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刹不住车 " 的新能源汽车,终于迎来强监管了!
就在昨天,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车驾驶模式规范》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条款规定:纯电动车与插电混动车每次重新启动后,默认驾驶模式需设定为 0-100km/h 加速时间大于 5 秒的 " 温和模式 "。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相当明确:安全优先于性能。
不过规定并未禁止车辆提供高性能驾驶模式。钟爱推背感的车主仍可手动切换至运动、赛道等高加速模式,享受瞬时加速的乐趣。

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能已远超传统燃油车。电机特性使得新能源车能够瞬间达到峰值扭矩,部分车型的零百加速时间已压缩至 3 秒级,甚至进入 2 秒区间。
这种 " 秒杀级 " 性能在带来驾驶乐趣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医学研究表明,普通驾驶员从发现危险到做出制动反应的平均时间为 1.5 秒。

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在汽车行业掀起波澜。支持方多为安全机构和部分传统车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指出,新规是 " 对新能源车野蛮生长的必要矫正 "。
保险公司也持乐观态度,认为这将降低赔付风险——某大型险企测算,若新规全面实施,新能源车保费有望下降 5%-10%。

短期内,新国标的争议不会很快平息。性能爱好者视其为对驾驶自由的限制,安全倡导者则称赞这是迟来的保障措施。
从行业视角看,这或许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新阶段——从追求 " 跑得多快 " 到注重 " 跑得多稳 " 的转变。毕竟,当我们在红绿灯前起步时,那一刻的平稳,比推背感更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