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柒财经 02-21

下场放贷,追觅科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金融监管愈发严格的今天,新入局者已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

近日,柒财经获悉,智能家电领域的 " 独角兽 " 企业——追觅科技,正在大规模进军消费信贷业务。

从猎聘网的信息来看,追觅科技发布了金科战略孵化经理、跨境支付技术总监、数字银行负责人等金融相关人才招聘需求。

图源:猎聘网

值得一提的是,追觅科技此番动作,与很多新手的小步试水,投石问路不同,其野心极大,一出手就是面向国际——除了中国,还将目光瞄准东南亚、拉美、中亚等国家与地区。

同时,这也是追觅科技继宣布造车计划、重拾 AI 机器人之后,又一次跨界布局。

抽丝剥茧,追觅科技有此 " 大招 ",或许又在情理之中。股东团的基因和成长瓶颈,是驱动追觅科技下场的两大因素。

01

股东团里有金融基因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追觅科技涉足金融,其实也有迹可循。

2017 年,追觅科技诞生于苏州,同年的天使轮,便受到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的青睐,并在年底加入小米生态链,代工生产吸尘器、扫地机器人和吹风机等产品。

之后的 A 轮、B 轮、C 轮融资,小米集团或顺为资本均是跟投方。

2019 年 3 月,昆仑万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霍尔果斯昆诺天勤创业,以 5000 万元独家投资追觅科技,获得了后者 11.16% 的股权,并在董事会中占有一个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的创始人雷军,以及昆仑万维的创始人周亚辉,皆混迹互金赛道多年,深谙觅钱之道。

早在 2013 年,雷军便创立了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即后来 " 天星数科 " 的前身),正式踏入金融领域。

从 2015 年起,雷军以自创、收购、入股等多管齐下方式,逐步构建起多元、多维的金融体系,包括小米信用管理、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重庆小米消费金融等公司,并与新希望集团、红旗连锁等企业合资组建新网银行。

2024 年,其金融版图再度扩大:3 月,小米 SU7 首发,小米汽金驶入 " 快车道 ";11 月,斩获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公司的筹建批文。

截至目前,小米已集齐小贷、消金、征信、第三方支付、保险、保理、融资租赁牌照,是一众实业巨头中扎根金融最深、铺设范围最广的玩家之一。

图源:小米消费金融官网

接着看 " 灰产王 " 周亚辉。说起周亚辉,互金算得上是其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 年 1 月,昆仑万维(300418.SZ)在牛市期间成功上市。圈到钱后,周亚辉并没有将之用于游戏主业,而是盯紧了彼时如日中天的互金 " 风口 "。

公开资料显示,仅仅 2015 年,昆仑万维就下注了趣店、随手科技、银客网等多家初创互金公司,合计金额超过 1 亿美元,占其所投项目的比重高达 80%。

2017 年,头顶 " 国内分期信贷第一股 ",趣店赴美敲钟,周内股价最高至 35.45 美元。作为持股 19.7% 的第二大股东,昆仑万维堪称最大赢家,至少赚了 20 亿元。

事后,周亚辉还专门写下万字长文,详细回顾了他和趣店(罗敏)从相识相知到共渡难关、一起做大做强的经历。

不止于此,一度称霸印度、玩转印尼的现金贷巨头 Rupiah Cepat(摩比神奇)也与周亚辉有着不小的关联——摩比神奇出自昆仑万维体外孵化的团队,周亚辉个人持股超 25%。

而周亚辉和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关系更加亲密。据传,2019 年追觅科技账面紧张,是师兄(同为清华学子)周亚辉拿出 5000 万元救急,也即前文提到的独家投资。

某种程度上,来自雷军和周亚辉两大股东团的金融基因,早就为追觅科技探索消费信贷埋下伏笔。

02

已连续多次跨界

相较同业的科沃斯、石头科技、云鲸,俞浩掌舵的追觅科技是跨界最频繁的选手。

据天眼查,2 月 14 日,追觅创新智能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等。

图源:天眼查

股权穿透后,该公司由追觅科技 100% 控股。

这意味着,在沉寂两年后,俞浩二次向 AI 机器人发起冲锋。

此前的 2023 年 3 月,追觅科技曾在首场洗地机产品发布会上,亮相了自家的人形机器人,并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以机器人手冲咖啡拉花的形式,迅速出圈。

