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47分钟前

百川之后,Kimi 悄然布局 AI+ 医疗

欢迎关注!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AI 大模型 " 六小虎 " 之一的月之暗面,近期对 AI 医疗产品进行了布局,用于提升旗下产品 Kimi 在专业领域的搜索质量,并且探索 Agent 等产品方向

针对上述信息,月之暗面回应《智能涌现》:Kimi 近期持续在优化财经、法律、医学等专业领域的搜索信源质量,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可信、可靠的高质量回答。

据《智能涌现》了解,月之暗面自 2024 年年底,就开始组建医疗产品团队,并在 2025 年 3 月对医疗相关背景的人才进行了公开招聘。

知情人士对我们表示,目前月之暗面对 AI 医疗产品的布局还在早期探索阶段,主要还是完善 Kimi 本身的功能生态。

至于是做面向 C 端用户的问诊,还是面向专业医生的辅助问诊工具,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智能涌现》,月暗 " 还远未到决策的阶段 ";" 目前主要是招医疗背景的专业人士,先把用于模型训练的知识库搭建起来,同时做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

对于靠 To C 通用场景工具起家的月之暗面而言,进军医疗这样一个垂直而艰涩的领域,是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医疗对结果准确性的极高要求、不同科室的复杂生态、公开高质量医疗数据的稀缺,都让医疗成为 AI 企业难以啃下的一块骨头。

但切入难,往往意味着入局者少。在 " 六小虎 " 之中,百川智能就踩准了竞争相对空白的区域,选择 All in 医疗。

更重要的是,在一些高频刚需、非临床环节的场景,AI 医疗已经验证了自己的商业化能力,比如医生效率工具、患者就诊管理。

在美国,一家名为 OpenEvidence 的 AI 医疗公司,旗下面向专业医生的 AI 专业诊断 Copilot,月度访问量已经达到 30-40 万,其中医生用户达到了 20 万。该公司还在 AI 医疗平台上跑通了广告变现模式: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厂商通过投放,相关的产品广告信息会在诊断过程中推荐给医生。

当下,月之暗面试水医疗领域的考量,还是为了增强 Kimi 的竞争力。

自 2024 年 3 月靠 " 长文本 " 概念和及时投流出圈以来,除了个别功能组件的更新,Kimi 的产品形态和功能,在 2024 年并没有大的迭代。

多名员工曾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大举烧钱投流的同时,产品能力却没有迭代更上,就会影响用户留存。

这份担忧,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已经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对话型 AI 产品的战场上,不仅有 App 3 个月 MAU 达 1.9 亿的 DeepSeek,还有腾讯的元宝、阿里的夸克等强劲的大厂对手。

产品功能单一的风险,月暗已经有所意识。2 月中旬,Kimi 叫停了安卓平台的投流,大幅削减了 iOS 平台的投流。

知情人士称,内部开了近 6 小时的讨论会,最后决定停止激进的投流策略,回归到产品能力本身。

欢迎交流!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