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汕头 2022-11-22

【污染防治攻坚战】汕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98.8% 基本达到“雨水不入管,污水不入河” “黑臭”出城 “净汕”尽美

初冬时节,漫步于汕头市龙湖区星湖公园,微风徐徐、绿树红花,星湖沟水体清澈,映衬着公园美景。很难想象,曾经的星湖沟,是令人掩鼻绕道的 " 臭水沟 "。" 这里以前又黑又臭,大家经过都不愿意靠近。现在水质好多了,闲暇时间也能过来散散心。" 家住星湖公园附近的陈伯述说着变化。

星湖沟的转变,要归功于龙湖沟、新河沟、三脚关沟、港区排洪沟等 " 四沟 " 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成果。而这,是汕头持续推进城乡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笔者从汕头城管部门获悉,近年来汕头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完成一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污水治理工作,着力提升市民群众的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巩固和提升。数据显示,2021 年汕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水量为 20839.02 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98.8%,基本达到 " 雨水不入管,污水不入河 " 效果。

日污水处理能力达 190 万吨

污水治理是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强有力的污水处理设施,便是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基础。

完成汕头市新溪污水处理厂等 6 座污水处理厂列入 " 十二五 " 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建设,新溪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 PPP 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中心城区西片区截污管网完善工程、北轴和南区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 ……

自 2016 年 1 月从汕头市环保局接手城镇污水处理管理职能以来,汕头市城管部门组织编制了《汕头市城镇污水处理专项规划(2016 — 2030 年)》,为汕头的污水处理工作提供指导蓝图和法律层面的规划保障。

在鮀浦围牛田洋片区,一个占地面积约 65300 平方米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走进厂区,各个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环境绿化优美,没有任何异味。

汕头市西区污水处理厂是升平国考断面考核的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处理规模为 5 万吨 / 日,纳污范围包括鮀浦围、四千亩围、沟南片区以及岐山围的杏花片区,纳污面积约 44.93 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 13.7 万人。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 "A2/0 微曝氧化沟 + 混凝沉淀过滤 + 紫外消毒 " 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实现 " 重力压缩、机械脱水 " 和全程除臭等效果。统一收集而来的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进入厂区,经过多次过滤、沉淀、净化,最终实现水体的达标排放。该日常运行管理采用智能自控系统,将污水的处理过程可视化,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一旦发生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由值班人员立刻进行处置,确保污水处理质量稳定可靠。

目前西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试运行,鮀浦围、四千亩围的污水将调整到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有效缓解北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切实解决中心城区西片区污水处理问题。

在新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厂区,一个个生物反应池里,气水翻腾。得益于贯穿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除臭设施,厂区里几乎闻不到异味。" 如果说污水处理是项目的灵魂,臭味处理问题则更直接关系着群众的感官体验。" 项目建设负责人庄潮健说,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只考虑污水处理和污泥出路不同,新溪污水处理厂还兼顾降低厂区臭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整个厂区加装不锈钢管,如同穿上紧实的衣服,把污水处理过程中发出的臭气沿途收集起来,实现全过程除臭。

蓝色底砖的尾水池里,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后,透明清澈的尾水潺潺流动,由提升泵抽取,汇入河流。庄潮健说,新溪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设备运转良好,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级 A 排放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较严值。

目前,汕头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共 38 座,总设计处理能力约 190 万吨 / 日,其中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共 37 座,总设计处理能力 185.17 万吨 / 日;全市共建成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含雨污合流管)共 5103.39 公里。

水环境治理实现 " 长制久清 "

近日,数名工人正在韩堤路的下水管道进行清淤作业。只见他们使用大型抽水设备进行抽水降水,再使用高压冲洗车、吸污车进行管道清淤。这一幕,正是汕头市排水公司对污水管网进行 " 洗井、洗管 " 工作,目的是让位于城市地下的 " 毛细血管 " 逐渐恢复生机,实现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

城市里纵横交错的地下排水管网,组成维系城市代谢与循环的 " 血脉 " 系统,是城市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的主要载体,是治理水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说污水处理厂是心脏,管网就好比血管,没有四通八达的血管配套,污水根本就输送不来。

2019 年,按照国家《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 年)》要求,汕头市城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全力推进 " 四洗 " 专项治理行动。制定颁布了 " 洗井 "" 洗管 " 工作实施细则,通过排水管网 " 洗井 "" 洗管 " 工作,清疏管道淤泥,修复管道缺陷,整改管道错混接;并制定管网排查及检测任务,推进排水信息化建设,推进排水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排水设施专业化管理等措施。

2021 年以来,汕头市排水公司共清疏排水管道 1287.53 公里、雨水井和检查井 54925 个,更换破损井盖 1128 个,修复缺陷井座 487 个,处理管道缺陷、错混接、拆除封堵墙共 1097 处,确保 " 清水入河、污水进厂 ";2022 年 1 月至 10 月,汕头共新建成城镇污水管网 222.489 公里,完成老旧管网改造 44.342 公里。

黑臭水体治理,不仅关乎城市人居环境、关系到市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也关乎地方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汕头市录入 " 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 " 城市黑臭水体总数共 38 宗。近年来,汕头全部严格按照 " 三个一 "(一河一策、一河一档、一河一评估)、遵循 " 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补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 " 的治理思路推进整治,于 2020 年底全部完成,并经 " 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 " 审核认定达到 " 长制久清 "。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重在长效管理。今年以来,按照国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汕头城管部门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在修改完善已编制城市污水处理厂 " 一厂一策 " 整治方案的基础上,开展汕头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指导汕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有序开展。

加快实施龙湖沟污水主干管上岸工程,中心城区新河沟、星湖公园上游 3 条暗渠清污分流改造工程;实施 " 四洗 " 一期管道缺陷和错混接问题修复改造项目;促非中心城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 ……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汕头城管部门建立日常维护养护、全河岸垃圾收集处理、巡河等工作机制,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沿线支涌、暗渠大清疏,防止雨季开闸排洪后水体返黑返臭。同时,联合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河涌水位,对每条水体进行逐一排查,包括水面漂浮物、两岸垃圾、沿线排污口、管道损漏、错接混接漏接等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 " 监管到位、保洁到位、整治到位 "。

此外,市城管部门以中心城区北岸(金平区、龙湖区)作为示范区,推进地下排水管网摸查,形成 " 管网一张图 "。并在摸查的基础上搭建排水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排水管网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 " 一张图 " 动态管理,切实保障排水管网安全运行。

如今,通过各部门的努力,汕头实现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基本实现 " 清水入河,污水进厂,清污分流 " 的目标。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