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时代财经 15分钟前

阿里系退出后,大润发开始“爆改”,母公司高鑫零售半年营收 305 亿,还要调改 200 家门店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陈泽旋

图源:高鑫零售

传统商超仍在经历阵痛期。德弘资本入主后,高鑫零售交出第一份中期报告。

11 月 11 日晚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发布 2026 财年中期业绩,截至 9 月 30 日的 6 个月,高鑫零售实现营业收入 305.02 亿元,同比减少 12.01%;毛利 77.19 亿元,同比减少 9.46%;净亏损 1.27 亿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 1.23 亿元。

2025 财年实现扭亏为盈后,高鑫零售再度陷入亏损。公司在 10 月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中提及,净亏损及股东应占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营收承压与多重因素导致的利润下滑。

高鑫零售以大润发、大润发 Super、M 会员店品牌,经营大卖场、中型超市以及会员店业务,营收主要来源于货品销售、会员费及租户租金。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高鑫零售共运营 462 家大卖场门店。

对于营收下滑,高鑫零售称原因之一是受到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疲软的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单笔件数及商品平均售价下降,进而导致客单价下滑。而利润下滑则是由于商店街空间主动调整期间收入下降,另有约 1.5 亿元(未经审计)归因于华中大区组织优化及利息收入同比减少所致。

作为高鑫零售传统核心且体量最大的业务,大卖场已连续多年表现乏力,核心拖累因素为线下货品销售板块。2026 财年上半年,公司货品销售收入为 290.81 亿元,同比减少 41.05 亿元,降幅达 12.4%。

2020 年以来,高鑫零售接连试水新业态,同时着手对效益不佳的业态和门店进行汰换,今年 1 月德弘资本入主后,更是对其启动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来看,一系列举措已经推动部分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这家曾经的零售巨头仍未走出转型的阵痛期。

降营收控损,盈利的回暖未能持续

处于转型期的传统零售巨头高鑫零售,在去年成功扭亏为盈。2025 财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347.08 亿元,净利润 1.86 亿元;全年收入 715.52 亿元,净利润 3.86 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 4.05 亿元。

然而,盈利的回暖并未持续。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表示,高鑫零售采取了降营收控损的方法,包括主动关店以及削减人员、行政开支等措施,但相关举措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其中,关店直接导致门店销售收入和租金收入减少,而降本又造成服务水平下降,进而拖累剩余门店的单店营收。

近些年,高鑫零售一直在密集调整业态布局,同时汰换效益不佳的门店。

早期,高鑫零售仅聚焦大卖场,2020 年起推出中小超市品牌,形成 " 大卖场(大润发)、中型超市(大润发 Super)、小型超市(小润发)" 的多元业态格局,其中,小润发是社区生鲜超市。当时,高鑫零售将中、小型超市定位为 " 集团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高鑫零售一共拥有 490 家大卖场、6 家中型超市和 32 家小型超市。

2022 财年,小润发门店数达到高峰的 103 家,但自 2023 财年起进入收缩期。同年,高鑫零售启动 M 会员店的布局。而在 2023 年 12 月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中,小润发品牌和小型超市业态几乎未被提及。

会员店业态随之成为新的布局重点,高鑫零售将第二增长曲线寄托于中型超市与会员店。目前,公司已形成 " 大卖场(大润发)、中型超市(大润发 Super)、会员店(M 会员商店)" 的全新业态格局。

在调整业态的同时,高鑫零售也着手推进门店汰换,重点清理亏损或效益低下的大卖场,以及个别中型超市。2023 至 2025 财年,高鑫零售分别关闭 40 家、20 家、9 家门店,2026 财年上半年关闭 7 家门店。

经过近 2 年打磨,会员店已开始为高鑫零售贡献业绩。2026 财年上半年,高鑫零售会员费收入达 0.18 亿元,同比增长 28.6%。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高鑫零售共拥有 462 家大卖场、32 家中型超市及 7 家 M 会员店。

一系列的转型动作,是高鑫零售在营收和利润多年承压背景下的自救。作为传统零售巨头,高鑫零售于 2011 年登陆港交所,上市以来,高鑫零售连续多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营业收入于 2016 年首次突破千亿,但在 2018 年开始下滑。

据时代财经统计,2016 年至 2018 年(当时财年按自然年计算),高鑫零售分别实现年度营业收入 1004.41 亿元、1023.20 亿元、993.59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6.29 亿元、30.20 亿元、28.18 亿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分别为 25.71 亿元、27.93 亿元、25.88 亿元。

2022 财年,高鑫零售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全年净亏损 8.26 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 7.39 亿元。

加入爆改阵队,下财年完成逾 200 家门店调改

德弘资本接手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高鑫零售在转型路上明显提速。

2 月,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辞去高鑫零售董事会主席一职,由德弘资本联合创始人兼 CEO 华裕能接任该职位,与此同时,德弘资本提名王冠男、梅梦雪担任非执行董事,沈辉出任公司 CEO,新的管理班底成型。

组织架构调整也随之展开。今年 5 月,高鑫零售将原六大运营区缩减至四大运营区,原华中区和华西区所有门店被重新分配至华东区、华北区和华南区进行管理,仅保留华东区、华北区、东北区和华南区。

其中,华东大区是高鑫零售的核心阵地,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华东大区一共 257 家门店,占高鑫零售总门店的 51%,包括 235 家大卖场、15 家中型超市和 7 家会员店。

当前,传统超市行业纷纷对标胖东来,掀起门店调改热潮。在调整业态布局、汰换门店的同时,高鑫零售也于 2025 年正式加入这一行列。2026 财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完成了 3 家华东区门店的整店调改,以及 3 家华南区门店的区域调改。

高鑫零售透露,2026 财年计划完成逾 30 家门店的整店调改或区域调改,预计 2027 财年之前完成逾 200 家门店调改。调改的方向是聚焦商品力差异化能力提升,同时改善空间布局,门店面积将缩减至 6000 平至 7500 平方米,商品精简至 1.5 万支,同时扩大商店街空间,打造社区生活中心。

在即时零售快速崛起的背景下,零售企业纷纷布局前置仓。2026 财年上半年,高鑫零售也正式启动了前置仓项目,并在上海、江阴、沈阳、济南、清远五地建成前置仓,单仓平均面积约 500 平方米,日均销售额约 5 万元。

业绩数据显示,2026 财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 11.7%,但 B2C 业务的在线订单量同比增长约 7.4%,带动在线同店销售增长 2.1%,每店日均订单量超过 1200 单。线上增长虽未能完全抵消线下下滑,高鑫零售仍将未来三年的战略重心放在加速前置仓网络布局上,目标是将线上业务占比提升至 40% 至 50%。

尽管高鑫零售仍处于转型的阵痛期,但部分指标已出现积极变化。2026 财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实现毛利率 25.3%,同比提升 0.7 个百分点。

高鑫零售称,未来三年,公司的核心任务是全力推进三年战略的落地,以 " 健康商品 + 快乐体验 + 贴心服务 " 为基石,为三公里全客群打造体验与效率并重的零售模式。

为此,高鑫零售组建了专项变革小组,并计划优化激励方案与组合以提升团队效能,同时推动管理团队的年轻化建设。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高鑫零售的净现金规模为 119.58 亿元,高鑫零售称,充沛的现金储备为业务运营与战略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王国平指出,大卖场业态已显老化,中型超市、前置仓和会员店更契合当下消费趋势,减少大卖场数量、增加新业态门店的业态逻辑没有问题,但最终成败仍取决于高鑫零售的商品力、服务力和价盘控制力能不能真正打通。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