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赵子祥
2025 年三季度末,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下称 " 中华联合财险 " ) 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揭开了这家老牌财险公司的经营隐忧。报告显示,公司年内收到 13 张行政处罚罚单,违规行为集中于虚构中介业务、违规使用条款费率等核心业务环节。
证券之星注意到,中华联合财险 2025 年三季报同步显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滑 2.54 个百分点至 142.1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 20.78 个百分点至 214.15%,在 85 家可比财险公司中分别位列第 80 名和第 70 名,处于行业下游水平。
投资端表现同样疲软,2025 年前三季度综合投资收益率仅 2.81%,近三年平均水平更是低至 1.77%,显著落后于同业均值。叠加 2024 年四季度起风险综合评级降至 BB 级的预警信号,以及频频遭受监管处罚而暴露的合规问题,中华联合财险正陷入偿付能力承压、投资低效、合规薄弱的多重经营困局。
偿付能力承压与投资疲软,核心财务指标持续承压
偿付能力作为保险公司的 " 生命线 ",中华联合财险近年呈现持续弱化态势。2025 年三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142.11%,较上一季度下滑 2.54 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214.15%,环比大幅下降 20.78 个百分点,两大指标同步走低的背后,是实际资本缩减与最低资本攀升的双重挤压。
具体来看,公司实际资本较上季度减少 11.93 亿元,而最低资本则增加 4.7 亿元。资本端收缩主要受资本补充债券计划赎回影响,附属一级资本减少 15.92 亿元,资本补充效应显著衰减。
风险端压力则来自多维度,其中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增加 2.98 亿元,源于保费规模扩张与准备金计提压力上升;市场风险最低资本增加 2.01 亿元,受利率波动及境外权益类资产价格波动影响;信用风险最低资本增加 2.49 亿元,利差风险与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同步抬头。
在行业整体偿付能力呈向好态势的背景下,中华联合财险的表现更显落寞。2025 年三季度,85 家财险公司中 37 家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实现上升,华安财险等公司更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风险评级提升。而中华联合财险的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分别跌至第 80 名和第 70 名,处于行业下游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自 2024 年四季度起降至 BB 级,打破了此前的稳定局面,主要因 2024 年四季度发行资本补充债导致可资本化风险评分下降,这一评级结果意味着公司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约束。
到了 2025 年二季度,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 A 级,与 2025 年一季度相比有所提升。但公司方面也表示,目前正在组织相关部门查找风险薄弱环节,做好提升工作。
投资端持续低效,风险敞口与诉讼压力叠加
投资业务作为财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中华联合财险近年表现持续疲软,不仅收益率大幅跑输同业,还面临资产减值与诉讼纠纷的双重压力。
数据显示,公司 2025 年第三季度投资收益率为 1.2%、综合投资收益率为 1.25%;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与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2.74% 与 2.81%;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 1.87%,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 1.77%。
而对比同业数据来看,财险企业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平均值为 3.02%,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均值为 3.41%。中华联合财险的投资收益水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
与此同时,三季度末公司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较上季度增加 2.98 亿元,主要由于保费及准备金风险最低资本增加;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较上季度增加 2.01 亿元,主要受利率风险最低资本、境外权益类资产价格风险最低资本增加影响。
除此之外,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较上季度增加 2.49 亿元,其中利差风险最低资本增加 1.54 亿元,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最低资本增加 1.98 亿元。
诉讼纠纷进一步加剧了财务不确定性。2025 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面临三起重大诉讼,合计标的金额达 4.93 亿元。
其中,泸定县昌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标的 3.01 亿元,珠海龙升九州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标的 0.9 亿元,均对保险责任存在争议,损失金额暂无法确定;东港市润增水产捕捞有限公司等船舶抵押合同纠纷案标的 1.02 亿元,法院尚未作出判决。这些诉讼案件若最终败诉,将对本就承压的现金流造成进一步冲击。
合规漏洞频现,年内收 13 张罚单
中华联合财险近年深陷监管处罚漩涡,合规管理短板暴露无遗。2024 年,公司旗下各级分支机构及责任人累计收到超 103 张行政处罚单,罚款总额超 1300 万元,2025 年三季度,公司再收 13 张罚单,违规行为集中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条款费率、给予保险合同外额外利益、虚构中介套取费用等方面,反映出分支机构合规管理存在系统性漏洞。
具体案例来看,违规行为呈现 " 层级广、情节重 " 的特点。2025 年 7 月,中华联合财险山西吕梁市离石支公司因编制虚假文件资料、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吕梁监管分局责令改正并罚款 26.5 万元,时任公司负责人刘斌、业务管理部负责人白晓东分别被警告并罚款 2.8 万元、3.3 万元。
上海分公司则出现管理层集体违规现象,2025 年 9 月,宝山支公司原总经理杨力因 " 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 " 被警告并罚款 4 万元,黄浦支公司原总经理唐瑛瑛、上海分公司车商业务部原总经理荣暐因 " 编制虚假资料 " 分别被警告并罚款 4 万元、5 万元,反映出分支机构管理层对合规风险的漠视。
更严重的是,部分违规行为已触及行业红线。2025 年 1 月,时任锡林郭勒中心支公司车险理赔查勘员桂某,因 " 故意编造未发生保险事故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 ",被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处以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的处罚,这一案例凸显了公司在理赔环节的内控失效,以及基层员工合规意识的严重缺失。
此外,长春中心支公司曾因 " 未严格执行农险单独核算、虚构中介套取费用、编制虚假理赔资料 " 被罚款 71 万元,3 名高管合计被罚 28 万元;洛阳中心支公司因 " 利用保险经纪人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 " 被罚款 92 万元,违规手段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
中华联合财险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局,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偿付能力管理、投资策略、合规内控、业务结构等多方面问题的集中爆发。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投资收益率持续低于同业、风险综合评级降级,暴露了公司资本运作与风险管理能力的短板;监管罚单常态化、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反映了内控体系的失效与合规文化的缺失;核心业务竞争力弱化、子公司持续拖累,则凸显了业务布局与集团协同的深层次矛盾。
随着非车险 " 报行合一 " 等监管政策的落地,财险行业正加速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转型,行业竞争将更聚焦于风险定价、服务能力与合规管理。对于中华联合财险而言,若不能及时补齐合规短板、优化资本配置、提升投资效率、调整业务结构,其当前的经营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甚至影响可持续经营能力。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赵子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