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家新店,7 家熬不过 3 个月,闭店率直逼 80%。2025 年,餐饮市场有不少所谓的网红创业项目,它们看似十分火爆、谁做谁赚、扩张神速,却又在短短数月内批量倒闭,留下一地鸡毛与无数亏损的创业者。
结合行业数据与市场调研,红餐网梳理出今年四大餐饮 " 杀猪盘 ",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披着 " 风口 " 外衣的 " 短命生意 "。
批量开店批量闭店,
二手设备贱卖都没人要
今年年初,全国多地突然冒出一大批打着 " 顺德干蒸 "" 宁波干蒸 " 的干蒸菜馆,客单价十五元到四五十元不等,凭借 " 不加一滴水 "" 还原食材最原始的鲜美 "" 拒绝预制菜 ",迅速走红,掀起一轮扩张潮。
但不过半年光景,这一品类就出现了大规模的闭店潮。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图分享,很多年初新开的干蒸菜门店,如今门口都贴上了 " 旺铺转租 " 的告示。这些亏损离场的创业者,甚至连卖设备回血的路都被堵死了,因为在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眼里,干蒸菜的设备回收价值不高,大多只能按废品处理。
干蒸菜为什么 " 退热 " 得如此快?
首先,门店装修简单,清一色地复制粘贴,招牌是一块手写店名的素铁皮,室内则是千篇一律的破旧市井风,一切追求 " 省到极致 "。这种 " 叙利亚 " 风格一开始还能吸引眼球,但相似的门店多起来后,就毫无辨识度可言。
菜品同样同质化严重,各家门店的 SKU 高度雷同,不外乎排骨、土鸡、鱿鱼等常规选项,产品丰富度有限,再加上口味比较单一、清淡,消费者很容易吃腻。产品力的不足,直接导致市场复购率低。
此外,干蒸菜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鲜,对食材新鲜度有硬性要求。但部分商家为控制成本,用冷冻品替代新鲜食材,只模仿了干蒸菜的 " 形 ",却丢了 " 魂 ",也让整个品类的信任崩塌,消费者越来越不买单。
凭一时的红利入局,
红利散去后一地鸡毛
" 人均六七十,牛肋条畅吃 " ——去年年底,一批自助牛肋条餐厅踩着牛肉降价的风口火起来,以高性价比为卖点风靡一时。但不到一年时间,这一品类便急速降温,门店开始批量关闭。
事实上,这门生意从一开始就掉进了投机主义的陷阱。
牛肋条自助的爆发,是踩在牛肉价格下跌的窗口之上。据农业农村部数据,随着牛肉进口量激增,去年牛肉价格连月下降,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肉牛批发价在短短半年内下跌 24%,创五年来的历史新低。
正是看中这一成本红利,一批嗅觉敏锐的商家抓住牛肉价格的下行周期,打造品牌、强调 " 低成本高回报 ",吸引大量创业者涌入。
短期内,低廉的食材成本确实能为门店带来可观盈利,但同时也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牛肉价格一旦回升,整个模式便难以为继。更何况,牛肉供应链本身就极不稳定。
随着全球牛肉价格开始上涨,危机如期而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9 月,全球牛肉价格已连涨四个月,达到每公斤 6.9 美元,创 1960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国内牛肉市场同步跟涨,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 9 月,国内鲜牛肉月均交易价格为 61.88 元 / 公斤,同比涨幅达 27.33%。
这轮价格回调,把很多跟风入局的牛肋条自助餐厅逼到了绝境。60 元的定价,如今连成本都覆盖不了,加上自助模式下,顾客浪费严重,成本更加压不住了。
面对成本压力,门店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涨价,但牛肋条自助本就依赖高性价比吸引顾客;二是降低食材品质,而这势必影响复购率。无论选择哪条路,几乎都是 " 死路一条 "。
社交平台上,牛肋条餐厅开业就亏损的案例比比皆是,有门店开业 2 个月就亏了 15 万。
仅凭一时的红利入局,将盈利完全寄托于波动的市场周期,这样的生意注定难以长久。
一个 " 完美 " 骗局,
专门收割 " 韭菜 "
" 摆摊卖卤菜,月入 10 万 +" —— 2025 年初,这类创业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泛滥成灾,共同编织了一个草根暴富梦。
