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在年初的 CES 2025 上,Intel进一步扩充了酷睿 Ultra 200S 桌面处理器的阵容,为玩家带来了一系列 65W/35W 的非 K 产品,对比此前推出的 K 系列处理器,非 K 处理器拥有更低的功耗,以及更低的售价,非常适合那些不追求极致性能也不喜欢折腾超频的玩家。
在一堆非 K 系列处理器中,最抢镜的莫过于这个由黑盒包装的小家伙了。熟悉 DIY 的玩家应该对黑盒包装并不陌生,这是 Intel 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特供版桌面级处理器,并且每款黑盒产品都兼顾了不错的性能与优越的性价比,例如此前的酷睿i5-12490F等。这次我们迎来了最新款—— Intel 酷睿 Ultra 5 230F,它的定位类似此前的酷睿 i5-14490F/13490F/12490F。
规格简单对比
硬件规格方面,与酷睿 Ultra 5 245K、酷睿 Ultra 7 265K 等 K 系列处理器相比,酷睿 Ultra 5 230F 最大的区别就是核心数量更少,它采用 6 颗 P Core 性能核,搭配 4 颗 E Core 能效核的配置。另外,由于其后缀带有 "F",因此并未集成核芯显卡,因此必须要搭配独立显卡才能使用。如果没有独显需求的话,购买时需要注意选择处理器尾缀不带 "F" 的型号。
另一个区别则是酷睿 Ultra 5 230F 的核心频率稍有降低,酷睿 Ultra 5 230F 的 P Core 性能核基本频率为 3.4GHz,睿频频率高达 5.0GHz,对比酷睿 Ultra 5 245K 的话,最高睿频降低了 0.2GHz,但是如果对比它的前辈 i5-14490F 的话,其实 P 核的最高睿频还是提升了的,同时酷睿 Ultra 5 230F 的 E Core 能效核工作频率也更高,其睿频频率达到 4.4GHz。而酷睿 i5-14490F 的能效核睿频频率则是 4.3GHz。
另外我们开头时也提到了,这是一颗非 K 系列的处理器,因此它的功耗设定也比较保守,根据英特尔官方数据,处理器基础功耗只有 65W,开启睿频加速技术后的功耗为 121W,而第 14 代酷睿 i5 F 系列处理器的基础功耗虽然也为 65W,但其睿频功耗都达到 148W。对比前代会更节能一些。同时也比同代的酷睿 Ultra 5 245K 要低不少,非常适合那些不折腾超频的玩家使用。
Arrow Lake 架构特性回顾
介绍完规格,下面我们回顾一下 Arrow Lake 那些卓越的架构特性。
创新的分离式模块化设计
众所周知,Meteor Lake 开创了英特尔模块化设计的先河,前段时间发布的 Lunar Lake 延续了 Meteor Lake 的模块化设计。全新推出的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S 系列处理器也采用了分离式模块化设计,整体为 4 个主要模块,包括计算模块、SoC 模块、GPU 模块、I/O 模块以及我们在 Lunar Lake 上见过的填充模块,多个模块再通过英特尔先进的 Foveros 3D 技术连接到基础模块之上。
另外,英特尔针对每个模块还应用了不同的制程工艺,终于不再是 14nm+++ 了,此次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S 系列处理器用上了 TSMC 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据英特尔介绍,计算模块采用的是 TSMC N3B 工艺,也就是所谓的 3nm 制程;GPU 模块为 TSMC N5P 工艺,即 5nm 制程,而 Soc 模块与 I/O 模块则是 TSMC N6 工艺,为 6nm 制程。对比起上一代英特尔酷睿 14 代的 Intel 7 工艺,可谓进步明显。
全新的大小核架构
第二点改进则是其大小核架构的全面革新,其中 P 核由原本 13、14 代酷睿的 Raptor Cove 微架构升级成 Lunar Lake 同款的 Lion Cove 微架构。相较于 Raptor Cove IPC 提升高达 9%。
从上面的架构图里可以看到 Lion Cove 的缓存结构改动很大,Lion Cove 使用了全新的多层数据缓存设计,在 L1 数据缓存与 L2 缓存之间加了一层缓存,缓存的主要作用是临时存储CPU可能需要快速访问的预取数据,更大更多的缓存是为了避免因为 RAM 的限制而造成 CPU 的性能瓶颈,特别是在处理像游戏等特定任务时尤为明显。
其次 P 核还有一个改变就是取消了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HTT),这项技术已经跟了英特尔 20 多年的时间。
