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大金融发力,沪指午后重返 3400 点!发生了什么,你必须知道

5 月 14 日,市场午后在金融股带动下震荡走高,创业板指领涨,沪指重回 3400 点上方。截至收盘,沪指涨 0.86%,深成指涨 0.64%,创业板指涨 1.01%。

板块方面,保险、港口、物流、化工等板块涨幅居前,光伏、贵金属、军工电子、轨交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 2800 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 1.32 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 252 亿。

昨日 A 股 " 高开低走 " 后,市场各方关注一个问题:

能否复刻上次(5 月 7 日),走出隔日修复?

今天的盘面,则充分诠释了什么是 " 反直觉 " 交易。

早盘大部分时间,主要指数都在浅水震荡,个股也跌多涨少——但就在这看似 " 修复无望 " 的氛围中,临近上午收盘,大金融板块已悄然异动。

这时或许还有不少投资者将信将疑,觉得金融今天只是 " 撑一下指数 " ——但谁能想到,午后,大金融反而成了绝对主角。

结果就是,指数层面,大盘确实隔日修复了;沪指还突破了重要关口。

事出反常,必有 " 认知差 ",具体是什么呢?

沪指站上 3400 点,大金融爆发的逻辑何在?

虽然统称大金融,但据同花顺数据,盘中指数时,表现最强的实际上是保险和证券,银行与地产涨幅稍弱。

结合场内 ETF 的表现,我们来回顾一下盘中发生了什么。

截至收盘,主题型产品中的银行保险 ETF、证券 ETF 龙头、金融科技 ETF 等产品涨幅最为领先。

行业型产品中,涨幅居前的也是证券 ETF、金融 ETF,上午最强的银行 ETF 反而落后了。

从异动时点来看,保险与证券板块几乎同步上涨,只是由于保险板块成分股较少,整体涨幅更大。如下图所示的证券保险 ETF(512070)和证券 ETF(512880),日内分时十分一致。

金融股对指数的拉升效果非常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沪指在第一波上攻至最高 3415.31 点时并未站稳,一度滑下 3400 点关口,尾盘又重新站上。

这既可理解为,上方仍是压力位,站稳 3400 点并非一蹴而就,但 " 好饭不怕晚 "。也可理解为,今天的市场情绪并没有被大金融完全带起来。毕竟,上涨家数一直偏少。

消息面上,今天是此前宣布的降准正式生效的日子。

5 月 7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 5 月 15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 5% 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一调整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整体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将从原来的 6.6% 降低到 6.2%。

对于保险板块,有分析指出,(这笔长期流动性)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是一种信号的传递,表明政策层面对于市场流动性的高度重视。保险资金作为金融市场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长期资金,有着其自身的配置节奏和策略。险资在配置资产时,往往需要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之间做出权衡。而此次流动性增强,使得险资在配置空间上有了更宽广的空间。

有意 " 跟车 " 的投资者也可换位思考:" 险资这时会买什么?"

就大金融本身而言,近期市场也渐渐浮现看好的声音。

5 月 7 日盘后,证监会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华泰证券此前研报指出,过去 " 景气投资、赛道集中 " 的现象盛行,而新规后公募机构整体行业持仓可能会向业绩基准看齐,这种持仓切换可能带来短暂的调整压力和风格切换机会。

其统计发现,主动偏股基金最新的行业超配比例,与新规后两天行业的累计收益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超配最多的电子行业,新规后下跌 1.58%,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欠配最多的银行上涨 2.49%,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这或许说明机构可能已经开启持仓再均衡的调整,建议投资者关注目前公募机构欠配行业的补涨机会。

国金证券研报则指出,证券板块高盈利能力与当前较低的估值产生错配(截至 5 月 9 日 PB 估值为 1.2 倍,位于近十年 21% 分位),基本面与估值的背离将随政策、并购主题催化剂的持续释放迎来修复窗口,高市场活跃度下,金融科技板块也有望成为贝塔放大器。

航运板块持续走强

航运板块今天表现也相当强势,在金融方向异动前,就已涨幅居前。

早间,欧线集运期货主力合约一度放量飙涨逾 15%,近 3 个交易最高累计大涨近 37%。

消息面上,近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同时,叠加欧美航线迎来集装箱发运旺季,市场预计美国采购商将迅速行动起来,增加中美航线的订舱,扩大自华进口商品保障。

中金公司表示,美国供应链库存需求或集中增长,带动运货量需求超预期改善,当前运力供给下,运价有上行可能。

信达证券表示,关税减免幅度远超市场预期,叠加欧美传统运输旺季临近,货主企业出于降低关税成本和赶工交货的双重考虑,可能集中启动 " 抢运 " 操作,短期内亚欧、跨太平洋航线货量或现脉冲式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