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瑞财经 李姗姗
范秀莲可谓东北女强人的典范。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24 岁的范秀莲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企工作,拥有了人人羡慕的 " 铁饭碗 "。
七年后,她从国企辞职,做起了医药销售,先后担任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片区经理、辽宁东方红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阳欣博瑞总经理等。
做医药销售的十多年时间里,范秀莲结识了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的同事王俊民、成都康弘制药技术中心主任郑伟。巧合的是,两人和范秀莲一样,也是沈阳人。三位老乡一起组队创业,收购了西藏康欣药业,后更名为西藏海思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年,海思科(002653.SZ)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市值高涨至 490 亿元左右。随着海思科市值的增长,来自沈阳的 " 三剑客 " 财富水涨船高,拿下两个 " 首富 "。
在《2020 胡润百富榜》上,范秀莲以 75 亿元财富位列沈阳女首富。《2023 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王俊民和范秀莲分别以 150 亿元财富、75 亿元财富拿下西藏首富和西藏第三富。
在西藏凭借医药发家之后,范秀莲又看上了当地的矿产生意。于是,在海思科上市第二年,范秀莲便着手创办了西藏智汇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智汇矿业 "),把 " 家里有矿 " 的梦想变成现实。
智汇矿业以收购为起点,靠着 " 蛇吞象 " 式的资本运作手段迅速成长起来。而作为创始人的范秀莲,随着智汇矿业的发展却逐渐退居管理 " 二线 ",把公司交给老同学何前来 " 掌舵 ",自己则保留实控权,等待公司来日上市以谋求更大的财富。
2020 年,智汇矿业曾计划 A 股上市,最终无果。后改道港交所欲圆资本梦,但公司业绩稳定性及资金流动性似乎欠佳,两大风险或将成为智汇矿业此次 IPO 之旅的 " 拦路虎 "。
01
买公司送高管,西藏国资背书
智汇矿业的历史可追溯至 2013 年,创始人范秀莲在西藏成立公司,主要从事锌、铅和铜探矿、采矿、精矿生产及销售业务。
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 5000 万元,由范秀莲及其女儿杨飞分别持股 60%、40%。其中,杨飞持有的股权为代范秀莲持有,该股权代持情形于 2015 年 1 月解除。
智汇矿业创立以来,融资次数虽然不多,但前来投资的都是至关重要的人物。
2014 年 6 月,智汇矿业实施增资,注册资本由 5000 万元快速增长至 2 亿元,增资后仍由范秀莲母女持有股份。
同年 9 月,吕喜军和王俊民加入智汇矿业,公司注册资本增至 5 亿元,两个月后减资至 1.25 亿元,由范秀莲、王俊民、吕喜军分别持有 40%、40%、20% 股份。
两位新股东的到来并非偶然。其中,王俊民是范秀莲的昔日创业合作伙伴,其与郑伟三人是上市公司海思科的创始人。今年 3 月底,海思科的实际控制人由王俊民、范秀莲、郑伟三人变更为王俊民一人。目前,王俊民担任海思科董事长、总经理,并持股 35.68%;范秀莲为海思科董事,持股 19.4%;郑伟已于 2024 年 2 月退休,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但仍持股 13.76%。
另一边,吕喜军的加入则牵涉一起收购事件。
2014 年 9 月,智汇矿业从葫芦岛宏跃集团手中吸纳西藏华亿工贸有限公司,后者持有华夏矿业 55% 股权。随着吸收合并的完成,华夏矿业成为智汇矿业持股 55% 的附属公司,另外 45% 股权由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下称 " 第二地质大队 ")持有。
紧随收购完成,华夏矿业的一众高管被打包送进智汇矿业。吕喜军便是其中之一,2004 年至 2014 年、2014 年至 2021 年,其先后担任华夏矿业董事、总经理;加入智汇矿业后,曾先后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递表前,吕喜军为公司实控人之一,担任非执行董事,并持股 10.28%。
除了吕喜军,同时期,还有华夏矿业原副总经理及采购总监马英、副总徐宝富、安全环保部经理邢振铄、地质部经理兼总工程师康亦民也进入了智汇矿业,成为公司 " 元老级 " 高管。目前,马英担任公司总经理;徐宝富、邢振铄均担任副总经理;康亦民为公司地质总工程师。
智汇矿业对华夏矿业的收购并未到此为止。
时隔五年,2019 年 4 月,第二地质大队将所持华夏矿业 45% 股权转让给聚源地矿;次月,聚源地矿又将该股权转让给西藏盛源。
