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柒财经 05-01

民营银行 2024 年业绩分化明显,微众、网商总资产规模合计破万亿

随着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双双公布 2024 年年报,截至目前,已有 13 家银行通过上市股东财报或同业存单发行计划等形式披露了 2024 年业绩情况。

从资产规模来看,13 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均同比有所增长,合计规模达 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营收方面,除众邦银行没有公布营收情况外,其他 12 家银行中,有 7 家银行营收实现了正增长,且 5 家双位数增长。

整体来看,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营收增长承压的背景下,2024 年民营银行业绩分化明显: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资产规模均超过 4500 亿,营收均超过 200 亿,持续领跑。

腰尾部银行中,部分银行通过深耕个人贷款实现高速增长,也有银行因净息差收窄、成本攀升等陷入双降困境。

微众、网商营收与利润均居前列

业绩显示,作为领头羊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依托微信和支付宝生态,凭借科技实力与获客能力,资产规模、营收、利润在民营银行中均保持领先地位," 马太效应 " 持续发酵。

其中,微众银行 2024 年实现营收 381.28 亿元,净利润 109.03 亿元;网商银行实现营收 213.14 亿元,净利润 31.66 亿元。

两者利润与营收规模存在差异,源于服务客群的不同。在信贷领域,网商银行服务的客户主要为中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及经营性农户,是以往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 " 薄弱地带 ",客户小,风险高。而微众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服务个人的微粒贷,风险更小,因而利润更厚。

在民营银行贷款业务面临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两家 " 头雁 " 均积极寻求转型。微众在通过设立香港子公司谋求出海,而网商持续发力综合金融。

年报数据显示,2024 年末,网商银行综合金融服务小微客户数超过 6800 万,存款、理财等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迈上万亿台阶,居民营银行前列;理财代销板块已经与 23 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达成合作,代销第三方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位居行业第二。

腰尾部银行营收、利润增速分化

头部民营银行之外,面对息差收窄与大行竞争,资金实力较弱的腰尾部银行业绩波动更为剧烈,且分化明显。

其中,第二梯队的苏商银行、众邦银行成为中小民营银行增长标杆。苏商银行 2024 营收超 50 亿元,净利润 11.59 亿元,同比增长 10.34%;众邦银行 2024 年净利润 5.11 亿元,同比增长 26%。

第三梯队的中关村银行营收、净利润分别下滑 1.36%、11.29%;民商银行净利润下滑 43.48%,净息差收窄 0.52 个百分点至 2.23%。

其他银行中,客商银行和华瑞银行是 13 家银行中唯二营收增速超过 20% 的银行,前者增幅为 20.18%,后者同比增长高达 41.29%。

不过,和以往相比,天眼查显示,作为广东省第一家民营银行的客商银行,营收增速在逐年下滑。华瑞银行在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净利润更是增长 316.98%,但主要因 2022 年亏损后的低基数效应。

与上述几家银行的高增长相反,蓝海银行和锡商银行的营收却两位数下滑,跌幅分别为 39.42% 和 25.17%,且前者净利润跌幅也高达 47.86%。

蓝海银行营收和净利齐齐腰斩的原因,一方面与该行的净息差急剧收缩有关,由 2023 年末的 4.34% 下滑至 2024 年末的 2.35%;另一方面,其成本收入比从上年的 30% 左右激增至 2024 年的 46.04%,也压制了其盈利空间。

锡商银行的规模和蓝海银行相近,但 5.85% 的高息差是后者的两倍还多。不过,去年其营收 12.13 亿元,同比骤降 25.17%,但净利润却同比增长 24.07%。这背后是 " 以拨备换利润 ",其拨备覆盖率降至 241.83%,较上年减少 178.08 个百分点。

资产规模均同比增长

合计达 1.9 万亿元

资产规模是衡量银行实力的重要指标,截至 2024 年末,和上年一样,资产规模达千亿以上的民营银行共有 5 家。13 家银行资产规模合计达 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

其中,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继续领跑,合计规模由去年的 9877 亿元增长至超万亿元,分别达 6517 亿元和 4710.35 亿元,两者合计远超后面 11 家银行之和。

另外三家资产规模在千亿元以上的银行分别为苏商银行、众邦银行、新网银行,资产规模分别达到 1372 亿元、1235 亿元和 1036.29 亿元,排名和上年相比没有变化。

不过在增速上,新网银行的规模增速由 2023 年的 21.36% 急剧下跌至 0.68%,也是 13 家银行中同比增速最慢的银行,而苏商银行继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延续以往的双位数增长。

资产规模在 500-1000 亿元的分别为中关村银行、富民银行、华瑞银行和蓝海银行,分别为 749.39 亿元、622.99 亿元、571.78 亿元和 555.43 亿元。

其中,中关村银行不光是营收净利双下滑,在规模增速上也表现不佳,仅高于新网银行。

其他 4 家的资产规模,则均在 500 亿元以下。其中超过 400 亿元的分别为民商银行和客商银行以及锡商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 487.99 亿元、417.9 亿元和 403.38 亿元。锡商银行也是在 2022 年迈上 300 亿大关后,仅时隔两年就迈上 400 亿元大关。华通银行则以 366.92 亿元位列 13 家银行倒数第一。

从资产规模增速上看,13 家银行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速超过两位数的有 3 家银行,除了前述苏商银行,还有华瑞银行、民商银行。

展望 2025 年,民营银行或将面对利率深化调整、净息差继续收窄,宏观经济复苏、政策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唯有紧密贴合需求端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并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发力,才能在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