应链生意,主要面向 MRO(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等采购服务市场,客户来自制造、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在商业模式上,京东工业超九成的收入来自工业品销售收入;其余收入来自提供交易平台,以及广告、技术等其他服务。截至 2024 年末,京东工业已聚合超 12 万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覆盖约 5710 万个 SKU。
从销售端来看,京东工业将客户分为重点企业客户、中小企业及其他客户。对于重点企业客户,京东工业有专属数字化采购系统,客户通过 API 接口或云端部署便能获取商品。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则可以通过京东商城里的 " 京东五金城 " 和 " 京东工品汇 " 入口采购工业品。
5 月 21 日,在京东工业智链伙伴洽谈会上,时代财经通过近距离采访多家京东工业供应商了解到,他们选择和京东工业 " 牵手 ",更多是看重其更广泛的产品品类和客户基础,以及数智化服务能力。
" 我们做仪器仪表行业,面临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很少在一个单品有很多量,都是靠很多个 SKU、很多笔订单来积累销售业绩。在国内市场,我们需要一个高速传输纽带,帮助我们把产品创意、技术与解决方案高效送达客户。京东工业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 华盛昌(002980.SZ)市场总监盛明楚告诉时代财经,目前该公司海外销售占比达 85%,但公司认为 " 未来的增量主要还是在国内,预期国内销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 3~5 倍。"
盛明楚举例,在平台推广方面,京东工业会通过地推人员把产品链接推向大企业。据他向时代财经展示,华盛昌为京东客户平台打造的一款非接触红外额温计产品一年销售额接近 2000 万元。
卖货的同时,京东工业也会收集客户反馈,把一线需求带回研发端。与京东工业的合作也倒逼华盛昌学习备货管理、品牌宣传与产品卖点包装等电商 " 精细化内功 "。
作为一家年营业额逾百亿元的综合管道贸易商,汉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深耕华南市场。据其分公司总经理胡文涛介绍,在产业转移背景下,目前该公司产品在东南亚需求很大,比如建厂需要的暖通管道、消防管道等。而出海企业会找京东背书。京东工业与 KA 客户签署年框合同后,需求会统一通过平台发单给供应商。
不过,胡文涛也表示,工业管材属于京东工业近两年新拆分的子类目。利润模型、服务标准都在磨合阶段," 我们还没有那么深度捆绑,大家还是一个尝试。"
在闯关港股 IPO 之际,京东工业在拓品增商、商家扶持方面再度发力。
5 月 21 日,京东工业宣布,2025 年将继续围绕个人防护、工业管材、紧固密封件、气动液压、工控自动化等类目加大招商力度,进一步丰富商品品类。
同时,京东工业还推出完善的扶持体系。面向自营商家,全面开放京东仓储及物流资源,支持灵活入仓模式并配套送装一体服务;面向 POP 商家,升级激励政策同时提供专项培训、店铺诊断及行业数据分享等 " 陪跑 " 服务;面向出口转内销商家,京东五金城推出专属扶持政策,如 200+ 类目无限期 0 元试运营、阶梯质保金低至 1000 元起、最高 5800 元流量推广奖励等,符合标准的外贸企业还可享前三月免佣金。
两年三闯港股 IPO
实际上,背靠京东这棵大树,京东工业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据招股书,2020 年 8 月,京东工业完成由 GGV 纪源资本领投的 2.3 亿美元 A 轮融资,红杉中国、CPE 等机构跟投。2021 年 1 月,京东工业获得包括 Domking 及 GGV 纪源资本在内的 1.05 亿美元 A — 1 轮优先股融资。
2023 年 3 月,即首次递表前夕,京东工业完成 B 轮优先股融资,总额 3 亿美元,对应估值 6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85 亿元,是三年前的三倍。这一轮融资中,中东资本的加入让京东工业估值大幅抬升。
此轮融资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 Mubadala 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 42XFund 共同领投,大型资管集团 M&G、全球私募巨头 EQT 旗下的亚洲平台 BPEA EQT(原霸菱亚洲投资)、以及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
整体来看,IPO 前,京东通过 JD Industrial Technology Limited 持股 77.32%,刘强东通过 Max I&P Limited 持股 3.68%,阿布扎比投资基金 42XFund 和 Mubadala 各持股 1.57%,红杉中国持股 1.37%。
谈及京东工业在京东集团内部的定位及作用,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向时代财经等表示," 在战略目标明确,技术快速迭代的基础上,京东的定位已从当年的零售电商跃迁为 "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企业 ",京东所有的业务拓展,都是基于供应链这个基本赛道,源于我们积累多年的供应链体系与数字化能力。"
他指出," 京东进军工业供应链,是京东供应链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将我们的能力开放给更为复杂的供应链上中下游,依托自身的数智化能力推动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整体的供应链效率。"
业绩来看,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京东工业营业收入从 141.35 亿元增长至 203.98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20.1%。2022 年录得净亏损 12.69 亿元,2023 年勉强盈利 480 万元,2024 年净利润飙至 7.62 亿元,同比暴涨超 150 倍。2022 年至 2024 年,京东工业毛利率分別为 18.0%、16.1% 及 16.2%。
京东工业表示,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受到中国整体经济状况、第二产业的增长、行业竞争格局等多重因素影响。
根据招股文件,京东工业拟将全球发售募集资金重点用于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进一步扩大客户群,继续探索新的市场机遇。
" 京东系 " 资本野心
从电商零售起家,到物流、健康业务,再到如今的工业供应链,刘强东正批量打造一个多元化的上市公司矩阵。
如果此次京东工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它将成为刘强东掌舵下 " 京东系 " 的第六家上市公司。
回顾来看,自京东集团 2014 年登陆纳斯达克主板以来,刘强东便着手将成熟业务板块分拆上市。
在京东工业递表之前," 京东系 " 已有五家上市公司:母公司京东、京东健康(06618.HK)、京东物流(02618.HK)、达达(DADA.US)以及德邦股份(603056.SH)。
其中,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在 2020 年 12 月和 2021 年 5 月实现港交所上市,两次分拆均采用了搭建 VIE 架构的方式对境内经营实体进行控制,母公司京东集团均保持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达达于 2020 年 6 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 " 即时零售第一股 ",京东是其主要股东之一,并在上市后持续增持,直至去年 9 月从沃尔玛手中增持股份后,京东对其持股比例增至 63%。德邦股份早在 2018 年于上交所上市,后于 2022 年 3 月被京东物流通过要约收购取得 66% 控股权。
就在京东工业首次递表的这一年,刘强东的资本布局变得更为清晰。
2023 年 6 月 18 日(京东创立二十周年当天),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在面向全员的内部信中首次提出,未来 20 年(2023 年 2043 年)的 "35711" 战略愿景,其中数字 "7" 指的便是 "7 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 1000 亿的上市公司 "。
当京东工业递表后,京东集团旗下的独角兽企业京东数科也被视为存在独立上市的可能。其早在 2020 年 9 月也提交了招股书,拟于科创板上市,但在 2021 年 4 月撤回了上市申请。
2023 年 3 月 30 日,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同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之后 IPO 未有进一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板块相继登陆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刘强东本人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2020 福布斯中国 400 富豪榜》显示,2020 年刘强东以 1354.5 亿元的身价位列中国富豪榜第 17 位。而在京东健康上市后,刘强东在《2021 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财富达到 224 亿美元。2024 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刘强东以 74 亿美元身价排名第 42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