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斯丁 · 比伯的街拍照中常常出现它的身影,Lady Gaga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自己酿造这一神秘液体的过程,众多欧美国际超模们更是将其当作管理身材的日常代餐……
这就是今天在全球热度颇高的茶饮新贵——康普茶。
贾斯汀 · 比伯手持一瓶康普茶。图 / 视觉中国
近几年,健康饮品市场的风口轮转不休,养生水、无酒精饮料、0 添加等概念层出不穷,风吹了一阵又一阵。这其中,原本就发自中国的康普茶,可能是最被低估的一匹黑马。这款号称拥有促进新陈代谢等诸多功效的发酵饮料,在 2023 年就达到了 34.2 亿美元的全球规模,并成为饮品界最受瞩目的 " 海归派 "。
" 刚入口时有种气泡在舌尖炸开的酸爽,后调又带着红茶的余韵。" 留学生夏康如此形容第一次尝试康普茶的体验。作为多年的素食主义者,她发现这种饮品能完美适配自己的饮食结构,她甚至已经养成了日饮 500 毫升的习惯。
去年开始,夏康在小红书分享康普茶的调配心得,从基础款到加入葡萄、青柠的创意喝法,每条笔记都吸引数十条互动。而类似自制康普茶的教程帖,在小红书上已突破 4900 篇,涵盖原料甄选、发酵时长控制、菌种活化等专业领域。女演员曾黎更在直播中透露家中存有 1500 斤自制酵素。
社交平台上的各式康普茶自制教程。图 / 小红书截图
然而,从配料成分来看,康普茶并非什么新奇事物。
其制作原理与近年流行的酵素、20 世纪 80 年代风行的红茶菌(又称胃宝,一种共生菌群)同出一脉,甚至有传闻说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传统发酵饮品。但无论是曾引发抢购的红茶菌,还是被热捧的酵素,后续都陷入 " 智商税 " 的舆论漩涡,难逃市场降温宿命。
如今这款借道国际市场 " 镀金 " 归来的饮品,又能否延续海外市场的辉煌,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新风口?
谭凯鹏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康普茶店店主之一。2024 年 7 月,他与几个好友在东莞创办了康普茶品牌 " 绿洲 ",并开始在网上免费分享菌种,推广康普茶。在社交媒体上,打开 " 绿洲 " 康普茶的帖子,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斑斓如鸡尾酒。
这些泛着气泡的液体,表面都顶着一片厚密的白色菌膜,形状宛如猪板油或魔芋豆腐。谭凯鹏告诉《新周刊》,这正是康普茶的秘密所在。
五颜六色的成品康普茶。图 / 绿洲康普茶社交平台截图
" 康普茶其实并不是茶,而是一种活菌饮品。" 谭凯鹏称,康普茶是以茶为基底,混合白砂糖以及红茶菌,经过发酵而成。
据传,这种酸味饮料起源于我国渤海一带,被称为 " 海宝 " 或 " 胃宝 ",早在 2000 年前的秦朝就有过相关记载。随着 20 世纪早期贸易路线的扩张,红茶菌从国内被带到了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
翻开 1979 年 9 月的《中国茶叶》杂志,一篇介绍 " 海宝 " 的短文或许可以算作初代的康普茶种草帖。
该文提到,红茶菌在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十分流行。1971 年,一名日本教师在高加索发现了 " 长寿村秘方 ",当地家家户户都有巨型菌缸来储备菌茶——在她的自述中,饮用这种菌茶后,她的高血压、白内障都有所好转。
经媒体报道后,这款 " 神仙水 " 迅速在日本掀起热潮。据 1981 年出版的《红茶菌与健康长寿》记载,红茶菌在日本的饮用者最多时达到了 300 万人,热潮也一度传入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引发了红茶菌的第一次 " 海归潮 "。
在当时,邻里间经常互赠红茶菌苗," 以菌会友 " 更是常事。由于很多人觉得它能缓解肠胃不适,红茶菌因此得名 " 胃宝 ",与打鸡血、喝凉水、吃醋蛋并列为民间四大秘方,号称包治百病、延年益寿。
只是很快,这股热潮败给了家庭作坊的卫生条件——由于基底易受杂菌污染变质、被发现致癌物,红茶菌不到一年便声势渐微,退出国内市场。
墙内开花墙外香,销声匿迹的红茶菌,却在 90 年代的美国开启第二春。
GT's Kombucha 的创始人 GT Dave 是第一个发现康普茶商业潜力的人。1995 年,受母亲饮用康普茶抗癌事迹的启发,15 岁的 GT Dave 将家中培育的菌种制成康普茶,并与素食主义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合作,在短短几年内便做成了数亿美元的生意。
闻名海外的康普茶,菌种是关键。图 / 视觉中国
此后十余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与日俱增,康普茶有了与碳酸饮料争夺货架位置的能力。各大饮品巨头纷纷加注这一赛道:
2016 年,百事收购了康普茶饮料企业 KeVita;可口可乐不甘落后,在 2018 年收购了康普茶品牌 MOJO;同年,星巴克宣布旗下的 Evolution Fresh 推出有机康普茶系列……
如今,来自神秘东方的发酵茶打败了欧美传统的 " 快乐水 ",彻底在养生群体中流行起来。麦当娜、Lady Gaga 等国际名人都是康普茶的爱好者。
" 在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康普茶的流行度非常高,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就能买到,而且价格仅需人民币两三元。相比中国消费者,欧美人更喜欢原汁原味的康普茶,就跟喝苹果醋一样。" 谭凯鹏说。据 KBV Research 预测,2024 年北美康普茶市场将达到 17.6 亿美元。亚太地区的康普茶市场,则有望在 2024 — 2031 年达到 16.1% 的年复合增长率。
没错,出口转内销的康普茶,正在掀起第二次 " 海归潮 "。
今年以来,谭凯鹏明显感知到行业发生了变化,不单是自己门店的客流变大,还不断涌现新的同行。" 康普茶的春天来了 ",有从业者在社交媒体如此说道。
起源于我国渤海地区,走红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本土没落之后又在欧美大放异彩,被各大饮品巨头看中,变身 " 养生天菜 " ……
跨越数百年时空,在太平洋两岸几度翻红,康普茶究竟有何魔力?