发布 Lunar Lake 时,英特尔就提到,取消超线程更多是因为出于能效比的决定。英特尔测试开启超线程时,相同芯片面积下虽然可以增加 30% 的 IPC,但代价是增加 20% 的功耗。过去需要超线程更多是因为 E 核的性能比较弱;而除着新一代的 E 核性能提升,其与 P 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少,直接利用 E 核去承担更多的多线程运算,相较传统使用超线程更划算一些。
当然,刚才我们已经说到 E 核有着较大的性能提升,主要是由 Alder Lake 的 Gracemont 微架构升级为了最新的 Skymont 微架构,IPC 提升更是逆天,直接来到了 32%。甚至全新基于 Skymont 架构打造的 E 核在性能上丝毫不输 Raptor Lake-S 的 Raptor Cove P 核,部分工作场景下性能表现更胜一筹。
另外,全新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S 系列处理器的缓存容量也有提升,以最顶级的酷睿 Ultra 9 285K 处理器来看,8 个 P 核的 L2 缓存为 24MB,L3 缓存也有 24MB;16 个 E 核的 L2 缓存为 16MB,L3 缓存为 12MB,总缓存可以来到 76MB,相比起 Raptor Lake-R 时的 68MB 来说,增幅为 12%,算是不小的提升了。
并且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S 系列处理器的 E 核集群(4 个 E 核)还能共享使用 L3 缓存,实现高速数据交换,这一点也是与 Lunar Lake 最大的不同。
总的来说,得益于 Lion Cove、Skymont 微架构的改进以及更先进的制程封装,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S 系列处理器现在只需要 Raptor Lake-R(即酷睿 14 代系列处理器)一半的功耗,就能发挥相同的性能,并且多核性能也丝毫不减。
突出的 AI 加速能力
同时,这一代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S 系列桌面端处理器也像 Lunar Lake 一样,引入了 NPU 设计,不过其 NPU 为 Meteor Lake 中的第三代 NPU,没有用上 Lunar Lake 的第四代 NPU 还是有点可惜。
不过在引入 NPU 后,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S 系列处理器的 AI 总算力已经提升至 36 TOPS,相比起前代 Raptor Lake-R 的 11 TOPS,已经超出 3 倍有多了。
之所以没有上更高的 NPU,也是因为目前大多数 AI 应用还没能充分释放 NPU 的性能,另外则是考虑到对于台式机用户来说大多数会搭配高性能独显使用,所以目前 Arrow Lake 搭配的 NPU 是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得出的结果。
处理器开箱赏析
下面是开箱环节,经典的黑盒设计,这与一众蓝盒包装的酷睿 Ultra 200S 桌面处理器形成了强烈对比。正面的右下角则是产品名称,方便用户辩别。
包装盒的背面设计了镂空的小窗,能够一眼看到处理器的顶盖,玩家可以提前通过小窗观察产品是否与购买的一致。
拆开包装以后,盒子里面除了说明类纸张外就是 CPU 本体,没有标配 Intel 自家的散热器,需要用户另外购买。
眼尖的玩家应该已经发现了,此次上手的酷睿 Ultra 5 230F 的顶盖形状与 K 系列处理器是不同的,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要明显短一些,尺寸从原来的 39.16*25.33mm 变成了 33.75*26.1mm。
背面设计倒是区别不大,不过 SoC 模块、IO 模块与 GPU 模块的电容位置进行了细微调整,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规格变动的问题,毕竟对比酷睿 Ultra 5 245K 的话,由原来的 14 核变成了现在的 10 核。
测试平台介绍
测试平台方面,主板我们选用的是时下主流用户的首选 B860 芯片组,而在一众 B860 主板中装机最热门的就非属微星的迫击炮系列了。没错,配合此次 Intel 酷睿 Ultra 5 230F 处理器测试的正是微星 MSI MAG B860M MORTAR WIFI 迫击炮主板。这款主板配备了 12+1+1+1 相的供电设计,面对此次测试的酷睿 Ultra 5 230F 绝对是绰绰有余的,即便是换装更高级的酷睿 Ultra 9 285K,那也一样稳定运行。