股权腾挪间,智汇矿业看准了收购时机。2020 年 7 月,公司与西藏盛源订立增资协议,据此,西藏盛源以其于华夏矿业 45% 股权,作价 2.94 亿元,认购智汇矿业 45% 股权。根据估值,智汇矿业与华夏矿业的股权价值分别为 5.67 亿元、6.54 亿元。
此后,华夏矿业成为智汇矿业全资附属公司,而智汇矿业则由范秀莲、吕喜军、王俊民的持股平台西藏智峰持股 55%,由西藏盛源持股 45%。
天眼查显示,西藏盛源为一家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 2009 年,注册资本 87.24 亿元,由西藏国资委实际控制,拉巴次仁担任董事长。
西藏盛源成为公司股东的同时,派驻拉巴次仁进入公司董事会,目前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此外,曾担任西藏第六地质大队项目经理的斯郎旺堆,目前也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
02
创始人退居二线
新 " 掌门人 " 无实控权
智汇矿业收购华夏矿业期间,公司又来了一位灵魂人物——何前。
2019 年 11 月,何前向当时的现有股东范秀莲、王俊民、吕喜军按比例收购西藏智峰的股权,占公司股权的 5%。
2023 年 12 月,王俊民将其所持西藏智峰 3%、35% 股权分别转让给范秀莲、何前,套现 6.81 亿元后退出。此后,西藏智峰由范秀莲、何前及吕喜军分别持有 41%、40% 及 19%。
递表前,何前通过西藏智峰持有公司 21.65% 股份,持股比例仅次于范秀莲的 22.19%。
何前不止在股权层面仅位居一人之下,在管理层上更是占领高地。
增资入股前,2019 年 1 月,何前先以财务总监的身份加入汇智矿业高管层。次年 11 月,她进入董事会,并于 2023 年 5 月晋升为汇智矿业 " 掌门人 ",担任董事长一职。今年 3 月,还获委任为执行董事。
现年 53 岁的何前是会计出身,自 29 岁开始,她便成为多个会计所的合伙人,2001 年 10 月 -2008 年 12 月,其为浙江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2009 年 1 月 -2015 年 4 月,担任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浙江分所(前称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浙江分所)合伙人;自 2015 年 3 月起,彼为浙江岳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作期间,何前才分别在 2006 年 1 月完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士课程、2011 年 9 月取得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学位,以及 2015 年 12 月上海交通大学金融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学位。
巧合的是,范秀莲同样是在 2011 年 9 月取得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学位,与何前算得上同学关系。
虽然范秀莲启用何前来打理智汇矿业,但并未给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资格。2024 年 9 月,范秀莲、吕喜军、何前三人签署一致行动确认书,据此,范秀莲及吕喜军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而何前为实控人一致行动人。
不过,从领薪情况来看,现年 61 岁的范秀莲和 62 岁的吕喜军大有淡出公司管理的迹象。2022 年 -2024 年,何前年薪分别为 133 万元、202.5 万元、203.9 万元;范秀莲年薪分别为 85.4 万元、28.5 万元、0;吕喜军分别为 79.1 万元、26 万元、0。
2022 年及 2023 年,智汇矿业分别派息 3000 万元、5000 万元,按持股比例计算,范秀莲、何前、吕喜军各自可分得约 1775 万元、1732 万元、822 万元。
03
暂停生产线致业绩变脸
九成收入依赖大客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位于西藏那曲市嘉黎县绒多乡,智汇矿业依托当地独特的地质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展业务。
据招股书,智汇矿业主要基于蒙亚啊矿山进行矿产开采,该矿山包括一个露天矿场、一个正在开发中的地下采矿项目、一个基地营综合设施、一个选矿厂,以及两个尾矿库。其中,露天矿场已于 2007 年投入商业运营,地下矿场预期于 2025 年下半年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截至 2024 年末,智汇矿业露天矿场的总矿石储量为 154.8 万吨,平均品位分别为 4.89% 锌、0.65% 铅、0.10% 铜及 9.62 克╱吨银;地下采矿项目的总矿石储量为 1062.6 万吨,平均品位分别为 4.15% 锌、2.99% 铅、0.21% 铜及 35.05 克╱吨银。(矿石平均品位是指矿山回采后从采场放出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平均含量比例,通常用于评估开采矿石的整体质量。)
