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7分钟前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应对外部一切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法宝

5 月 17 日,在 2025 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田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记者的采访。他谈起,在美国发起的 " 关税战 " 中,中国坚决反制,守住了底线。

田轩表示,尽管中美关税摩擦带来不确定性,但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仍具强吸引力。他分析,中国具备政局稳定、企业估值较低、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及人力资本储备等核心优势。当前中国正推进制度型开放,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

田轩认为,未来可能不会再回到原来的自由贸易、全球化状态,贸易壁垒、贸易冲突等情况未来时时刻刻可能还会出现,这是未来的大趋势。

对此,田轩表示,对内我们要做好科技创新、降本增效,扩大朋友圈,减少对美国等单一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实现对外投资。

田轩强调,尽管出海对企业来说是跳出舒适区的艰难选择——因为这会让企业面临政治、法律、文化等多重挑战,但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如提供跨境投资服务),中国企业可借此突破单一市场依赖,提升全球竞争力。"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全世界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外部一切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法宝。" 他表示。

当下如何更好地支援中小企业?田轩提出 " 短期输血与长期造血 " 结合的思路。他建议,对受关税冲击的民营中小企业,可通过税收减免、贷款展期、地方专项补贴等措施助其渡过短期难关;但从中长期看,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开拓多元市场及出海提升抗风险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企业能不能够应对外来的冲击、能不能够活下来,本质上讲还是靠(企业自身)。" 田轩说道。

谈及国内大循环,田轩强调需破除三大障碍:一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消除资本、数据等要素流动的壁垒;二是强化政策效能评估,针对已出台的专项债、降准降息等政策,需及时评估效果,动态调整其力度;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等制度保障 " 两个毫不动摇 ",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最后,田轩表示,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开放的力度。资本市场开放会与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外资进入不仅带来资金,更通过优化公司治理、分散风险,为科技创新提供长期资本支持。制造业已全面开放,下一步可聚焦服务业的制度型开放,当然开放也要有序进行,步子不能迈得太急。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