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捂脸蹲下,有人讲冷笑话,有人把介绍分为四个要点,有人上去主持上升价值……
在北风三级、2400 米海拔的新疆,《五十公里桃花坞 5》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开局——不管新坞民、老坞民,每个人上高台自我介绍三分钟,随即等待其他人 " 审判 ",随时准备下不来台。
有弹幕锐评:" 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 尴尬 9 分钟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 ——但显然,每一次节目伊始的尴尬时刻,已经让观众从 " 想逃 " 变成了 " 想念 "。今天《五十公里桃花坞 5》(后简称《桃花坞》)正片首播后,# 宁静是来整顿桃花坞的吧 ## 王子奇选人环节 ## 汪峰邀请孟子义一起摇摆 # 等话题登上热搜,以熟悉的热闹与荒诞,宣告了第五季的回归。
《桃花坞》用 5 季节目证明着,慢综艺的终极竞争力,是把时间变成盟友——观众不需要完美人设,而是需要看着一群 " 活人 " 在镜头前社交,在他们的真实呈现下,观照社会情绪,观照自我情绪。
这档反常规的综 N 代,已然在市场中有了独特的位置,在口碑与成绩的双向验证下,成为难以复制的样本。
新老坞民的 " 配比 " 与碰撞,是每季节目初期必然会引发讨论的话题。而当这一季阵容公开时,这种对撞感尤为明显。
这一季开篇,留下的老坞民只有徐志胜、孟子义、李嘉琦、王子奇和仁科;而以往年龄最大的 " 大家长 ",在这一季成了宁静、汪峰这样的新面孔,更年轻的坞民也出现了周翊然、董思成、欧阳娣娣等忙内们。正如仁科所说:" 我觉得今年严格意义上,就没有老坞民这一说了,因为太少了。"
" 从源头上来讲,我们想要回归陌生人的社交。因为我们发现三、四季‘新坞民难融入、老坞民抱团’和‘喜欢原来的人,有老坞民才是《桃花坞》’这两种声音各占一半,而作为创作方来说,我们的确需要新的东西去刺激这个节目,于是决定回到原点,找回前两季的初心。"
对于徐晴来说,行至第五季,在每一季有 30 个人选的池子里,该找的人也都找过了,到这一步更看重 " 天时地利人和 ",即嘉宾与节目的契合度。
而对于《桃花坞》的选角来说,导演组的首要标准就是真诚," 我们需要勇于突破信息茧房、展现自我,拆解自我的人。"
宁静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她自带的 " 真实感 " 与《桃花坞》所需要的真实感高度契合。第一期节目,她就告诉周翊然 " 这里是桃花坞,你可以说实话 ";站在高台上自我介绍的三分钟,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尴尬;在互选家庭的 "NO PUSH" 环节,她会连续四轮都邀同样的人。
在整季节目中,最让总导演徐晴感到反差的还是汪峰。这位新来的 " 大家长 " 一直长在观众的刻板印象上:摇滚范儿、热搜预告," 德高望重 " 艺术家。" 但接触下来,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很认真,做任何事都很沉静的人,同时还是可以被年轻人开玩笑、冒犯的人,对朋友又非常真诚,很多时候充满了少年气。"
在短短一集中,观众显然就看到了与刻板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汪峰,他积极邀请推门而入的所有人进入房间;填 360 自评问卷时,即使 2G 网也积极求教," 钝感力 " 十足,与徐志胜相爱相杀成了第一集最大笑点。在准备迎新节目时,艺术家的追求与沉静便显现出来,在其他两组搞怪的才艺表演映衬下,抱着吉他唱首走心的歌,被凸显得更为动人。
这些新坞民的加入,给老坞民带来了 " 压力 ",才会让徐志胜说 " 要给他们新鲜的东西 ",他们带来了新的场域与关系结构,让持续 4 季的熟人局有了新的可能性。嘉宾们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新旧关联,更接近一个真实的社交场,给足了《桃花坞》故事的新可能性。
"《桃花坞》其实就是桃花源,是不断在追寻和探讨完美关系、理想生活的地方。作为制片人,我在做节目的过程中竟然变得更理想,因为《桃花坞》是包容和多元的,允许一切可能。" 制片人张磊告诉娱乐资本论。
被《桃花坞》的理想主义与 " 乌托邦 " 感染的,除了身处其中的坞民和导演组,还有屏幕前的观众。每一季《桃花坞》上线," 尴尬 " 总会成为关键词,社交媒体总会为了嘉宾行为争论不休,但却很少有人质疑 " 剧本 "。
" 活人感 " 正是观众信任的源头。它源于五年时间里《桃花坞》构建的一个个能看见纹理的人物,以及一段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真实的人物成长,鲜活的人物群像,共同构筑了这片属于坞民与观众的 " 精神乌托邦 "。
孟子义从第一季刚来时的 " 作精 " 印象到后来变为 " 菩提树下的一朵小花 "。李雪琴通过《桃花坞》不断探索着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从平淡的内耗,走向 " 乘兴而至乘兴而归 ",找到最契合的友人与趋于理想的生活。
谈及坞民的成长,张磊表示,最让他动容的还有徐志胜在《桃花坞》中越来越重的责任感,从一开始只带着 " 脱口秀演员 "" 喜剧人 " 的身份进来,到剖白 " 鞋带散了 " 的青春经历,再到现在能照顾好一切的主人翁意识," 录制的时候,如果现场冷场或者觉得这趴有点垮,他会非常努力去带(情绪),去救场,他也讲过其实很珍惜今天的一切,可我觉得他自己本身也很努力。"
