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现代快报+ 2023-05-19

江苏文脉大讲堂丨叶兆言:江苏文化,厉害是必须的!

5 月 19 日,江苏文脉大讲堂第十四讲在徐州户部山开讲。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叶兆言,以 " 用文学为江苏画像 " 为题,从小说家的视角梳理江苏省各地的建置沿革和文化特性,与线上线下观众分享江苏地域文化版图 " 不南不北 " 那些充满趣味的故事。

江苏文脉大讲堂第十四讲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徐州市新闻出版局、中共徐州市云龙区委宣传部、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共同承办。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程直播,80 多万网友在线观看。

江苏二字从何而来?江宁府、苏州府各取一字

叶兆言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在南京生活了 60 多年,这里是他写作的根基。提起叶兆言近年的写作,有两个词是绕不开的,那就是 " 南京 " 和 " 历史 "。他所著的《南京传》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之作,以文学笔法细腻呈现南京这座城市的过去与当下。

在叶兆言的写作生涯中,除了南京,他还关注过哪些城市?" 我写过徐州,都快 20 年了。" 在大讲堂上,叶兆言提到了自己的作品《江苏读本》,写到江苏,毫无疑问必须要写到徐州,在这本书中,徐州占有一个章节,综述中也多次写到了徐州。

说到江苏,光是这两个字就很有 " 说法 "。很多人认为," 江 " 字,是因为长江流经江苏," 苏 " 字的繁体为 " 蘇 "," 蘇 " 的最上面是 " 草 ",下面有 " 鱼 "、有 " 水 "、有 " 禾 ",水草丰美、有鱼有禾苗,江苏二字是这样来的吗?叶兆言却不这样认为。解答这个问题的开始,他提到了朱元璋。

" 朱元璋可以说是徐州人。大家都知道他生于安徽凤阳,并不知道他家‘祖居沛县’,据说朱元璋还曾派人到沛县寻根。在明朝以前,北方的统治者看中国版图时,黄河北边是河北,黄河南面是河南,过了淮河就叫淮南,再过一条江就是江南。"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就划了一个圆圈 " 大南京 ",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江南、淮南、河南三种有着不同文化、经济模式的地方,被糅在了一起。

" 这样也有好处,江苏文脉有三大块完全不一样。" 叶兆言说,文脉有一个特点,越丰富越好,正是因为这样,江苏的文脉并不是简单化的。

说到江苏这两个字怎么来的,叶兆言介绍,明朝灭亡以后,清政府把大南京改名成为江南省,这个江南省就包括今天的徐州在内。" 然而这个地方还是太大了,所以江南省存在了没有多长时间就改名了。江南省被从中间‘划了一刀’,江苏和安徽同时诞生。" 叶兆言说,取名也很简单,当时江宁府和苏州府最大,从两者名字中各拿一个字,就组成了 " 江苏 "。

江苏:九州有其三,徐、扬占大地盘

在中国的大版图上,江苏偏于东南,属于华东地区。它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边接着山东,南边挨着上海和浙江。有人形容中国地图像一只引颈高歌的大公鸡,江苏就处在公鸡凸出的那块胸脯上。

" 九州 " 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 禹贡》,其中记录了大禹治水之后,全国范围内的九大块土地,亦即当时的行政区划,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在江苏,不仅有五个名字里带 " 州 " 的地级市,而且扬州、徐州还与古代九州之名一致。" 我们江苏居然在九州中间能拥有三个州的地盘,这个在其他省份恐怕很少有这样的。" 叶兆言说,目前江苏的地盘上,有曾经青州的一小块地方,大多数地盘是扬州和徐州。

古徐州的治所曾多次搬迁,后来基本固定在了彭城,所以叶兆言称,今徐州是真正的古徐州所在地。当然,今天的徐州、扬州等城市与过去华夏九州含义是明显不同的,华夏九州是按地域划分的,所辖区域相当大。

" 古时长江南面都称之为扬州,扬州面积非常大,相当于今天的整个华东地区。" 叶兆言称,古时有句话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里所说的扬州并非今天的扬州,而是南京,也就是长江南面。

" 汉朝时候,中国最富裕的省份是雍州,徐州是最有文化的地方,毕竟接近孔孟之地。" 叶兆言说道。

" 江苏文化,厉害是必须的!"