据介绍,当地下采矿项目建设完成后,智汇矿业的蒙亚啊矿场每年合计可供应 40 万吨矿石供选矿厂进行精矿生产。
锌精矿、铅精矿以及铜精矿构成智汇矿业的三大营收支柱。2022 年 -2024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4.82 亿元、5.46 亿元、3.01 亿元。
其中,锌精矿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各期销售额分别为 2.96 亿元、2.74 亿元、2.16 亿元,分别支撑起 61.4%、50.1%、71.6% 的收入。
同期,铅精矿业务为智汇矿业贡献收入 1.6 亿元、2.23 亿元、7151.2 万元,占比 33.2%、40.8%、23.7%;铜精矿实现收入 2585.9 万元、4960.2 万元、1411.1 万元,占比 5.4%、9.1%、4.7%。
不难看出,2024 年,智汇矿业的三大业务收入规模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期智汇矿业选矿厂的两条生产线正在升级而阶段性暂停了生产作业,导致选矿厂的选矿天数下降。
招股书显示,2024 年,智汇矿业采矿量和选矿量分别为 2.4 万吨、3.22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 39.77%、14%。
2024 年,智汇矿业精矿总销量为 1.62 万吨,相较 2023 年的 3.71 万吨,大幅缩水 2.09 万吨。正因此,尽管 2024 年精矿平均售价同比上涨 26.71%,也难以对冲销量锐减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4 年,智汇矿业的收入未能延续增长势头,同时,公司的利润指标同样遭遇重创。当期,公司净利润 5585.4 万元,较 2023 年的 1.55 亿元骤降 63.87%;纯利率 18.5%,同比大幅减少近 10 个百分点。
2024 年,智汇矿业毛利为 1.04 亿元,同比 " 腰斩 ";同期,毛利率为 34.7%,较上一年下滑 5.2 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铅精矿毛利率的骤跌是拖累公司整体毛利率的主要原因。2024 年,受矿石品位降低,矿石开采量以及选矿量减少带来的单位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智汇矿业铅精矿的毛利率由上年的 49% 回落至 37.6%。
智汇矿业的客户包括有色金属贸易商及精炼厂,前者一般向精矿终端用户进行精矿后续销售;后者会按其客户需求对公司的精矿作进一步选矿。截至 2024 年末,公司拥有有色金属贸易商客户 6 家,精炼厂客户 3 家。
2022 年 -2024 年,公司五大客户分别占各年度总收入约 93.9%、90.1% 及 88.1%,最大客户分别占收入约 41.0%、24.2% 及 31.2%,大客户集中风险较高。
04
手握现金不足偿还短债
流动负债净值超 5000 万
业绩增长被打断的同时,智汇矿业的资金流动性似乎也不容乐观。
净利润下滑之下,公司 " 造血 " 能力随之减弱。2022 年 -2024 年,智汇矿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2.43 亿元、1.64 亿元、1.54 亿元。
截至 2025 年 2 月末,智汇矿业银行存款仅剩 3274.2 万元,同时银行借款为 5467.5 万元,即便加上定期存款 2000 万元,尚不能覆盖短债。
近年来,智汇矿业持续开发地下采矿项目及 2 期尾矿库,导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应付采矿权出让费及收购土地使用权资产的应付款项长期居于高位。基于此,报告期内,公司其他应付款项分别高达 1.24 亿元、1.99 亿元、1.4 亿元。
这也成为公司流动资产难以覆盖流动负债的主要原因。2022 年 -2024 年,智汇矿业流动负债净值分别为 4897.3 万元、9784 万元、7915 万元。
公司表示,由于预期将于 2025 年完成地下采矿项目的建设工程、于 2026 年完成 2 期尾矿库的建设工程以及即将于 2025 年下半年投入商业运营的地下采矿项目,预期流动负债净额将有所改善。截至 2025 年 2 月末,流动负债净值收窄至 5084.7 万元。
附:智汇矿业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国金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迈时资本有限公司
申报会计师及独立核数师:德勤 关黄陈方会计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亚司特律师事务所、德恒律师事务所
行业顾问: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