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45分钟前

中信科移动:成也 5G,败也 5G,扭亏为盈等 6G?

文 | ITC 解读者—老解

号称 " 以 5G 为代表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域自主创新领军企业 " 的发布 2024 年财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64.91 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79 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27 亿。

自 2022 年 9 月上市以来,这已是中信科移动连续第三年出现亏损了,而且回溯到上市以前的报告期,中信科移动 2019-2024 年总计 6 年时间的亏损总额已经高达 59 亿人民币。

在财报中,中信科移动以 " 较上年同期减亏约 0.79 亿元 " 来力证公司运营质量在 2024 年得到 " 持续改善 ",但却忘了其在 2022 年 9 月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里曾前瞻"公司将在 2024 年实现整体业绩扭亏为盈 "。

在 2022 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中信科移动的管理层信心满满地预测:" 未来几年,随着全球 5G 进入全面加速发展阶段,5G 产业链快速成熟,5G 创新应用蓬勃涌现,将迎来长期、持续的国内外 5G 网络建设需求,通信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大繁荣阶段,公司面临国内外 5G 网络建设及应用蓬勃发展的良好市场机遇 "。

因此,作为移动通信领域 " 国家队 " 的中信科移动,在招股说明书中将公司扭亏为盈的时间设定为 2024 年,并且预计 2021-2025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将高达 25.75%,到 2024 年的营业收入将超过 117 亿人民币。

然而回头来看,除了上市当年中信科移动的营收同比增长了 22%,达到预测收入水平之外,2023 年的营收同比仅增长 13%,与预测收入水平少了 13 亿;到 2024 年竟然迎来了营收下滑 17%,堪堪只有预测收入的半数水平了。

具体到业务板块来看。中信科移动在科创板上市前通过资产重组,整合了原电科院旗下的大唐移动和烽火科技旗下的虹信通信两部分资产,因此其业务板块主要包括 4/5G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室分设备、行业专网设备及相关的一体化服务和运维服务等,其中4/5G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相应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超过 50%,为公司的核心业务。

从中信科移动 2024 年的业务表现来看,除了行业专网设备业务营收同比大增外,天馈设备、室分设备、一体化服务和运维服务业务均下滑了 20% 左右,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 4/5G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业务竟然同比下滑了 40%,营收规模已不足 14 亿。

要知道,在当年的招股说明书中,中信科移动曾预测 " 随着国内 5G 网络的稳步建设,公司预计在 2021-2025 年的国内 5G 系统设备综合市场份额将由约 3% 上升到 10%,再叠加公司在东南亚 4G 市场的规模突破带来的海外收入增长,公司系统设备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 44%",并且还给出了到2024 年实现收入 48.6 亿、2025 年 58 亿的 " 谨慎预测 ";因此,中信科移动承诺将上市所募集的 40 亿资金的一半以上(22.8 亿)用于 "5G 无线系统产品升级与技术演进研发项目 ",以达成预测目标。

上市前期,借助在中国移动 700M 集采和电信联通 2.1G 集采连续中标的成果,中信科移动以 5G 为主的系统设备业务收入在 2021 年取得了同比增长 114% 的业绩,由此得以在 2022 年 9 月以 6.05 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科创板;随后凭借系统设备业务 2022 年度业绩同比增长 37% 的业绩表现,中信科移动的股价在 2023 年 4 月一举达到 9.66 元的峰值,无限风光无不得益于 5G。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上市不足三年时间,中信科移动以 5G 为主的系统设备业务却在 2024 年突然转向,遭遇了 40% 的下滑,13.9 亿的实际营收不仅只有当初 48.6 亿预测营收的三成以下,而且还一举跌回了 2021 年的营收水平导致其股价在 2025 年 4 月跌落到 4.76 元的历史低位,究其原因,败亦在 5G。

在 2024 年财报中,中信科移动将公司收入规模同比下降的原因归结为 "主要客户资本开支明显下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

作为国内专业的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信科移动的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通信运营商,2024 年来自这前四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到年度收入的 65% 以上,其中仅来自中国移动一家的销售收入占比就高达 40%,因此以中国移动为首的通信运营商的采购政策变化直接影响了中信科移动的营收表现。

三大运营商自 2019 年商用 5G 开始,一路高歌猛进以每年 1800 亿左右的投资在短短 5 年时间就完成了 400 万基站的建设,在一路助推包括华为、中兴通讯、中信科移动在内的通信设备商业绩节节攀升的同时,也为他们埋下了一旦 5G 网络建设放缓就有可能造成业绩断崖式下滑的伏笔。

