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新官必须理旧账’‘新官不能新增糊涂账’,坚决不接‘导火线’,坚决不做‘击鼓传雷’的事,让潮南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进一步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维护稳定。"
" 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是我们的头等事。"
——潮南区委书记许广圻
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潮南区被赋予 " 打造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 " 的目标定位,这让全区干部群众精神振奋而又倍感责任重大。"潮南的工业有基础、有条件、有规模、有潜力、有优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内衣家居服装产业聚集区。我们要笃定心志落实好市委部署要求,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把‘ 2+2+4 ’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努力变低端发展为高端发展,变零散发展为集群发展,变单向发展为融合发展。" 潮南区委书记许广圻近日在 " 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 ‘一把手’访谈 " 中表示。
丨力争 3 年内打造超千亿级产业集群
坚定不移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构建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发展格局,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为我市今后五年工作谋定的主题主线。许广圻认为,市委确立的这一主题主线把脉准、定向明、干劲足,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贴合汕头实际、鼓舞人心的好思路,既抓住了汕头发展的 " 牛鼻子 ",又说出了汕头老百姓的 " 心头话 "。
就潮南区如何围绕市委赋予的目标定位,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许广圻畅谈了该区的明晰工作思路:
一是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通过组建一流的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构传统支柱产业创新链、价值链,大力打造行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并实施智能化改造,扶持更多企业上市发展,促进‘潮南制造’向‘潮南质造’转变。
二是要扩容增效,集群发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在园区建设、抱团发展、用地保障、融资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扩容增效,力争用 3 年时间打造 1 个超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3 个超百亿级(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产业集群。
三是要补链延链,融合发展,坚持 " 一把手 " 招商,充分发挥区招商引资专班、电商发展专班以及乡贤驿站、回乡项目服务站等平台的作用,以织布环节为重点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延链补链,招引更多的产业项目和资本,更好地把 " 潮南人经济 " 转变为 " 潮南经济 "。
丨区委书记组织专班亲抓 " 问题村 " 转化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对于潮南区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典型 " 小城区大农村 ",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加快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道重大的 " 必答题 "。对此许广圻了然于胸,娓娓道来。
针对潮南实际,区委、区政府近期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01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落实各镇(街道)研判出 1 至 2 个重点信访维稳敏感村,由区委书记组织专班亲抓,逐个分析调研、理清思路,聚焦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民生热点问题,逐项提出解决措施,推动由 " 乱 " 变 " 治 "。
02
用力用劲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制定出台《潮南区加强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作为 " 书记工程 " 来抓,带动区镇村三级落实落细治理措施,争取用 3 年时间创建 60 个社会治理示范村(社区),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03
用法用章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体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 黄赌毒 " 违法犯罪、刑事犯罪、违法建设、殡葬改革、毁林造坟、制售假等治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立体化打防管控体系,让群众共建共享 " 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
许广圻诚恳表示:" 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是我们的头等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把有限资金多用于改善民生,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切实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潮南区
深度谋划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之策
潮南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作坊和 " 三来一补 " 生产贸易形式,伴随着时代步伐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潮南区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生产企业最密集的家居服装、内衣和内衣面辅料及其配件原产地之一,全国约 40% 的女性内衣、80% 的家居服和 35% 的面辅料产品都产自潮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占了潮南工业 " 半壁江山 " 的纺织服装产业必将大有可为,该区已提出力争用 3 年时间将纺织服装打造成为超千亿级产业集群。
四大支柱产业各具特色
01
潮南区纺织服装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全区现有32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以及近7000家专业从事纺织服装原材料、产品和饰配件销售的经营商铺,还建立了17个服装贸易市场、6个原材料及辅料市场,形成从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加工的整条产业链,每年生产出逾10亿件内衣家居服装销往全球各地。
02
