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柒财经 03-05

帮“上岸”的金融黑灰产,变着法在小红书上“裸奔”

" 防火墙 " 还能更坚固吗?

文 / 柒财经 佳怡

网上流传一句玩笑话:一家公司不放贷,就好像没有灵魂一样。

但更确切的说法或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放贷,就好像没有灵魂一样。

这不,后起之秀小红书,也选择步先辈后尘,通过贩卖贷款广告这件事,给自己的 " 灵魂 " 装上了翅膀。

01

从教你 " 买买买 "教你 " 贷贷贷 "

近日,柒财经在浏览小红书时发现,有贷款中介公司在平台上投放广告。

从一条右下角打着 " 赞助 " 标识,标题为 " 帮客户下款 30 个,收入 1.1 个,这个收入是不是很哇塞 " 的笔记点进去,其账号主体为 " 某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身份信息为已完成了蓝 V 认证的 " 中介公司 "。

该账号主要发布了一些 " 贷款中介很重要 "、" 网贷如何置换成银行贷款 " 的内容。

据悉,小红书的笔记有两种方式会展示 " 赞助 " 标识:

博主、达人与商家合作,在小红书旗下的蒲公英网站报备,属于商单合作的帖子;专业号的信息流推广帖子,需要支付费用,用以获得更多曝光和关注。

▲图源:小红书

另有,还有标记 " 广告 " 二字的笔记,按点击收费,旨在为商家精准引流(跳转外链),实现锁客、续单、复购等量化目标。

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意味着,小红书也没有逃离从教你 " 买买买 " 到教你 " 贷贷贷 " 的这条流量转化老路。

事实上,背负着紧迫的商业化任务,小红书正以更加积极的 " 恰饭 " 举措,驱动来自金融领域的客户急速增长。

柒财经注意到,目前,包括微粒贷等众多知名助贷企业,以及国有六大行,部分城商行、股份行和农商行,中国人寿等巨头,均已在小红书 " 安家落户 "。

小红书旗下聚光中心的规则显示,金融行业机构可以直接入驻其专业号,即蓝 V 认证,经营贷款类业务可以是持牌消金公司,也可以是成立不少于 2 年,注册资本不少于 1 个亿,且不得为个体工商户,取得监管部门发放的许可证的小贷公司。

▲图源:小红书

换言之,只要符合要求,无论是消金公司,还是小贷公司,都能在小红书营务生意。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也因此,很多用户吐槽:" 现在的小红书,不仅助贷机构越来越多,就像 " 缺钱了怎么办 "" 急用钱但无人可借 "" 轻松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 的广子也越来越多。乌七八糟的。"

但好处是,除了 B 站、快手、小米、钉钉等大厂,大伙儿借钱的阵地又多了一块,且能在评论区直观洞见各助贷企业的异同与优劣。

柒财经亲自体验,点击带有 " 广告 " 或 " 赞助 " 水印的助贷企业的笔记,便能一步链接到对方的微信小程序或 H5 页面,即可填写资料、测算额度,申请钱款。

而站在身后的导流方——小红书,自然也会分到一杯羹。

但值得一提的是,小红书在赚钱的同时,似乎缺乏相应的监管力度,导致黑灰产 " 毒瘤 " 层出不穷,也侵害了用户的利益。

02

不容忽视的黑灰产 " 毒瘤 "

虽然在大的方向上,小红书对金融行业机构的敞开了 " 大门 ",但在具体的细分赛道上,仍留有 " 小门禁 "。

比如下面列表中,针对互金 / 贷款类业务,小红书明确给信用卡停息挂账、负债如何快速上岸等特定条线贴上了 " 禁止入内 " 的标签。

但柒财经注意到,当前在小红书上," 停息挂账、负债协商、x 折借债 " 的帖子并不少见,发帖的大部分是律师事务所,告诉用户欠款逾期不要慌,可以协商延期还款,甚至声称免费。接着沟通,律师事务所通常会私信," 这里敏感词过多,可以留个微信,安排律助和您对接。"

此为最直接的一种。

还有的是如下图,以逾期用户的名义,发小红书问该怎么办,附带 " 贷款 "" 负债人上岸 "" 网贷 "" 逾期 " 或者 " 逾期起诉 " 的标签,评论里要么发布和金融机构达成延期的短信,要么宣称自己有谈妥的流程,但如果其他用户想要了解是怎么做到的,则需 " 私信 " 领取。这里面的套路,想必大家都懂得。