但就像一首激昂的交响乐正推向高潮时,指挥家突然收起了指挥棒,追觅科技非但没有再接再厉,反而默默删除了官网机器人的相关内容,而是把精力重新放回到了扫地机器人、吹风机等传统家电业务。

造车业务萌发得更早。据媒体报道,2021 年追觅科技就已经立项造车。

今年 7 月,网上传出追觅正在招聘智能座舱硬件工程师、底盘电控高级经理、悬架系统高级经理等汽车行业相关人才,最高开出了超 5 万元的月薪。

最新的消息是,追觅整个造车团队 200 人左右,首款新车是一款增程产品,处在 Demo 阶段,未来新车还会有出口欧洲的计划。

透过种种举措,追觅科技一直在尝试更多条 " 腿 " 走路。

从起家之本的扫地机、洗地机到 AI 机器人、造车,再回到 AI 机器人,然后突然杀入金融行业,追觅科技好似在玩一个无限游戏,但游戏的边界在哪里,没人知道。

换句话说,追觅科技的跨界举动,能否止于放贷,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追觅科技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

据柒财经了解,2023 年追觅科技的营收为 80 亿元,2024 年或高达 150 亿元,接近于翻了一番。

尽管涨势喜人,但不容忽视的是,清洁电器属于家电行业里的细分赛道," 螺狮壳里做道场 ",本身 " 天花板 " 不高,且近几年各路品牌崛起,叠加同质化竞争,价格战迭起," 内卷 " 严重。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 上半年清洁电器销额 165 亿元,同比增长 9.8%;销量 1241 万台,同比增长 13.6%。对比 2023 年同期,有所复苏,但回溯前几年,增速已明显放缓。

数据来源:奥维云网

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2024 年中国消费者使用的扫地机器人品牌中,TOP5 依次为小米(21.33%)、科沃斯(21.00%)、美的(19.33%)、飞利浦(15.67%)和华为(13.33%),追觅以 9% 的市场份额,排在十名开外。

图源:艾媒咨询报告

对追觅科技来说,行业瓶颈肉眼可见,要想保持高速增长,就只能向外求索。

03

消费信贷是条好路子吗?

互联网上有句话一语中的,中国科技公司往往以创新之名起家,最终却纷纷投身金融放贷业务。绕了一圈,追觅科技也没有逃过这条 " 真香 " 定律。

而域外企业做金融,首选的便是消费信贷。

具体到追觅科技,这是条好路子吗?也需要辩证地看。

一方面,以收入体量计,追觅科技 2024 年营收约 150 亿元。科沃斯、石头科技尚未公布 2024 年财报,2023 年的营收分别为 155、86.54 亿元,云鲸 2024 年营收 34 亿元。

由此可见,在清洁电器赛道,追觅科技的规模整体处在头部。

另一方面,追觅科技出海较早,2024 年海外营收至少 80 亿元,占比过半。

理论上讲,依托其在全球范围内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积累的海量数据,推出面向消费者的分期付款、信用支付等消费金融服务,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构建智能硬件 + 金融服务的生态闭环,并大幅拓展公司的成长半径。

这大概也是追觅科技敢于放眼全球布局消费金融的缘由。毕竟,一大半的市场在境外。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新手入局,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消费金融市场已是一片红海,传统银行、持牌消金公司、互联网巨头等玩家扎堆,竞争早就白热化,而且已呈现 " 强者愈强 " 的马太效应。

追觅科技作为后来者,不光是没有牌照(至少没有披露取得牌照),更是缺乏金融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信任度,获客成本或高于对手。

其次,消费金融业务对风控能力要求极高,需要专业的金融人才团队和成熟的风控体系。

追觅科技身为科技公司,缺乏金融领域的经验和人才积累,短期内或难以建立起完善的风控体系,弄不好会遭遇坏账风险。

最后,监管政策趋严,合规压力变大,也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虽存在信贷需求,但当地金融监管政策、信用体系完善度与国内相比差异较大,也会增加运营的复杂性。

总之,追觅科技能否最终如愿,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