除此之外,这款主板在扩展上也非常优秀,绝对是主流主板中配置最为齐全的一款,它搭载了最新的 PCIe 5.0 接口,全新的 EZ 设计,更多的 M.2 硬盘插槽以及更快的 WIFI 7 & 5G 网口等,开创性的将 B 系列主板的配置提升了更高的层次。同时还有大面积的散热装甲,配置良心,散热良好,完全不输于一些 Z890 主板。基本上可以说是做到面面俱到了。
其他硬件配置详见下图,完整配置如下所示,另外为了更加容易判断其性能表现,我们在测试时将引入酷睿 Ultra 5 245K 的跑分作为参照,方便大家判断这款处理器的性能水平。
理论性能测试
测试开始前,依照惯例我们先通过 CPU-Z 软件对平台硬件进行查看,可以看到平台 CPU 处理器部分使用的是 10 核 10 线程的酷睿 Ultra 5 230F 处理器,由 TSMC 3nm 工艺打造。TDP 设定为 64W,对比它的老大哥们,相当节能。
CPU-Z 性能测试
下面,我们先看看酷睿 Ultra 5 230F 处理器的单核以及多核性能,由于酷睿 Ultra 200S 系列桌面处理器改用了全新的大小核架构,用于降低功耗、发热量以及成本。虽然酷睿 Ultra 5 230F 有 6 颗 P Core 性能核,但其计算线程数量也只有 6 条,加上 4 颗 E Core,处理器的计算线程总数量为 10 条。因此其多核性能对比同代的酷睿 Ultra 5 245K 的 14 核 14 线程还是不占优势,不过单核性能倒是还不错。CPU-Z 单核测试可以看到,酷睿 Ultra 5 230F 跑分 801.2,比 5.2GHz 睿频的酷睿 Ultra 5 245K 略低一些。
CineBench 性能测试
CineBench 中也是类似的情况,多核方面酷睿 Ultra 5 230F 自然是不占优势的,毕竟规格的差距就摆在那里。但是单核部分的表现,酷睿 Ultra 5 230F 倒是有不小的惊喜,其 P 核最大睿频可达 5.0GHz,仅仅比酷睿 Ultra 5 245K 低 0.2GHz,实测了多个版本的 CineBench,其单核性能甚至可以与酷睿 Ultra 5 245K 掰掰手腕,二者差距仅有 5% 左右。这意味着它的游戏性能其实是可以与酷睿 Ultra 5 245K 有一拼的。
多核方面虽然不敌酷睿 Ultra 5 245K,不过我们从成绩上可以看出,每次跑分,二者的差距都几乎一致。说明酷睿 Ultra 200S 系列桌面级处理器的连续跑分性能释放要更加稳定,玩家在玩游戏时能够获得更一致性的体验。
GeekBench 6 性能测试
GeekBench 6 的成绩也印证了上面的说法,甚至表现要更好一些。像酷睿 Ultra 5 230F 的单核成绩为 2947,对比酷睿 Ultra 5 245K 的 3075 分,仅仅只有 4% 的差距。多核性能方面,前者得分为 15474,后者得分为 18593,毕竟少 4 个核心,所以多核跑分与酷睿 Ultra 5 245K 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的。
AIDA 64 Cache&Memory 测试
下面上场的是 AIDA64 的 GPGPU 测试。它可以测试 GPU 与 CPU 与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性能表现。从实测数据来看,酷睿 Ultra 5 230F 在内存性能上与酷睿 Ultra 5 245K 基本是不分伯仲,互有输赢。而科学计算部分,还是鉴于规格较小,稍逊色于酷睿 Ultra 5 245K,不过考虑到 Ultra 5 的定位以及其应用场景,性能基本也是足够用了。
7-Zip 性能测试
压缩和解压缩性能是完全依赖核心 / 线程数量的,所以这并不算是酷睿 Ultra 5 230F 的强项。7-Zip 压缩得分 94 GIPS,解压缩为 81 GIPS,表现中规中矩。
总的来说,在理论测试环节,酷睿 Ultra 5 230F 的单核性能还是相当靠谱的,与酷睿 Ultra 5 245K 的差距不足 5%,因此其在应对游戏时与酷睿 Ultra 5 245K 的差异应该不算太大。多核成绩则更注重核心数及线程数,逊色一些也能理解,不过其配备 10 核心 10 线程应对目前大多数游戏或场景绝对是够用了,毕竟还有不少游戏还没针对 8 核以上进行优化。
创作生产力测试
接着我们再看看创作方面的性能表现。
UL Procyon 创作性能测试
