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BusinessCars 19分钟前

新能源积分大幅上调,燃油车后路在何方?

新能源政策调整背后,是市场压力的传导。

当消费者为 2026 年调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而烦恼时,11 月 7 日工信部的一纸通知,让不少车企又陷入新的焦虑。

根据通知,要求乘用车企业 2026 年度、2027 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上调至 48% 和 58%。

对于不少车企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确定新能源购置税补贴政策有序退出后,不少人还在等着新的补贴政策的出台,但是最终等来的却是更大的新能源目标。

从 2017 年新能源取积分政策开始实施以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状态,但随着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却发现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多的在一些其他方面,却忽视了最核心的产品力。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突破 50% 以后,如何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有序竞争,成为了新的问题。

十年变革

关于新能源积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3 年,为提升国内燃油车的节能水平,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五部门联合制定《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并且建立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及通报制度。

开启了国内乘用车节能发展的体系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初步发展,为鼓励车企制造新能源汽车,2017 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也就常说的双积分政策。

双积分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根据数据显示这一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 33.5 万辆。

从积分技术标准就可以看出,当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鼓励,积分政策中纯电动车型只需要满足 NEDC 续航 350km 以上就可以获得 5 分的满分,插电式车型只需要满足纯电续航 50km 即可。

随后,2020 年和 2023 年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了大幅的调整,特别是 2020 年的调整,奠定了目前双积分政策的主要方向。

在双积分政策颁布之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确实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但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政府实实在在的补贴发了下去,终端消费者却没能看到新能源汽车的便捷,一方面车价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各种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和国际水平相比。

在 2020 年的修订中,首先是针对纯电车型的,对于续航标准提升到 CLTC 工况下 500km 续航,并且对续航小于 150km 的车型积分降为 1 分。

同时,将纯电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最高积分都进行了降低。

除了车型标准的挑战之外,这一次最大的变革是允许新能源积分进行结转,并且建立积分交易政策,通过经济方式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好的企业进行正向补贴。

政策改革还对未来三年的新能汽车积分比例进行了调整,要求到 2023 年时,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增长到 18%。

在这次政策调整后,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快速发展,根据统计 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符合积分政策的产量达到了 603.6 万辆,较 2016 年增长了 17 倍,百公里电耗也下降了 21.5%。

在收到正向反馈后,2023 年五部委再度调整积分政策,一方面降低单车积分,并对新能源汽车的积分标准进行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大幅提升新能源积分的比例,要求 2024 年和 2025 年新能源积分比例设定为 28% 和 38%。

也正因为新能源积分比例大大幅调整,才有了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根据最新数据,今年前 10 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共售出 1294.3 万辆,占比提升到 46.7%,其中 10 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更是高达 51.6%。

可以说在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车企更加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扭转了此前高补贴不见效果的局面。

新标准,新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向好的状态下,新能源积分政策也迎来了新的调整,根据 11 月 7 日公布的最新标准,要求车企在 2026 年和 2027 年新能积分占比分别满足 48% 和 58% 的比例。

同时,对于积分政策也进行了新的调整,首先是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大于 300km 的车型才能获得 1 积分,小于 100km 为 0 积分,并且对于电池能量密度也进行了规定,必须要能量密度大于 125Wh/kg 系数才 1,低于这一标准的要相应降低积分。

更是对于低温续航衰减低于 35% 的车型给予 1.2 倍的积分奖励,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调整也大致相似,为降低油耗和电耗,并且只给予最高 0.5 积分的统计。

积分规则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还容易解决一些,只要采购高标准的电池和电机,就基本能满足新标准的规定,令车企感到难受的还是积分比例的大幅调整。

根据今年 7 月 3 日公布的《2024 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国内有 52 家企业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其中多数是传统的合资车企。

更有 101 万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和 584.7 万的燃料消耗负积分需要车企解决,按照市场 200 元每分的交易价格,这部分车企需要花费近 14 亿元从其他新能源车企购买积分来填补积分空缺。

负积分一旦无法弥补,工信部将根据规定暂停车企高油耗车型的申报与生产,对燃油车进行限产,这对于车企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像大众、丰田这类燃油车体量大的厂商,如果要满足未来高达 58% 的积分比例,必须要大幅提升纯电动车型的产销规模。意味着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加速推出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型,另一方面可能需要调整产品线,甚至考虑暂时缩减高油耗传统车型的产量。

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合资车企来说,未来两年将会是一场硬仗,不止在产品上要实现新能源转型,更要销量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在新的积分标准下,国内市场应该能在 2027 实现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50% 的目标,新能源汽车将从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真正成为市场主流。

积分政策的调整则是倒逼企业追求更高的技术水平,而不仅仅是满足于低端电动车的规模化。这将促使资源向高能量密度电池、长续航、智能化等核心技术集中,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

可以预测未来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洗牌也会加速。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