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三易生活 7分钟前

一边拥抱 AI 一边打击 AI,抖音到底在想啥

作为这几年科技圈最有亮点的技术突破,AI 大模型几乎是每一家科技企业的必修课。然而 AI 既是 " 天使 "、也是 " 魔鬼 ",它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成为了互联网上最大的虚假内容制造机。日前抖音方面发布关于 "AI 起号 " 专项治理行动的公告,对利用 AI 进行账号批量生产、传播虚假信息的黑灰产链条展开重点打击。

由此抖音也成为了继小红书之后,又一家针对 AI 技术滥用进行治理的互联网内容平台。事实上,抖音于小红书这次都聚焦在 " 利用 AI 生成低俗猎奇视频 "、"AI 生成虚拟外国幼儿教育专家教授育儿内容 "、"AI 视频账号售卖教程 "、"AI 账号秘籍传授 "、" 引导规避平台 AI 标注 "、" 转让、销售 AI 虚拟账号 " 等违规内容。

然而就在同一时间,抖音和小红书大也都张旗鼓地推广 AI 技术,希望 AI 能渗透到自家的产品中。比如 5 月 16 日,在经过了数月的测试后,抖音 App 正式接入豆包,目前在抖音消息列表,豆包已作为好友显示,用户可与之进行对话,同时也支持直接跳转至豆包 App。

小红书也在近期与 "AI 六小龙 " 之一的月之暗面达成合作,后者的 Kimi 智能助手在小红书发起 "21 天打卡挑战 ",鼓励用户结合平台热门内容创作趋势,深度体验 Kimi 长文本处理等核心功能。

一边打击 AI 起号,一边又希望用户使用 AI 创作内容,看起来抖音和小红书似乎有点 " 精神分裂 "。

当然,这并不是抖音、小红书在 " 左右互搏 ",而是内容平台在 AI 时代不得不走钢丝带来的结果。因为内容平台既希望通过 AI 技术丰富内容池的深度和广度,又不想看到 AI 产出的低质内容污染内容生态。所以既要又要的心态,就是抖音、小红书一边推广 AI,一边打击 AI 的根源。

当下内容平台积极拥抱 AI 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内容供给跟不上了。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现阶段内容平台已经有了从 UGC 到 PUGC、乃至 PGC 过渡的趋势,创作门槛逐渐走高也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抖音、小红书坐拥的庞大流量池,有志于在此掘金的专业团队只会越来越多,所以草根崛起的故事也就愈发稀少。

以抖音为例,相比于早前,如今普通用户已经越来越不爱发短视频了。但他们的理由也很直观,因为同样是分享日常生活,有专业脚本、剪辑、摄像团队拍出的内容就是会更受欢迎,所以就使得普通用户从内容创作中得到的正反馈不断持续下降。

有了 AI 技术的帮助,普通用户与专业创作团队之间的创作能力差异就会缩小。对于缺乏写作技巧、剪辑能力、拍摄手法的普通用户而言,借助多模态大模型提供的文生图、文生视频能力,他们也能将创意包装得极为精美。

现实也确实如此,自从抖音接入豆包之后,平台上就出现了一批由 AI 制作的创意短片。然而也能发现,并不是所有的 AI 内容都质量上乘,由 AI 粗制滥造的低质视频、乃至虚假内容同样频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毕竟当下的 AI 还不是 AGI,在还不能自主设定目标的时候,它更像是一个有效率的工具、而非一个智能助手。

现阶段 AI 模型不是随便输入一段提示词,就能直接产出媲美人类创作者的图像、视频,而是需要使用者不断通过提示词来约束 AI,以及不断调优秀、修正,才能让 AI 在框架内生成内容,但这一切都是需要花时间的。

可问题就在于,急于变现的创作者缺的就是时间,即便给他们提供了豆包这种优秀的 AI 产品,他们也没时间去打磨内容,反而会使用 AI 批量生成内容。遗憾的是,如今 AI 在批量化生成内容时的方差大到几乎不可思议。一如当初 " 内容农场 " 污染百家号、企鹅号等内容平台那般,如今 AI 也在无形中污染着抖音、小红书。

大量低质量、同质化无疑是内容平台的噩梦,更是会直接降低平台的市场竞争力。试想一下,用户本来刷抖音就是为了打发碎片时间,图的就是趣味性,可当他们连续刷到同质化、且 AI 味很浓的内容时,他们势必就会选择关闭抖音。一旦用户的留存时间变短,抖音的商业价值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抖音、小红书们并不是不欢迎 AI,他们希望看到是制作精良、创意十足的 AI 内容,而非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产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