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聚焦“新模式”,富国多位基金经理解析权益、固收及量化新逻辑

财联社 5 月 23 日讯(记者 吴雨其)5 月 23 日,由富国基金主办的第十二届富国论坛在苏州拉开帷幕。

当中分论坛围绕 " 主动权益投资 "" 固定收益投资 " 及 " 量化投资 " 三大主题。会议通过线上 + 线下联动形式展开,共吸引超千名机构投资者、行业专家及个人投资者参与。

论坛期间,富国基金旗下多位资深基金经理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就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策略、行业机遇及工具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为投资者提供了前瞻性视角与实战指引。

主动权益投资:聚焦 " 新模式 "、消费与港股的结构性机遇

在主动权益投资分论坛中,富国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陈杰、消费精选 30 基金经理周文波及海外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张峰,分别从 A 股盈利周期、消费板块价值重估及港股防守反击策略等维度,剖析了当前市场的核心逻辑与配置方向。

陈杰在题为《迎接新模式,走出 " 悲观论 "》的演讲中指出,A 股市场正经历从 " 存量经济 " 向 " 新模式 " 的转型。2025 年一季度盈利增速由负转正,标志着持续四年的下行周期终结,企业 ROE 底部显著抬升。

他认为,毛利率承压的背景下,费用率下降与资产周转率回升、运营能力结构性改善成为支撑 ROE 修复的关键因素。同时,中国产业转型的 " 突围故事 " ——如 AI 研发与高端制造的双突破、产业集群优势强化——有望推动市场情绪转向乐观。针对行业配置,他建议关注 AI 赋能制造业及库存周期反转相关领域,并淡化美国关税风险对 A 股的长期影响。

周文波则聚焦消费板块的低估值机遇。他提出,经历多年调整后,消费板块 PE 分位数已处于近十年低位,悲观预期充分定价。随着居民储蓄率见顶、收入预期改善及财富效应再现,消费板块或于 2025 年下半年迎来修复窗口。投资者可布局两类机会:一是估值低位、分红稳定的传统消费龙头(如白酒、家电);二是顺应国货崛起、服务消费升级等趋势的 " 新消费 " 赛道。

展望后市,周文波表示,需关注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和财富效应再现两大催化剂,投资者可以在消费板块布局中平衡 " 估值安全边际 " 与 " 成长确定性 "。

张峰从港股市场韧性切入,强调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与上市公司回购加码为港股提供支撑。他认为,当前恒生指数人民币计价年化收益率达 12%,AH 溢价指数升至 134,港股性价比凸显。投资策略上,他建议以 GARP 策略为核心,聚焦盈利确定性高的消费与科技行业(如国产替代芯片、智能驾驶),同时筛选股息率高于 4% 的红利资产(如电信、能源),并规避高杠杆、低透明度公司。

固收投资:低利率时代的破局之道

在固定收益分论坛中,富国基金多位固收基金经理围绕低利率环境下的策略优化展开讨论,提出从宏观经济研判到工具化配置的多元应对方案。

富国双利增强基金经理张育浩对 2025 年下半年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进行展望。他认为,国内经济风险主要来自海外,尤其是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但债券市场实际利率偏高,降准降息仍可期待。权益投资方面,建议延续 " 科技 + 红利 " 主线,同时关注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

面对低利率环境,富国基金固定收益策略研究部副总经理、富国安慧短债基金经理吴旅忠则认为短债投资仍有超额收益机会。中长期来看,信用利差维持较低水平或成为常态,意味着需求增加的同时,整个货币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在短端策略上,应重点挖掘短久期城投等信用资产;在有效控制回撤的基础上,保持短债组合业绩平稳增长,同时警惕货币政策观望期波动风险,保持组合的灵活性。"

富国政金债 ETF 基金经理李金柳提出 " 债牛 " 下半场的应对之道。李金柳提出 " 与不确定共处,在波动中择时 " 的观点,强调久期策略需转向多元灵活,兼顾好 " 两个平衡 ",一个是把握安全边界,做好回撤与流动性管理;另一个是积极把握住收益率波动带来的资本利得机会。

" 固收 +" 方面,富国优化增强、富国久利基金经理刘兴旺则强调 " 哑铃型 " 配置在 " 固收 +" 策略中的重要性,在政策利率下行预期明确的情况下,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再探低位;可转债方面,低价转债在低利率环境下是比较好的底仓资产,而高价转债则属于较好的正股弹性选择,相对而言平衡型品种性价比较低;权益方面,估值修复逻辑下,关注 AI、半导体等自主可控领域及库存周期见底的制造业。

富国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王仁增从工具化配置角度指出,债券指数产品(如政金债 ETF)凭借低波动与分散风险特性,成为优化资产配置的利器。随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工具属性将进一步凸显,未来细分领域布局空间广阔。

量化投资:ETF 创新与 Smart Beta 的融合探索

量化分论坛聚焦指数化投资的机遇与策略优化。富国基金 ETF 投资总监王乐乐、港股通互联网 ETF 基金经理田希蒙及 800 现金流 ETF 基金经理金泽宇,分别从 ETF 迭代、港股赛道及 Smart Beta 策略等维度展开探讨。

王乐乐指出,中国被动权益基金规模于 2024 年首超主动权益基金,标志着 ETF 进入创新时代。他提出,未来 ETF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成分股优化与智能化决策系统。富国基金的 " 大势研判 + 风格轮动 + 多模型交叉印证 " 体系,正通过模型赋能提升策略维度。

田希蒙则聚焦港股五大核心赛道——互联网、创新药、智能车、新消费及红利资产,强调其 " 稀缺性 " 与成长动能。他认为,恒指 ETF 兼具红利防御与科技弹性,是长期配置的理想工具。

金泽宇深入解析 Smart Beta 策略的融合价值。他表示,通过透明规则将低估值、高盈利质量等逻辑转化为指数产品,Smart Beta 兼具低成本与风格稳定优势。2024 年全球 Smart Beta ETF 规模同比增长 21.4%,因子体系(如市值、基本面、价量)的系统化应用成为超额收益来源。他建议投资者结合美债收益率与流动性预判风格切换,并在配置中平衡成长与价值。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