沿徐州户部山崔翰林府门前的石板小路拾阶而上,幽长的小巷两旁安静矗立着青砖黛瓦的古朴院落。从西往东翻过户部山的高坡,一条由高门大院堆砌着的曲径通幽。2000 年后,这里被冠以 " 状元街 " 的名称,以宣扬徐州才子状元——李蟠。

" 在古人看来,读书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求功名!什么叫功名?很简单,就是考上。" 叶兆言介绍,在古代,江苏、安徽等地的学子要到南京赶考,这个考场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他开玩笑说,因为南京的考试太难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文坛大人物都曾 " 吃过瘪 ",但即使如此,清朝仍有接近一半的状元是江苏人。

南京人谈到文脉,常常谈到六朝文化,就文章上来看,骈文特别多。" 比如说《文选》里面的文章,骈文是主旋律,这些文章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正脉、文脉。虽然是在南京选的,但是目光却放眼整个汉文化。" 叶兆言说。

" 而到了韩愈那个时代,他觉得骈四俪六太糟糕,文章不能这么写,于是他改变了文风。苏东坡赞他是文起八代之衰。" 叶兆言说,文脉发展到唐代,骈文已经开始式微,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唐宋八大家。

叶兆言表示,有意思的是," 唐宋八大家 " 这个说法,其实是科举文化认同的一条线。这八个人虽然起于唐宋,但这个名号却是明代人总结出来的。像是归有光、唐顺之等明清时期江苏有名的文人,都非常推崇唐宋八大家。

后来文风继续发展,开始以桐城派为正宗。" 这一派别提倡的就是归有光、唐顺之。" 叶兆言讲述了其中的传承关系,他说,桐城派虽然地处桐城,但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大都在南京的书院做过老师,辅导别人考科举。

" 核心人物姚鼐,曾在江南省级书院掌教 20 余年,奠定了桐城派‘立家法’的导师地位,如果没有姚鼐,桐城派绝对不会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年的学子如果不读桐城派的书,功名就与你无缘。这个文脉已经不局限于江苏了,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 叶兆言说。

说起江苏文化的特点,常常说到一个词," 吴韵汉风 ",在叶兆言的理解中,江苏的文风极盛,就是多种文化碰撞的结果。" 江苏有江南吴文化的特征,有像汪曾祺这样苏中文化的特征,还有如徐州文化这样纯北方的楚汉风格,因为融汇碰撞,所以多姿多彩。江苏人除了用科举数据证明自己,在文学、绘画以及其他艺术门类上,在教育科研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成就。"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江苏文化,厉害是必须的!" 叶兆言说。

文学偶像见面会,现场热情满满

讲座开始之前,叶兆言就被慕名而来的读者包围了。

《仪凤之门》《南京传》…… 很多人都带来了叶兆言的书给他签名。叶兆言耐心地满足了每个读者签名合照的需求,讲座现场一度变成了小型 " 签售会 "。

这场讲座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他们认真聆听了这位 " 文学大咖 " 的讲座。大一学生姜云峰表示,对叶兆言老师的印象一直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没有想到他对历史也这么熟悉。" 我不是徐州本地人,但在这里上了一年大学。听了叶老师深入浅出的介绍,我对徐州和整个江苏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徐州的感情也更深了。"

大三学生梅屹寒是叶兆言的资深粉丝,她对叶兆言的作品如数家珍,今天终于见到了 " 偶像 ",非常激动。今天讲座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叶兆言说历史上的 " 九州 ",江苏占了扬州、徐州、青州三个州的地盘。梅屹寒说:" 希望以后能够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多走多看,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更多的了解。"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裴诗语 王子扬 胡玉梅 宋经纬 马壮壮 张晓培 席倩 邢志刚

图 |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郑阳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