" 康普茶的持续走红,核心在于低门槛的制作工艺和无限延展的创意。" 谭凯鹏分析道。康普茶的制作方法并不神秘,也不需要像咖啡机一样的特定设备。相反,它唯一的成本只有时间和创意。
康普茶的基底除了茶叶,也可以是咖啡,还能加入气泡水代替碳酸饮品,或是与酒搭配创造新口味鸡尾酒,创造出满足自己味蕾的颜值和风味。
简而言之,康普茶几乎 " 万物皆可成搭子 "。在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心中,这很重要。
而此类 DIY 的乐趣和创意搭配,也正推动着康普茶在社交媒体的流行——小红书上,甚至有人用红枣、枸杞、陈皮等中药自制康普茶,还有爱好者提出用康普茶的菌来做酸奶。
康普茶的创意 DIY,引发了社交平台的自制风潮。图 / 社交平台截图
其次,在健康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康普茶精准切中了当代都市人的养生命脉。
谭凯鹏的茶饮店最初主要服务海外和留学生客群,但自去年秋季起,由于专程驱车跨城线下采购的养生客激增,谭凯鹏的销售范围也从广东省拓展到江浙沪、东南亚,最远甚至将菌种销往北纬 53 ° 的漠河。
不得不说,在功效方面,市场对康普茶存在健康滤镜,甚至有消费者相信康普茶对疾病的治疗有辅助和保健作用。" 现在大家都追求低糖、无添加,康普茶正好符合这个趋势。" 谭凯鹏提到," 康普茶的确含有醋酸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但它不是药,带着特定目的去喝它是不妥当的 "。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康普茶的国内市场仍有巨大想象空间。
经过了在国外市场的多年 " 发酵 ",康普茶早已被包装成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比如,轻食餐饮店沃歌斯(Wagas)就将康普茶与美食结合,推出石榴博士、莓桑热舞、生姜朋克等口味特别的康普茶;谭凯鹏也曾见过一家彩妆品牌在苏州开设了快闪店,结合健康餐饮概念,推出自制康普茶。
从市场趋势来看,康普茶也从小众的 " 手工作坊 ",逐渐向更工业化、规模化的产品线转移。目前,山姆、盒马、屈臣氏都上架了多款符合国人口味的康普茶,并以果葡糖浆、冰糖等多种糖类调节原本的酸度,调制出更符合本土消费者的口味。
如今的康普茶已经演化成各式饮料。图 / 视觉中国
" 相比于过去单纯强调养生但口感不佳的自制康普茶,市售型康普茶虽然因为灭菌工艺减少了益生菌,但好处是增加了适口性,让更多人愿意去尝试。" 谭凯鹏认为,目前,国内康普茶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规模的品牌较少,根本在于消费市场认知度还不够。
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康普茶,谭凯鹏在制作过程中,同样对酸度和发酵比例进行了调整,并尝试加入热带水果、蜂蜜等 " 调和剂 ",在让酸感变得柔和的同时,保留健康属性。" 相较于中国,康普茶在海外是平民化饮品。" 谭凯鹏并不希望贴着 " 洋标签 " 的康普茶,在国内变成某类高端产品或者中产生活方式。
" 康普茶来自中国,制作起来也并不繁琐。未来康普茶应该是像蜜雪冰城的产品那样,成为人人都能轻松喝到的普通饮料。" 他说。
作者 黑莓
编辑 DR
校对 遇见
排版 与非
题图 《二十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