▲图源:小红书

柒财经此前就曾与多家冠名法律顾问的债务规划机构接触,一名 " 法律顾问 " 表示,可以帮逾期的借贷人与金融机构交涉,能做到至少延期 2 年还款,对方停止催收,而且在延期结束后,让金融机构签署减免协议。在收费方面,其表示,按照柒财经所述本金 46000 元的 5% 收费,2300 元。

但柒财经发现,在投诉软件上有大量针对这些机构 " 花钱不办事 " 的投诉。一用户表示,其本人因网贷负债 37 万且已逾期,找到一法律咨询公司寻求帮忙延期,前后付了 23900 元的费用,签订合同三个多月了,对方仍没有处理好,自己还每天收到网贷公司的催收电话,要求退服务费不成,发信息也不再回复。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公司通过各种途径发布误导性的金融代理维权信息,维权内容明显超出金融服务协议赋予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而且以模糊的 " 律师 " 名义,误导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产生债务可免可延期,逾期征信记录可消可洗等错误认知,有 " 非法代理维权 " 的嫌疑。

一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告诉柒财经," 对于正规的金融机构来说,对确切遇到困难的用户,是有相应的豁免政策的,用户不需要依靠第三方,自己就可以拨打热线和机构沟通,寻求一个宽松的还款计划。"

而小红书对进驻法人或个人的身份信息、内容审核等层面的疏忽和纰漏,很容易让个别骗子钻了空子,给用户带来损失。

此前,大学刚毕业的姑娘胡佳曾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她在小红书购买衣服后,遭遇了骗子。不但被诱导开通了小米金融等多个信贷产品,欠下网贷 38000 元,还被骗子从其招商储蓄卡中划走全部余额约 17000 元。

再如,2 月底,有用户爆料称,在小红书搜索栏里输入 " 贷款 "" 征信太花 " 等关键词,蹦出来的银行和中介的营销广告中,竟然还有一堆冒充 " 外资银行 " 账号宣传的 " 企业贷福利 " 等内容。

2 月 27 日,大华银行(中国)现身 " 打假 ",其在官方公众号的声明指出:近期,该行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 " 小红书 " 社交平台冒用 " 大华银行上海分行 "" 大华银行 " 名义注册账号,发布虚假信息及开展非法活动。

大华银行亦强调,此类行为已经严重侵害该行声誉和合法权益,并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及财产损失。

▲图源:大华银行(中国)公号

实际上,有类似问题的平台不止小红书一家。

但之后,客服又以 " 银行卡流水不足 " 为由,要求他继续充值。这时,刘先生才意识到被骗了。他立刻提出退款,但客服以各种理由拖延。直到最近," 国信 "APP 突然无法打开,刘先生才彻底死心。

另有广西的李女士向柒财经透露,在快手上刷到一个贷款视频,刚好最近手头紧就戳了进去,客服以要确认还款能力为由,先说要流水,需存款余额 6000 元,后面又说 6000 元太少了,系统审核不过,要再存 4000 元凑够 1 万才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6000 元打水漂了,骗子也没了踪影。

▲图源:用户提供的借款合同

而在近年来大力拓展金融业务的 B 站,此类事项也频频发生:有 UP 主以主动借钱,但要先付利息为诱饵,坑骗用户钱财;还有人在 B 站被境外诈骗掳走 20 万 +;不法分子打着网恋名头搞 " 杀猪盘 " ……

03

结语

从停息挂账机构的广告频现,到胡佳被诱导莫名背上数万元债务,到刘先生在虚假 APP 中充值被骗,再到李女士消失的 6000 元,这些案例暴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平台在赚取广告分成的 " 一杯羹 " 时,却未筑起足够坚固的 " 防火墙 "。

在柒财经看来,小红书们从 " 卖商品 " 到 " 卖贷款 " 的转变,本质是流量变现的加速跑。但狂奔之下,若只顾着追逐 " 灵魂的重量 ",却漠视合规隐患,以及应尽的审查义务和应担的社会责任,而让用户沦为商业游戏的 " 代价 ",必然也会被反噬。

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