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 天天
编辑 | 南枫
第 27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在 6 月开幕。
作为全球十四个国际 A 类电影节之一,上影节向来在业内也比较有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曾走上戛纳舞台又销声匿迹的《酱园弄》,即将在上影节首映。
不过经历过了章子怡当场质问陈可辛为何删减自己戏份后,该影片如今分为上下两部的形式上映。
上影节亮相的,正是第一部《酱园弄 · 悬案》。
至于质量究竟如何,还要等待大众检验。
再看评委阵容,好家伙,难道如今影圈已经降级到这种水平了吗——
主竞赛单元的逼格倒是挺高。
这次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主席是朱塞佩 · 托纳多雷。
曾自编自导《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以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诸多天花板级口碑佳作。
其中杨荔钠是《小小的我》的导演,算是一位擅长女性题材的导演。
即使口碑多有争议,可最起码导演确实有两把刷子。
毕竟入圈这么多年,他的演技与情商都是出了名的,还是公认的金马影帝。
而且黄渤还做过幕后,无论是导演、监制还是出品人都有过接触。
这次作为评委出席上影节,算是实至名归,审美水准也不用担心。
不过从实力来看,咏梅担任评委倒也合理。
毕竟已经入圈 30 年,还是金鸡影后,代表作也是一抓一大把。
上一年凭借《出走的决心》小火了一把,这次担任评委应该也会让女性题材更有话语权。
第一位,是张子枫。
不过如今的她其实也还在冲奖的阶段。
《穿过月亮的旅行》《危机航线》还有《我会好好的》,全都没有逃过扑街的结局。
这含金量,不用多说。
实际上,张子枫在两部《志愿者》中,演技还备受吐槽。
这回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评委。
在选本上尚且都保持不住口碑,能评的出好作品吗?
董子健。
评论区也都炸锅了,大家接受了张子枫当评委,却真的无法理解,凭啥董子健都成 " 评委老师 " 了。
可董子健能叫的出口的代表作。
《大江大河》系列、《流金岁月》《欢颜》还有《蛮好的人生》等等。
这些不仅都有人扛番,董子健的演技甚至还被吐槽 " 拉垮整部剧 "。
离大家最近的当然是《蛮好的人生》。
董子健与孙俪组 CP,将沪漂小青年,活脱脱演成虚脱的叛逆少爷。
新作《我的朋友安德烈》宣传工作倒是比较到位,但,至少还没上映。
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还能蹭个 " 评委 ",这未免有点太滑稽了吧。
变成了蹭个头衔,吹个昏天黑地,就能 " 贷款 " 拿到好资源,用并不真实的流量来充当实力。
要知道上一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同样板块的评委,还是大鹏与倪妮。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也是如此。
金晨一个别说冲奖,连一线梯队都进不去的流量小花,竟然能在北影上当评委。
还不如先解决自己这张脸的问题。
宋洋这个名字,甚至大部分观众都不熟知。
而且这哥一直都在配角之中游走,有代表性的经典人物都没有。
这也能在 " 国际评审团 " 中亮相,也不知道要 " 评审 " 谁。
这还没完,连檀健次都上了。
其实连偶像剧都没演明白,一番主演的电影《被我弄丢的你》,豆瓣评分没过及格线,就连票房还没超过三千万。
就这种水平,别说评价,能不能看明白人家的电影都是两说吧。
毕竟演不明白非常直观,可要是评不明白,观众也看不到结果,所有槽点,当然还得要被评的作品自己背。
只是,这样循环下去,内娱还会好了吗?
要知道上影节上一年的评委还是周迅、梁家辉这种水准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结语
不得不说的是,当演员也不容易。
别说拿奖,就算演戏都没演明白。
而明知道自己脑袋空空,又没什么代表作,却能堂而皇之作为评委老师出席各种活动。
在用 " 老师 " 这种词汇来抬高自己身价后,仿佛咖位提升了,实际上演起戏来还是会 " 原形毕露 "。
当自己的作品还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无论后面资源堆砌地再好,还不如提升自身实力来得更可靠。
如今的内娱,不少明星靠中生代或老戏骨来抬咖,实际上只是 " 狐假虎威 ",观众真正为谁买账,大家心里清楚得很。
如果评委水平都参差不齐,那么评选出来的奖项又有多少重量呢?
不知道你觉得上面几位演员,谁最 " 德不配位 " 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