潮南区先后获评 " 中国内衣家居服装名城 "" 全国服装(内衣家居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拥有3个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名镇;潮南内衣入选 " 最具潜力区域品牌 30 强 ";内衣家居服装产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等 " 国字号 " 荣誉8个、广东省名牌产品等 " 粤字号 " 荣誉25个。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目前全区共拥有8个 " 淘宝镇 " 和50个 " 淘宝村 ",是全市 " 淘宝村 " 最多的区县," 潮南内衣 " 产业带成为阿里巴巴中国质造首期上线9个产业带之一。2021 年前三季度,潮南区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5.63亿元,同比增长25.1%。
03
潮南区的精细化工、口腔用品和文具,也是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在国内细分市场具有一定影响的支柱产业。
创新驱动助力高端发展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是市委对潮南区打造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提出的要求,也是潮南传统产业突破 " 瓶颈 "、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扩容增效实现集群发展
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上,潮南区将从园区建设、抱团发展、用地保障、融资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扩容增效。主要举措包括:
围绕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四大支柱产业启动 4 个产业园区建设,整合原有老厂房和闲置工业用地集聚扩容,打造新型工业示范区;
01
发挥潮南印染中心获评粤东唯一的首批广东省特色产业园区的优势和效应,在现有近 4000 亩工业用地的基础上,争取一年内扩容至 6000 亩,拓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带动上下游、联合中小微,鼓励企业引进世界顶尖技术和生产设备,努力打造全国印染行业标杆;
02
充分借助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聚合服务引领的作用,补齐产业发展链条,全面提升从捻纱、织布、染整、经编、刺绣、辅料到成品生产全链条的价值和品牌,谋划纺织服装综合市场建设,打造更多业内公认、质效双优的传统制造业 " 航母 ";
03
积极盘活土地资源,以两英镇龙岭老厂房片区为示范,强化政策支撑,全面掀起 " 工改工 " 热潮;
04
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在完善政银企联动机制、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担保公司、培育企业上市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为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 " 金融活水 "。
05
延链补链深化融合发展
潮南区是著名侨乡,海内外乡亲众多,民营经济起步早,侨资侨力、民资民力丰富。该区提出要坚持 " 一把手 " 招商,以织布环节为重点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延链补链,招引更多的产业项目和资本,推动织布、印染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 " 潮南人经济 " 转变为 " 潮南经济 "。此外,注重发挥 " 全国淘宝村百强县 " 优势,加强电商产业园、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引入成熟的直播产业链,提升潮南纺织服装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线上与线下经济融合、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
发展关键词
"2+2+4" 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即 " 两带 "" 两平台 "" 四个产业集聚区 "。
★" 两带 "是指练江流域生态休闲带、大南山绿色康养带,前者将巩固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成效,整合河、堤、岸等自然要素,完善配套设施,有序开发观光游憩、文体娱乐、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后者将建设生态运动环线,串联鹅地温泉、红色遗迹、古色乡村等资源,做优荔枝、青梅、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培育发展观光旅游、运动体验、饮食调理、旅居康养等产业。
★" 两平台 "是指练江滨海生态发展示范片区、南山智慧产业片区,前者将依托汕汕高铁潮南站周边区域和练江平原东部陇田镇、井都镇的增量空间潜力,重点发展环保印染、滨海旅游、现代农业、农旅休闲等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和产城融合发展;后者将整合大南山北麓、两英镇、仙城镇存量用地空间,加快两英龙岭片区旧厂房改造,大力发展科技孵化、文化教育、创意设计、商贸会展、智慧物流等智能化产业。
★" 四个产业集聚区 "是指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产业集聚区。
法治安全平安自治 " 四张防护网 "
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依规解决群众诉求,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群众守法致富。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制度安全,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全力保障 " 舌尖上的安全 "。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深入推进系统治理、行业治理,推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合理诉求。
创新村党组织领导、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群众依法参与村务管理,鼓励和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
" 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 " 党建路径
注重从机制源头上加强保护,实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方案,深挖革命老区红色根脉,精心打造以大南山革命遗址为核心、2 个 " 红色村 " 为重点、20 处 " 红色印记 " 为连线的红色文化示范带和 6 个市级、区级党员教育基地;完成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修缮项目和红场公园旅游规划建设项目,加紧推进红宫修缮项目;打好 " 红色体验 "" 红色课堂 "" 红色实践 " 系列组合拳,讲好红色故事,用活红色家书,创作歌曲、童谣、壁画、嵌瓷等一批红色主题文艺精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记者手记
紧抓机遇谱写发展新篇章
当前,潮南发展堪称机遇与挑战并存,问题短板不少,机遇更为难得,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契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补短板、强弱项,做大做强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冲锋号,发出了起而行之、迎头赶上的动员令,这对于工业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潮南区来说,确是着力突围传统产业 " 低、小、散 " 瓶颈和 " 小城区大农村 " 格局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