视频内容几乎如出一辙:" 两小时卖两三百斤卤菜,月入 10 万元!"" ‘ 95 后’小伙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 10 万元是什么体验 " 等类似的宣传话术,看似草根的老板出镜,配上摊前排起长龙,一大锅卤味几小时就卖完的场景,让不少创业小白心动不已。
但现实很残酷,看似励志的造富神话,其实是这些 " 暴富者 " 们专门针对创业者设计的完美骗局。
据人民日报调查," 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 10 万元 " 的套路环环相扣,一批所谓的大锅卤菜 " 师傅 " 先在短视频平台上塑造草根逆袭人设,再雇人排队制造 " 供不应求 " 假象,最后吸引创业者付费加盟、高价购买配方或课程,完成收割。
有不少上当的 " 韭菜 " 创业者表示,所谓的秘制配方在网上随处可查、实际出摊半天无人问津、线下根本没那么多人消费……
据法制日报报道,河北的一对夫妇被摆摊视频吸引,支付了 2980 元的学费远赴安徽学艺,学成后购置设备、原料开摊,结果连续经营 20 多天,生意始终冷清,日销售额仅五六十元,回本遥遥无期。
速生速死,
低成本、回本快的 " 造富故事 "
最后一个,就是这两年疯狂扩张的 "7 元生烫牛肉米线 "," 鲜切现烫,新鲜看得见 " 的背后是 " 速生速死 " 的残酷现实。
近两年,大量创业者涌入 7 元生烫牛肉米线赛道," 低客单、低成本、高流水、回本快 " 是关键诱因。
首先是低客单、高流水。7 元生烫牛肉米线以 "7 元鲜切吊龙 " 为特色,一碗牛肉米线 15 元,加上小吃、配菜,客单价能控制在 20 元左右,凭借低价吸引大量消费者引发排队,进而营造出高流水的表象。此前,就有不少生烫米线店表示 "50 平米门店,日均翻台超 20 轮 "" 一天营业额 2 万元 "。
其次,低成本、回本周期短。门店大都走极简或市井风,且所需门店面积小、初始投资相对较低。一家 50-80 平米的社区店,总投资在 15-25 万元,有品牌甚至喊出最低 6 万元就能开一家 50 平米的门店。
在相对低成本的基础上,7 元生烫牛肉米线项目往往会重点宣传回本周期短。这种 " 看似好做好赚 " 的错觉,吸引了大量小白创业者盲目跟风,也为后续的 " 速生速死 " 埋下伏笔。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随着门店数量激增,众多问题开始浮现。低门槛让创业者扎堆,广州某商圈 500 米内就有 5 家生烫牛肉米线,主打产品、菜单结构、装修风格等几乎全一样,同质化极其严重,消费者审美疲劳、新鲜感流失。
没有差异化,很多门店开始打价格战,各种低价套餐你来我往,叠加牛肉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最终很多门店毛利率低到 20%,一个月下来赚的钱连房租都不够交,根本活不下去。
其实,7 元生烫牛肉米线这类低客单项目,往往是选址定生死。门店要想维持高流水,必须保证高客流,因此选址尤为重要。
然而,对于小白创业者而言,点位资源恰恰是他们最欠缺的。大量缺乏经验的创业者盲目涌入,在未充分评估市场容量和竞争环境的情况下便仓促进场,既缺乏合理的选址策略,也难以获取优质的点位资源,最后只能 " 贴身肉搏 " 式地密集布局,沦为炮灰。
纵观这四大 " 杀猪盘 " 品类,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低门槛、易复制、高同质化。它们放大了餐饮的 " 易 ",却掩盖了其真正的 " 难 " ——持续盈利的能力、差异化的竞争力、对市场周期的预判力。
餐饮从来不是一场 " 谁快谁赢 " 的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洞察与运营能力的马拉松。没有哪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也没有哪一个品类能靠 " 跟风 " 站稳脚跟。
毫无调查和准备盲目去投入某个项目,那不叫投资,叫赌博。
在此,也提醒广大餐饮创业者:在投身任何一个项目之前,务必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是否真正理解这个品类?
你是否具备差异化的竞争力?
你是否做好了深耕其中而不是赚快钱的准备?
如果无法给出答案,那就需要悬崖勒马。毕竟,大家开餐饮店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成为别人故事里的 " 那头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