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月的楼市数据出来了,果然如大家所聊,继续在下滑。
7 月份的 70 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出来了,西安环比涨幅全国第一!
但在西安上涨的另一面,是 70 个大中城市房价下降城市数量的继续增加。
同时,支持房企融资 " 四箭齐发 " 大半年,房企债务违约还在继续(常说的暴雷),曾经的 NO.1 碧桂园、混合所有制企业远洋,也都遇险了。
救市政策,不能再扭扭捏捏了,急需一揽子的政策,让房地产企稳。
毕竟,房地产关联的太多行业。
销售面积降至 8 年来最低!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了《2023 年 1 — 7 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废话不多说,先看关键数字。
1-7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8.5%,降幅比 1-6 月扩大 0.6 个百分点;
1-7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6.5%,降幅比 1-6 月扩大 1.2 个百分点;
1-7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额同比下降 1.5%,降幅比 1-6 月扩大 0.4 个百分点;
1-7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 11.2%,降幅比 1-6 月扩大 1.4 个百分点;
1-7 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93.78,比 1-6 月下降 0.27 个点,是近一年来的最低值。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家都说去年楼市比较难,而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在下降,市场更难!同时,与今年 1-6 月的数据相比,1-7 月的数据跌幅进一步扩大,这说明今年 7 月份楼市是难上加难。
西安房价涨幅第一!难掩全国尴尬 ……
我们再来看一下 70 个大中城市 2023 年 7 月份商品住宅价格变动情况。
新房方面,7 月份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为 20 个、持平的城市为 1 个、下降的城市为 49 个,房价下降的城市数量比 6 月份增加了 11 个!
二手房方面,7 月份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仅为 6 个、持平的城市 1 个、下降的城市高达 63 个,九成的城市二手房价格在下跌!房价上涨的城市减少 1 个、持平的城市增加 1 个、下降的城市数量不变。
7 月份,西安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0.5%,涨幅位居全国第一!
从 2016 年年初算起,过去 7 年多时间里,西安新房价格环比下降的月份数量一个手的指头就够数了,这种上涨的势头在全国应该是没有哪个城市能与西安比。
这一点从 7 月份西安新房分类价格指数就可以看出,90㎡以下的户型价格环比上涨 0.5%、同比上涨 0.9%,90-144㎡的户型环比上涨 0.5%、同比上涨 1.7%,144㎡以上的户型价格环比上涨 0.6%、同比上涨 1.5%,大户型的环比涨幅远远超过中等户型。
当然,西安二手房市场的价格下降态势依旧,依然处于回调通道之中。7 月份,西安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 0.6%、同比下降 1.1%。
总体来讲,7 月份西安新房价格环比涨幅位居全国第一的同时,难以掩盖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七成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房价下降城市数量继续增加,以及九成城市二手房价格下降的现实。
市场的下滑态势,已经清晰的呈现在这里了。
虽然说从去年开始,各大城市已经陆续出台了楼市 " 救市 " 政策,今年 7.24 重要会议之后,郑州、南京、赣州等城市也出台了政策,但很明显的是这些政策对于市场的企稳作用非常有限。
而从已出台的政策来看,更多的集中在契税补贴、多孩家庭买房补贴、公积金贷款、 认房不认贷、限售调整等,而老百姓呼声最高的存量房贷利率等,并没有涉及。
所以说,楼市已经急需更猛烈的 " 救市 " 政策!
碧桂园、远洋遇险
销售额的下降,进一步波及到了房企的生存。
目前,大家评判一家房企是否暴雷、是否出险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出现公开的债务违约。
2022 年 10 月底、11 月初,曾经的房企 " 示范生 " 旭辉官宣债务违约,当时旭辉出险发生在年底 " 四箭齐发 " 支持房企融资前夕,因此大家为旭辉感到惋惜,在大家看来,旭辉再挺一挺,就会看到春天。
但实际上," 四箭齐发 " 支持房企融资连环政策出台已经大半年,在这大半年时间里知名房企官宣债务违约还在继续发生,特别是近期碧桂园官宣遇到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两笔美元票息未能按时支付,以及远洋在昨天官宣承认债务违约,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房企的担忧。
碧桂园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体量巨大,并且曾经一度位居中国房企销售额 NO.1,被业内称为 " 宇宙第一房企 ",其影响面太大。
远洋的暴雷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与大部分暴雷房企以民企为主不同的是,远洋则是一家混合所有制房企,其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分别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大家保险集团,而这两家险资属于国企、央企背景。
再加上此前已经官宣债务违约的绿地,这意味着房企出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民企,拥有国企背景的一些混合所有制企业,也陆续出险。
实际上,各大房企目前有多难,很好理解。销售额普遍下滑的同时,再加上预售监管,各房企手头可以动用的资金基本都在下降,而到期的债务及应付的利息又必须按时支付 …… 这就是目前各大房企的生存状况。
如果目前的这种市场下滑趋势继续,预计暴雷房企的名单、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今年前 7 个月,销售额 "500 亿 +" 的房企 17 家,以后每年的全年千亿房企数量,估计也就会稳定在 16 家、17 家,与 2021 年时 41 家千亿房企相比,大幅腰斩!
毕竟,整个房地产行业,已经无法回到过去。
在地产行业的这轮洗牌和调整周期中,各大房企的发展模式,也已经悄悄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追求规模,逐步转变为更加注重运营。
曾经,在地产行业,规模才代表话语权,规模才代表市场占有率,各大房企都在追求更大的规模,而这种销售规模是以负债逐步上升、净利润率逐步下降为代价的。
现如今,虽然说规模依然重要,毕竟有规模基础,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利润。但与规模相比,现金流、盈利能力在目前则更为重要,现金流关系到企业的存活,盈利能力则关系到股东、员工的利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大房企均纷纷开始踩刹车,在降低负债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万科、华润、龙湖等房企,经营性营收和利润在企业整体营收和利润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以滨江为代表的房企,则更注重的是区域深耕。
实际上,地产行业发展到今天,对于地产企业来讲,在开发业务板块,拼的就是速度、品牌和产品溢价、资金成本,就如我们之前在文章中提到过的,同一个地块,不同的房企开发可能结果就不同!
毫无疑问,考验房企真正能力的时候到了!
来源 / 地产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