首先我们关注一下大部分用户关心的图像与视频性能,这里我们使用的是 UL Procyon 进行测试,实测酷睿 Ultra 5 230F 的图像编辑得分为 8469 分,对比酷睿 Ultra 5 245K 仅仅落后 4%。视频编辑能力也不错,得分也有 10522 分,也是稍稍弱于酷睿 Ultra 5 245K,对于这个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满足简单的日常 P 图或剪视频是够用了。
X264/X265 编解码测试
图像视频创意之后是处理器的编码性能测试,在 X264/X265 的测试过程中,可以看到因为酷睿 Ultra 5 230F 的核心数要少一些,相比起酷睿 Ultra 5 245K 来说,编码速度要慢一些,但因为 Intel 酷睿 Ultra 200S 架构的革新与不断的优化,其编码指令集还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即便是 10 核 10 线程的酷睿 Ultra 5 230F,X264 编码帧率能达到 91.58 fps,X265 编码帧率也能达到 54.8 fps,效率还是可以的。
Blender Benchmark 测试
至于 3D 渲染方面,受限于核心数以及线程数的原因,酷睿 Ultra 5 230F 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了,不过像这种压力较大的软件,一般用户都会配备专门的独立显卡用于渲染,因此影响倒也没有那么大。
综合来看,在创作生产力环节,10 核 10 线程的酷睿 Ultra 5 230F 应对日常应用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完全可以作为办公电脑的主流配置来使用。而面对一些明显显卡压力的软件来说,绝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搭配独显使用,所以倒也不用太担心。
AI 性能测试
下面进行的是 AI 性能测试,众所周知这代处理器是 Intel 首次在桌面端上引入 NPU 模块,同时核显也进行了全面加强,加上各种 AI 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DeepSeek 更是成为了现象级的国民应用,因此不少玩家也开始关注硬件的 AI 性能表现。
GeekBench AI 1.1.0 ONNX 基准测试
AI 部分我们采用 GeekBench AI 进行测试,它能够直观给出 CPU、GPU、NPU 的单精度、半精度、量化性能评分。不过由于酷睿 Ultra 5 230F 不具备核显,只能配合独显使用,因此玩家在玩转 AIGC 应用时,压力更多是在显卡上。但是我们也不妨看看这颗处理器的 AI 性能如何,看看它能否兼顾一些轻量化的 AI 应用场景。
实测两款处理器在半精度分数以及量化分数上的表现几乎一致,甚至酷睿 Ultra 5 230F 还在量化一项上超越了酷睿 Ultra 5 245K,用它完成一些轻量化的 AI 任务不成问题。这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一些 AI 应用的落地,像游戏内的语音交互等就可以交由 CPU 或 NPU 实现,届时显卡能够专注于游戏渲染,玩家的体验也将更进一步。
综合场景测试
综合生产力部分,我们请到的是 PCMark 10 Extended 以及 CrossMark 两款测试软件。
PCMark 10 Extended 测试
首先还是大家熟悉的 PCMark 10 Extended 测试,这项测试能够很好地反映平台在多方面的表现,其涵盖了办公、网页浏览、生产力创作、游戏等多方位的测试,并且都是实机演示,因此参考性还是很高的。
从测试成绩来看,酷睿 Ultra 5 230F 在常用基本功能与数位内容创作两个子项上与老大哥差距并不算明显,这也与上面我们的测试相吻合。不过在游戏层面则差距较大,但是理论测试终究是理论测试,它的游戏表现怎样,我们一会儿实测见真章。
CrossMark 测试
而在 CrossMark 中可以看到,在其它配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相对酷睿 Ultra 5 245K 平台性能还是要低一些的,其综合得分为 2068 分,不过让它应对一些日常办公应用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这款处理器更多是定位轻量级的游戏处理器,所以游戏性能会更加重要一些。