特别是中信科移动,与华为和中兴通讯除了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之外还有终端业务、企业市场业务以及海外业务相互补充的业务架构不同,其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室分设备和相关服务业务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内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因此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 5G 投资在 2024 年分别同比减少 22% 和 14%,中信科移动的业务营收规模转而掉头向下在所难免。

而且展望 2025 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公布将连续调降其资本开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 5G 投资预计将继续下滑 16% 和 19%,因此中信科移动的营收规模在 2025 年继续收缩已是大概率事件,其最新的季报显示 2025 年一季收入同比减少了 15.9%由此,不仅中信科移动当年在招股说明书中对于 2025 年营收规模达到 141 亿的预测将成过眼云烟,而且其在 2023 年所取得的 78 亿营收峰值或将成为中信科移动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更为残酷的是,收入规模的持续下降,对于仍然深陷亏损泥潭的中信科移动的而言,或许意味着扭亏为盈的遥遥无期。

众所周知,移动通信行业具有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的特征,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需要大额的研发投入以实现通信标准、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后续商业化过程。当年,为了在 5G 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中信科移动自大唐移动时代就持续投入于 5G 标准演进和 5G 产品研发,历年研发费用支出均在 13 亿左右,占公司期间费用的 8 成以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一直保持在 20% 左右。

而高额的研发投入,于中信科移动而言无疑是填不饱的吞金兽,从其历年的研发费用与毛利对比来看,虽然其毛利水平已经从 2019 年的 7 亿翻倍到了 2024 年的 15 亿,但也就是与研发投入堪堪持平而已,再扣除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其他支出,中信科移动迟迟未能盈利实属必然。

因此,对于中信科移动而言,要摆脱亏损实现盈利,就只能在提高毛利和降低研发费用上下功夫。在营收规模受制于运营商 5G 投资收缩而掉头向下的前提下,要继续提高毛利,唯有进一步改善毛利率水平。

与行业竞争对手相比,中信科移动的毛利率水平严重偏低以华为和中兴通讯为例,华为 2024 年的销售毛利率为 44.4%,中兴通讯的销售毛利率为 37.9%,特别是其运营商网络业务的毛利率高达 50.9%,而业务集中于国内运营商市场的中信科移动的毛利率则仅有 22%。

造成两者盈利能力差距如此悬殊的原因,中信科移动曾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将其归结为"国内 5G 市场份额的高度集中化 ":由于华为和中兴通讯占据了国内 5G 系统设备市场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受益于规模优势,能够有效降低采购及生产成本,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而中信科移动为确保 5G 集采份额,只能采取 " 激进的战略性定价的销售策略 ",以远低于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价格才赢得了不足 4% 的市场份额,最终导致其在成本上没有规模优势,在价格上又处于劣势。因此即使已走到 5G 大规模建设的尾声阶段,中信科移动的毛利率水平也不过堪堪回升到 22% 而已。

考虑到运营商压缩 5G 投资将导致市场规模进一步收缩,中信科移动从成本和价格两端继续改善毛利率的空间也会被严重挤压。因此,降低研发投入或将成为中信科移动实现扭亏为盈的最主要抓手,而这已经体现在其 2024 年的研发投入变化上。

中信科移动 2024 年的研发费用为 11.6 亿,同比 2023 年的 13.8 亿下降了 15.9%,已处于财报记录的最低水平,但由于收入规模的下降幅度更大,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高达 18%。但是为了节省这 2.2 亿研发费用,中信科移动已将研发人员数量从 2023 年的 2,431 人裁减到 2024 年的 2,044 人,裁减比例亦高达 16%。然而,对于以技术演进和产品创新来推动迭代的移动通信行业而言,通过裁减研发来追求短期盈利无异于饮鸩止渴,注定难以为继。

随着国内 5G 建设高峰过去,移动通信行业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的最新判断,6G 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主导创新技术的重要引擎;而就 6G 发展节奏来看,为准备 6G 在 2030 年的大规模应用,目前(2025-2030 年)正处于进行 6G 标准制定、产业推进及应用培育的关键阶段。

因此,以、 为首的国内厂商,和以、 为代表的国外巨头,已经为在 6G 标准和技术研究以及产品开发上形成优势而展开了研发投入的竞争,好不容易在 5G 时代占有了一席之地的中信科移动终究不能在此关键阶段掉队。

但是,面对坐拥 8600 亿营收规模投入 1800 亿研发的华为和坐拥 1200 亿营收规模投入 240 亿研发的中兴通讯,仅有 65 亿营收体量的中信科移动能否以 12 亿的研发投入在 6G 竞争中搏出一个扭亏为盈的未来呢?

中信科移动的 4.89 万股东们,或许需要一个答案。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