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出行一客 03-08

破解协和客机魔咒?超音速飞机时隔 20 多年又回来了

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达到音速不难,现在的跨洋洲际宽体客机的巡航速度已经达到音速的七成。噪音大、成本高,两大核心问题仍待破解

文|财经》记者王静仪 实习生 刘颖

编辑|施智梁

从纽约到伦敦,我们日常坐的喷气式客机要用 6 小时 55 分钟,而超音速飞机最快仅需 2 小时 53 分钟,节约一半以上时间。如何将飞机的时速提升到 2000 公里以上,人类对速度的渴望从不停止。

一代传奇超音速飞机协和飞机的停产,至今还令不少航空迷、军事迷扼腕叹息,它曾以 2.04 马赫(2.04 倍音速,一马赫约为 340m/s)的速度呼啸而过平流层,速度比地球自转速度还要快,但也因音爆污染、油价飙升与市场需求错配,沦为技术与商业现实夹缝中的牺牲品。

时隔 20 多年,超音速飞机又回来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证实,美国航空初创企业 Boom Supersonic 公司研制的 XB-1 技术验证机,在超音速飞行过程中没有产生音爆,意味着超音速客机商业化正式迈入可落地阶段。

仅从技术上造出一架超音速飞机并不难,但要舒适、要有收益,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现今,超音速客机目前仍属 " 非主流 ",若能解决噪音与成本问题,或催生万亿级新市场。

音爆,绕不过去的问题

协和式客机超音速飞行时会产生巨大噪音,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一次测试中,其飞行产生的音爆震碎了建筑的窗户和地上的石膏。

基于此,1973 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禁止民用超音速飞机在陆地上飞行,很多机场也拒绝其升降,导致其可飞行的航线大大减少,协和客机也只能飞出美国陆地上空后,在海上才开始超音速飞行。这个禁令至今已有 50 多年。

超音速客机产生音爆,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当飞机飞得比声音还快时,飞机前方的空气来不及 " 躲开 ",被挤成一个圆锥形的 " 空气墙 "(学名叫马赫锥),这个过程就像你拿根棍子快速搅动水,后面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涟漪,只不过这里换成了空气的剧烈波动。

飞机的机翼、尾翼这些部件在超音速飞行时会疯狂搅动空气,形成一连串的 " 压力波 " 和 " 膨胀波 ",这些波在空中互相碰撞、叠加,最后变成两道 " 音爆墙 " 砸向地面,当这两道墙经过地面时,就像有人突然在你耳边放了个大爆竹,震得耳朵嗡嗡响——这就是音爆。

而且,飞机越大、越重,产生的 " 音爆墙 " 就越结实,声音也就越响。比如协和客机比普通客机大很多,音爆声能震碎玻璃窗。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超音速飞机都设计得又细又长,尽量减少空气阻力,降低音爆的动静。

解决音爆,继而突破在陆地上飞行的禁令,成了当代超音速飞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来源:IC photo

Boom 公司制造的 XB-1 验证机做出探索。2025 年 2 月 10 日,在加州莫哈韦沙漠的跑道上,XB-1 开展了突破音速的飞行,一度加速至 1.122 马赫,但没有产生音爆,这一飞行得到 NASA 的验证。

XB-1 的流线型设计和高长细比,减少了阻力并优化了飞行效率。作为超声速客机 " 序曲 "(Overture)的 1:3 缩比原型验证机,XB-1 为后续商业化铺平道路。

除了初创公司的探索,更值得关注的是 NASA 与洛克希德 · 马丁公司合作研发的 X-59 QueSST 静音验证机。

X-59 长约 31 米,设计巡航时速可达 1500 公里每小时,大约是音速的 1.4 倍。温哥华到北京的距离约 8500 公里,目前的飞机大概要飞十个小时,如果使用 X-59,从温哥华到北京仅需五个小时。

X-59 与协和客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有超长的 " 机鼻 ",长度几乎占据了整个机身的三分之一,旨在消除音爆。同时 X-59 采用 " 无前窗 " 设计,飞行员通过 4K 摄像头合成全景视野,结合 AI 优化的波峰翼型 和半埋式发动机布局,将音爆能量分散为连续弱压波,使地面噪音从传统超音速飞机的 105 分贝降至 75 分贝。

NASA 在 2024 年初表示,该机型已经投入 2.4 亿美元研发费用,预计 2026 年正式进行商业试飞。

成本,真正的难关

比突破噪音障碍更难的,是突破成本屏障。

正如《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所说,技术上的挑战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实现这样的技术指标需要花费多大成本和代价。因为说到底,超音速航空运输的本质,并非飞机与音速的较量,而是需求与成本的角逐。

