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1小时前

买车票捆绑保单:被折叠的关键信息

端午假期将至,放假、抢票、回家,是无数打工人的期盼。但在抢票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掉入了 " 搭售保险 " 的陷阱着实让人心塞。近期,家住北京丰台的张宪实(化名)就遇到了这样的糟心事。" 三张火车票不到 2000 元,保险费就扣了我 200 多!" 回忆起自己的遭遇,张宪实怒气未消。消费者的糟心事因何而起?到底是自己粗心大意,还是平台销售流程不符合规定?

多出来的保险

端午假期叠加期盼已久的年假,张宪实打算陪同父母回家探亲,为了买到下铺,张宪实提前十多天便开始预订回乡的火车票,在某大厂系旅行平台挑了许久,终于锁定了三张硬卧票,付款、出票一气呵成。

然而,当张宪实打开支付宝账单确认扣费明细时,账单金额竟比票价 1800 元多出了 204 元,他点开详情查看,只见扣费项目里赫然多出了一个收款方为 " 天猫华泰 ×× 店 " 的账单,商品说明为 " 行程滞留津贴险 "。

张宪实发现,在订单详情的角落里,已经多出了三份行程滞留险,被保人正是刚刚购买车票的自己和父母。点开保单,张宪实了解到,这三份保险均由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华泰财险 ")承保。

" 我根本不想要买保险。" 张宪实告诉记者,他的职业是一位保险公司内勤,本以为自己对保险了如指掌,却没想到还是跳入了 " 保险陷阱 "。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不信邪的张宪实退掉了刚刚买到的火车票,重新购买并对购买流程全程录屏,以还原刚才的流程。

根据张宪实提供的录屏,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其买票过程中,有三处涉及保险,前两处为勾选好车票后,平台下方页面设置了保险勾选按钮,用户可按需勾选所需要的保险产品。

相对来说,第三处保险推荐页面则更为隐蔽,被设置在付款前,页面弹窗显示," 路途意外影响行程,请注意滞留风险 ",而 " 本模块为保险投保页面 " 被设计成更小更浅的字体。

用户此时有两个选择,一是 " 继续支付 ",下方有小字提示,加 204 元保障;二是 " 放弃 "。这时候张宪实才明白过来,原来就是在自己 " 继续支付 " 过程中为保险买了单。

经过与旅行平台客服人员确认,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处如果消费者点击 " 继续支付 ",则意味着同意购买保险,如果不同意购买保险,需要点击 " 放弃 "。

" 我在支付过程中也看到了‘放弃’按钮,按照正常逻辑,我以为那个是放弃购票按钮,根本想不到那个是放弃保险按钮。" 张宪实表示:" 平台利用了用户急于买票的心理,设下陷阱,急于抢票根本没有时间细看;前两处已经出现了保险,以为不勾选就没事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陷阱等着我。如此陷阱重重,实在让人难以招架。"

旅行平台如此搭售保险,对消费者来说真的公平吗?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超认为,这样的投保界面设计,巧妙利用消费者急于购票的心理,将重要信息隐藏折叠或用小字进行标注,实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关键信息未强制投保人阅读

" 一般来说,买保险应该先看保险合同和免责条款等,都确认好了再付钱,但是为什么这些平台都没有提示就付款成功了?"

张宪实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张宪实无意间购买保险的页面中,除了 " 请添加:行程滞留津贴险 68 元 / 人 " 和浅色的 " 本模块为保险投保页面,由浙江鼎宏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 之外,页面并没有显示该保险的保障内容、免责条款、投保提示等。

根据《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保险销售页面的首页必须是提示进入投保流程页面,保险机构应当通过设置提示进入投保流程页面,对销售页面和非销售页面进行分隔。保险机构应当以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文字、字体、符号或其他明显标志,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公司责任的条款内容进行逐项展示,并以网页、音频或视频等形式予以明确说明。

消费者在其他平台购买保险时,一般会强制弹出提示界面,提示的信息包含 " 您即将进入投保界面,请仔细阅读保险条款…… "" 本保险由 ×× 公司代理销售,由 ×× 公司承保 "。并且,在点击一款保险的 " 立即投保 " 选项后,会强制要求有勾选协议的动作,增大用户强制阅读投保须知、健康告知、责任免除条款等相关信息或协议的可能性。

北京商报记者再次回看张宪实的投保流程并实测发现,客户通知书、保险代理 / 经纪协议、投保须知、责任除外、条款及投保声明,全部被折叠在此处,只有消费者在这里点击 " 展开 ",才能阅读和了解这些内容。如果不在这里点击展开,消费者完全不知道自己购买保险的投保须知和免责条款等重要信息。

对于这样的页面设计,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指出,平台在付款前弹窗中,将保险选项设计为 " 继续支付 " 和 " 放弃 ",且关键信息(如保障内容、免责条款)被折叠,未强制投保人阅读。此操作不符合 " 自主确认 " 要求,属于变相默认勾选。

在李文中看来,这样的保险销售界面违反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中关于 " 禁止默认勾选 " 的规定。模模糊糊地投保,也会给理赔环节埋下隐患。李文中表示,若用户未阅读投保须知、免责条款等内容,双方可能会因是否符合保险理赔触发条件、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等问题产生争议。

如果真的产生了理赔纠纷,责任在谁?李超认为,发生类似理赔纠纷时,往往需要保险人举证其已尽对投保须知、责任除外等条款内容的明确提示告知义务,本案中保险人忽略了这一明确提示步骤,未来发生保险理赔纠纷,如果消费者认为责任免除条款对其不生效,主要责任在保险公司和销售平台方面。

不匹配的保障

" 普通意外险只需要个位数,为什么这份保险这么贵?这份保险真的适合我吗?" 除了销售环节不严谨,对于 " 行程滞留津贴险 " 本身的保障内容,张宪实也提出了质疑。

张宪实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的保险合同显示,每份保险共包含 8 项保障内容,分别包括境内旅行意外伤害身故 / 伤残、航空意外伤害保险身故 / 伤残责任、火车意外伤害身故 / 伤残、附加旅程阻碍—住宿费、附加旅程阻碍—误工费等。

李文中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张宪实选择火车出行,保险中包含航空意外显然是错配,并不能给张宪实带来实际保障;张宪实父母已退休,误工费保障显然也是错配。

对于具体的保障内容,李超进一步解释,该保险的行程滞留保障主要包括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突发传染病等情况导致的行程滞留风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前往的目的地的近期天气及自身风险管理必要性理性购买。但这份保险把不同交通工具的风险保障叠加强制投保,如果消费者并不存在相关交通出行场景,实际会有所浪费。因此,这份保险不完全符合张宪实家人的出行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致函华泰财险和浙江鼎宏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采访。但截至发稿,浙江鼎宏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并未回复。

华泰财险回复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华泰财险高度重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合规性,与渠道合作的相关业务严格遵循《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要求。具体而言,所有业务上线前均确保保险产品条款、免责声明、理赔条件等重要信息清晰完整披露,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自主选择购买权。华泰财险同时强调:" 我们第一时间与合作渠道进行沟通,以确保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完善信息披露与服务标准。"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华泰财险提到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早在 2020 年已被监管废止。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