同时,鲜活的群像永远让《桃花坞》的观众念念不忘,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群像与人物线。
"650"成为《桃花坞》的门面,从一块车牌随性而来的组合,到为每一季节目产出最大的内容亮点,再到四个成员成为家人,成为观众眼里最纯粹的 " 友谊群像 ";" 告两人 " 从 1 到 5 季建立起来的彼此信任,一个眼神就能给出效果,成为观众眼里反差最大的 " 灵魂伴侣 " ……《桃花坞》用 5 年酝酿出这些无可复制的故事线,是偶然也是必然。
对于导演组来说,如何构建这个成人童话,是节目制作的关键。在市场上,非强模式的综艺本就占少数,而《桃花坞》这样嘉宾体量极大,过程完全开放的节目更是无可参考。" 我们只能一点一点摸索出来。怎么去向观众呈现这种慢生活,真社交。" 制片人张磊说道。
在他看来,这么多年节目组一直坚持的是极度开放的拍摄态度。与别的综艺不同,《桃花坞》的嘉宾们始终有着最大的自由度。几乎在每一季的最开头,都是一段关于 " 我究竟要做什么 " 的摸索。坞民们也从接受挑战转为制造难关,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全然放飞。
张磊回忆起第四季时,仁科和杜海涛在导演组全无准备的情况下跑出去,只为了吃一碗面。虽然事发突然,但 pd 并未阻止他们,而是变成 " 出桃搭子 " 把这段神来之笔记录下来。孟姐与雪琴、志胜看蓝眼泪的那段也同样没有任何的提前设计,临时起意的行动,一台跟随的摄像机、昏暗的灯光,就完成了上一季最动人的场面。
第二季在海边超时空对话的 "I ’ m sorry" 时刻,第四季的移动床与年龄的对应,以及 say goodbye 时刻,这样的环节永远是桃花坞的精神落点,走进行为艺术里,人可以放心地自由地与自我对话。" 我非常在意每一场行为艺术的致敬,因为要表达心理感受,需要有一个场,在这样的场景下人会变得脆弱感性。我们很尊重这个时刻。"
张磊分享上一季仁科提出修铁路的 idea,让导演组商量了很久,他们要平衡这个任务的可行性和可看性," 因为它始终是综艺,你不能让他们在那里埋头修铁路,什么都没得看。" 但最终导演组还是拉来了需要的铁轨、枕木,让坞民过上了铁路人的体制内生活,这段也因为荒诞成为了 " 要成功、先发疯 " 的研究样本。
五年时间,是《桃花坞》从第一季到第五季的延续,也是社交观察类综艺不断往前推进的五年。市场上正在出现越来越多以 " 社交 " 为载体,以观察式全景拍摄为模式的综艺内容,但很少能见到一档有如此长期的生命力的节目,更未出现能够超过《桃花坞》的同类型节目。
"《桃花坞》不是一个强模式的节目。这类节目必须依托质量来吸引用户,这就需要导演对这个品类的内容有匠心和坚持,才能保持现在这样。" 徐晴解释道。
张磊告诉娱乐资本论,每一季最开头的筹备工作都是立下主题。导演组会找到当下万千普通人的情绪共鸣,看看大家在关注什么、需要什么。第一季回归社区生活,就是在《请回答 1988》的影响下,想要打破楼宇门户之间的距离,重新构建社区邻里文化。第四季主题 " 旷野想象 " 就来源于 " 人生是旷野 " 的流行金句。
从主题出发,导演组会一一推进后续的选址、节目框架设计以及最有《桃花坞》特色的 " 基建工程 "。为了符合今年 " 牧野 " 的主题,导演组把选址放在了新疆乌鲁木齐的自由的草野之上。
正如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田威勇,在《桃花坞》第五季媒体看片会上所说:" 这片宽阔的土地上,有可以徒步探险、登高远望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醇厚的民俗风情。" 这些都是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难以触达的景观,也与《桃花坞》" 世外桃源 " 的发心不谋而合。
张磊解释了这扇门的设计灵感:" 你跨过桃花坞的大门,就是跨过结界,里面就是桃花源。你身前是区隔于现实生活的桃花源,身后就是凡尘。它像一扇传送门,每年在固定时间就开启了,大家一起做一场大梦,梦醒后回到现实,传送门就关闭了。"
这也是因为,作为原创社交观察类综艺,五季节目做下来,主创经历了从摸索到建立方法的过程。在以群居生活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之上,节目组将镜头聚焦于群体社交,场地、规则的变化升级,让更丰富、多元和真实的社交场景得以呈现。
另一方面,《桃花坞》拥有其他内容 IP 少见的讲长线故事的能力,当其他节目仍在依靠于艺人的流量、争议性话题来拉新受众的时候,《桃花坞》通过内容门槛,抓住了独属于自己的黏性用户,同时又通过嘉宾换血、模式创新来找到新的观众。
无论如何,《桃花坞》始终是一档坚信内容力量的节目,变成了当下社交类、观察式、慢综艺等多个交叉品类的综艺样本。它用五年时间验证了一条 " 逆流 " 的路径:真正的 IP 生命力不是制造热搜,而是坚持内容的价值,用真诚的创作,用最懂观众的思考,去找到那批愿意持续看下去的人,去找到那个在综艺的市场变动中始终稳立的基石。
这或许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迈,但《桃花坞》最不怕的就是用时间换真心,用真心换回音。
话题互动:
你看了《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五季吗?最喜欢哪个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