曾经,协和飞机的四台发动机每小时烧掉 20 吨燃油,相当于普通客机的 4 倍。飞行时,它的机身表面温度飙升至足以煎熟牛排的温度,每飞 300 小时就得停场大修 6 周,维护成本约等于豪车终身保养费。

此外,它的飞行距离短,中途需要补充油料,难以横跨太平洋,只能往返大西洋两岸,执行伦敦 - 纽约和巴黎 - 纽约等航线。100 个座位的机舱,一张机票高达 1 万美元,抵得上普通人半年工资。

协和飞机原本计划制造 1370 架,最终只生产了 20 架,由英国和法国自己的航空公司接收,直到 2000 年法航空难和环保争议为这场 " 速度豪赌 " 按下终止键。

如何突破成本局限,Boom 公司首席执行官 CEO(首席执行官)布莱克 · 肖尔(Blake Scholl)表示,通过简化维护流程," 序曲 " 可使单架飞机全生命周期成本较协和客机下降 40%。通过 3D 打印的碳纤维机翼," 序曲 " 零件数量比协和号减少 80%,重量直降 30%,维护周期从 300 小时延长到 2000 小时。

" 序曲 " 能搭载 64-80 人,以 1.7 马赫速度巡航,最大航程 7867 公里,最大飞行高度 1.8 万米,计划在 2029 年投入商用。

肖尔说,Boom 公司已经筹集了 7 亿多美元,但 " 序曲 " 的整体开发成本可能高达 80 亿美元。目前已完成了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的建设,最多每年生产 66 架 " 序曲 " 飞机。

日本航空、联合航空和美国航空共订购了 130 架 " 序曲 " 飞机。尤其美航已经支付 20 架飞机不可退款定金,还拥有 40 架飞机的优先订购权,而该飞机售价为 2 亿美元,20 架就是 40 亿美元。

至于 X-59 飞机,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科学传播和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崔凯撰文指出,它的用途就是研究声爆问题并验证其相关的设计技术,而并非一架超音速民用飞机的原型机。根据 NASA 发布的规划,最终目的是向美国和国际监管机构提供完整分析,为制定监管新规则制定参考。

不过超音速民用飞机的运营不仅仅涉及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崔凯认为,超音速飞行阻力剧增,因此燃料消耗也相应增加,这会带来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加之此类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海拔 18 公里左右,已接近臭氧层密度较高的区域,是否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是后续的研究重点。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大环境下,这一问题对超音速飞机的发展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中国卡位核心技术

在中国,同样有一家初创公司——凌空天行科技,宣布正在进行超音速飞机的研发。

在 2025 年 1 月举办的发布会上,凌空天行公布了一款 " 窜天石猴 CUANTIANHOU" 超音速飞机。飞机长度 7 米,重量 1.5 吨,配备双发动机,巡航速度可达 4 马赫(4900 公里每小时),飞行高度 20 公里,宣称全球出行 3 小时可达,载客量仅 4 人。

根据其规划,2026 年,超音速飞机 " 窜天石猴 " 将完成首飞,从技术验证进入工程化落地的关键环节。

凌空天行成立于 2018 年,总部位于北京。根据其介绍,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执行 90 次亚轨道发射任务,是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发射频次最高、现金流最稳健的企业之一。

" 国家队 " 中国商飞对于超音速飞机的探索,同样值得关注。

在未来的规划中,2049 年商飞将推出超音速客机 C949,其特点为 " 双层双通道(或三通道)、超音速、新布局 "。更多具体信息尚未披露。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的超音速客机研发,主要在核心技术领域悄然蓄力。

作为研制新一代飞行器的摇篮,JF-22 超高速风洞可复现 40 倍音速的极端环境,相当于在地面‘再造’高空飞行条件。该技术在 2023 年 6 月通过验收,并投入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超高速飞行器研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说,这一全球最强的超高速风洞,为设计验证提供了 " 地面实验室 ",大幅缩短研发周期,是超音速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工程化的关键一步。

崔凯指出,在 2019 年中国科协正式发布的 20 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中,其中一项就是 " 绿色超音速民机设计技术 "。据中国航空研究院相关专家透露,中国已突破了音爆高精准度预测、低阻力低音爆设计等绿色超音速民机的核心关键技术。

由于噪音大和成本高两大核心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超音速飞机回归的具体时间表,但确定的是,超音速飞机未来定将重回蓝天。

责编:孙悦桐

the end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出行一客

出行一客

《财经》杂志交通工业组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