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 5 月 10 日讯 ( 记者李春晖 ) 在所谓 " 对等关税 " 冲击下,我国 4 月货物贸易仍表现出强劲韧性,超出市场预期。
昨日 ( 9 日 ) ,海关总署公布了前 4 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4 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3.84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 ( 下同 ) 增长 5.6%。其中,出口 2.27 万亿元,增长 9.3%。
"4 月出口数据的亮眼表现无疑给市场送上了一颗‘定心丸’,极大地提振各方信心。"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
一方面,4 月份中国对美出口虽有下降,但降幅小于预期。刘涛认为,这其中既有所谓 " 对等关税 "4 月 9 日才生效、中国企业在生效期前 " 抢出口 " 的原因,也有部分美国进口商愿意主动承担或分担加征关税等因素。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出口有所扩大。
" 数据显示,4 月我国对头号贸易伙伴东盟出口同比增长 20.8%,增速比上月加快 9.2 个百分点,走势明显强于季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对美出口下滑的影响。"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称。
她表示,美国之外的出口市场走势整体稳定,外需对我国出口整体上仍有较强支撑作用。" 一季度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 PMI 指数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当前外需还有一定韧性。"
刘涛认为,出口的良好表现与中国自身的积极努力分不开。4 月 15 日 --5 月 5 日,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隆重举办了第 137 届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 广交会 ) 。本届广交会出口意向成交 25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参展企业数量、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等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 这是全球客商对广交会、中国制造和中国市场投下的‘信心票’。"
展望未来,美国所谓 " 对等关税 " 的破坏性作用将继续向国际贸易传导,关税冲击可能进一步显现,但是 " 天塌不下来 "。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认为,未来关税或将继续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但我国外贸仍具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贸易伙伴不断拓展、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提高了我国应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波动的能力,或对出口份额形成一定支撑。
冯琳表示,接下来国内将显著加大稳外贸和对相关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主要包括帮助出口企业开拓美国之外的替代性出口市场,以及在国内强化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等。
"5 月 7 日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表明宏观政策开始在对冲外部波动、大力提振内需方向发力。接下来政策上还将推动减免困难企业的房屋租金、展位费、流量费等,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 她谈到。
刘涛认为,尽管中国外贸后续能否持续 " 超预期 " 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排除阶段性承压较重的可能,但中国具备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加之近年来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势头明显,跨境电商、新型离岸贸易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加速涌现,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对美国滥施关税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谈判和应对经验," 中国外贸和中国经济的韧性,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