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测试前,我们先用 3DMark 看看 CPU 的性能表现。在单线程和最大线程性能上,酷睿 Ultra 5 230F 得分分别为 1234 和 9364,其中单线程几乎与酷睿 Ultra 5 245K 持平,这说明 0.2GHz 的睿频性能差异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并且游戏中处理器也不可能时刻维持最大睿频,玩家更多还是要关注平台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游戏过程的一致。
接下来就是大家关注的游戏实测环节了,为了能够更好地挖掘两款新 CPU 的性能,我们采用 1080P 分辨率进行测试。首先是老牌 3A《古墓丽影:暗影》,实测酷睿 Ultra 5 230F 平均帧能够跑上 200+ FPS,说明 1080P 这个分辨率来说,当下大多数主流游戏它都能顺畅运行。
再看看优化比较好的《极限竞速:地平线 5》,同样是 1080P Ultra 画质,在不开 DLSS 的情况下,压力更多的会给到 CPU,因此能够比较直观的反应处理器的性能表现,实测在关乎处理器的 CPU 渲染以及 CPU 模拟方面,酷睿 Ultra 5 230F 仅比酷睿 Ultra 5 245K 弱 6% 左右。
再来一些压力比较大的游戏,在《赛博朋克 2077》中,开启超级光追档,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的成绩为 110 FPS,而酷睿 Ultra 5 245K 则是 116 FPS,二者差距也是微乎其微。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黑神话:悟空》中,在 1080P 影视级画质,不开全景光追的条件下,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的成绩为 106 FPS,而酷睿 Ultra 5 245K 为 111 FPS,差距为 5%。这也意味着玩家如果将预算加在显卡上,能够获得更多的游戏性能提升。
网游部分我们测试了《CSGO 2》,实测 1080P 最高画质下,酷睿 Ultra 5 230F 的表现为平均帧 390 FPS,1%Low 为 158 FPS,这个表现已经是妥妥的高刷电竞体验了。
整机稳定性运行测试
测试的最后则是 FPU 烤机了,在室温 24 度的情况下,使用 AIDA 64 软件进行 Stress FPU 稳定性测试,可以考量 CPU 性能释放效果和稳定性。我们测试了解锁功耗后酷睿 Ultra 5 230F 的表现。虽然说是解锁功耗,不过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时处理器的功耗仅 100W 而已,并且我们用的还是风冷散热器,处理器满载运行下,烤机温度仅为 68 ℃,如果你不解锁功耗,这个温度表现甚至可以更低,玩家真的不用担心它的功耗过高,并且酷睿 Ultra 200S 系列还应用了全新的架构与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对比上代会有更明显的功耗降低与温度表现。
评测总结
综合体验下来,酷睿 Ultra 5 230F 是一款具备非常优秀能耗比的产品,特别是它的温度功耗表现非常出色。从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到,解锁功耗最高不过 100W 出头,这个表现基本上是随便找个塔式风冷都能压得住。这也使得它能够稳定地在高负载环境下工作,并带来优秀的执行效率。
至于性能方面,基本的理论性能上,单核它可以与酷睿 Ultra 5 245K 掰掰手腕,不过多核性能因为是 10 核 10 线程设计,对比起来要低一些,但实际应用方面足以满足日常需求。而玩家最关注的游戏性能方面,我们实测了五款游戏,其中大部分游戏表现与酷睿 Ultra 5 245K 的差距仅有 5% 左右。但如果你要对比它的前代,例如 i5-14490F 甚至是 13490F 或 12490F 来说,那性能绝对是能打得过的。
最后是选购建议,我们认为这款处理器更适合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要电脑能够兼顾一定性能,同时也想体验一些轻量化 AI 应用的用户选择。不过考虑到目前酷睿 Ultra 5 230F 的售价为 1999 元,虽然比酷睿 Ultra 5 245K 便宜了一些,但这个定位的处理器配这个价格多少是有点不合适了。建议想入手的玩家还是再等等,等价格降到有一定性价比再入手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