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漠影
首款豆包编程模型,来了!
智东西 11 月 11 日报道,今天,字节跳动旗下云和 AI 服务平台火山引擎,发布了豆包大模型家族中的首款编程模型—— Doubao-Seed-Code。这是一款专门面向 Agentic Coding 任务优化的编程模型,并在性价比上实现了突破。
性能方面,在业内多个主流编程测评集中,Doubao-Seed-Code 的得分超过了 DeepSeek-V3.1、Kimi-K2、GLM-4.6 等国产模型,整体表现仅次于当前 AI 编程领域的顶级模型—— Claude Sonnet 4.5。此外,Doubao-Seed-Code 拥有原生 256K 上下文,比 Claude Sonnet 4.5 的 200K 上下文还要高。

同时,Doubao-Seed-Code 是国内首个支持视觉理解能力的编程模型,它可参照 UI 设计稿、截图或手绘草图生成代码,或对生成页面进行视觉比对,自主完成样式修复和 Bug 修复,大幅提升前端开发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字节跳动旗下的 AI 原生 IDE 产品 Trae 中国版已经接入了 Doubao-Seed-Code 模型,Trae+Doubao-Seed-Code 的组合,在权威编程基准测试 SWE-Bench-Verified 中一同登顶 SOTA,实现模型 + 工具的生态闭环。


近日,智东西抢先深度体验了 Doubao-Seed-Code 在真实编程场景里的效用,它不仅能自主规划开发计划、快速搭建前端网页,还能深入数据库进行修改,遇到错误时主动修复、补充注释、优化结构。到这一刻,Doubao-Seed-Code 不再只是 " 写代码的机器 ",而是一个能与人并肩思考、共同创造的开发伙伴。
一、无缝接入 Claude Code,一张截图就能复刻 " 抖音 "
工具兼容性一直是影响 AI 编程模型采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次,Doubao-Seed-Code 在工具的适配上下足了功夫。Doubao-Seed-Code 选择了原生兼容 Anthropic API,无需经过任何转换即可直接 Claude Code。这意味着广大熟悉 Claude Code 的开发者,几乎可以不费任何学习成本地将 API 轻松切换到 Doubao-Seed-Code。

在深度实测 Doubao-Seed-Code 的开发能力之前,我们先来几道 " 开胃菜 "。
小球弹跳几乎已经成了大模型的必考题。Doubao-Seed-Code 打造的小球弹跳不仅符合物理规律,还十分丝滑。同时,模型自主决定新增了一个功能,只要点击小球就可以改变其受力情况,让小球弹跳不再只是无限循环。
我们还测试了模型按照网页截图开发的能力。在上传截图后,Doubao-Seed-Code 可以分析页面布局、视觉特点等,然后逐步搭建网页的核心组件。将结果发送给用户前,模型还会进行功能测试,然后再交付成品。



这些特性,成为 Doubao-Seed-Code 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部署的重要基础。
二、前后端代码都能写,超大上下文可改生产级代码库
实际上,Doubao-Seed-Code 的能力远不止于打造有趣的小程序或网页,它完全可以胜任复杂的一线开发任务。
为了打造更贴合真实使用需求的网站,开发者通常会在提示词中事无巨细地说明设计细节、交互逻辑乃至技术约束。这种 " 精细化指令 " 对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否真正理解用户意图、能否在复杂任务中稳定执行,成为检验模型实力的关键。
在实测中,我们向 Doubao-Seed-Code 一次性发送了超长提示词,希望模型打造一个开源项目分享网站的原型。提示词中明确规定了顶部导航栏、主题展示区、筛选工具等具体组件,还对设计风格提出了详细要求。
模型不仅准确还原了提示词中的设计,还生成了可直接交互的前端页面,页面布局清晰、交互逻辑合理,整体风格与要求中的 " 科技感 " 高度契合。

令人惊喜的是,Doubao-Seed-Code 不仅拥有原生 256K 上下文,可在大型代码库中搜索解决 Bug,还展现出了不错的复杂代码修复能力和操作规范意识。
我们将一个人为编写,含有 Bug 的 Python 文件及相关文件夹交给 Doubao-Seed-Code 处理。它首先能够精确的定位问题,注意到各种报错和风险。

修复代码时,Doubao-Seed-Code 采取的策略是分步骤、增量式的——它每次修改后都会立即验证,确保改动落地。
更难能可贵的是,Doubao-Seed-Code 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法修复,它能理解程序的逻辑和业务需求,主动改进异常处理和输入验证,使程序更加安全、可靠。通过持续的自我检查与迭代,它能够发现之前修复留下的潜在问题,并进行进一步优化。
挑战完前端设计和 Bug 修复,我们还尝试让 Doubao-Seed-Code 深入后端数据库——这将进一步挑战模型的能力边界。
数据库表、字段、关系和约束规则相比前端页面元素更加抽象,模型需要理解不同字段之间的依赖和作用。在设计数据库操作时,如何保证数据一致性、避免冲突和冗余,是一项考验模型推理能力的挑战。
此时,Doubao-Seed-Code 的规划能力派上了大用场,能看到它打造的系统结构清晰,符合真实生产场景对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这样一款在真实生产场景也十分能打的编程模型,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火山引擎表示,为了训练 Doubao-Seed-Code,他们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的 Agent 强化学习训练系统。
数据是智能的重要来源。Doubao-Seed-Code 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了覆盖 10 万容器镜像的庞大训练数据集,并提供端到端沙盒环境进行评测,确保模型能应对多样化、复杂的编程场景。
而模型的训练系统具备万级并发沙盒 session 能力,依托千卡 GPU 集群实现超大规模并行训练,使模型能够在高负载下稳定学习。
通过强化学习优化,Doubao-Seed-Code 直接从任务沙盒反馈中学习,基于这套系统,模型无需蒸馏或标注的冷启动数据,训练路径简洁高效。
下游指标显示,模型在 Multi-SWE-Bench 和 SWE-Bench-Verified 数据集上表现出色,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展现出泛化能力。

除了强化学习训练过程中的设计,火山引擎还为 Doubao-Seed-Code 配备了全量透明缓存能力,上下文缓存可在多轮对话场景中减少重复计算,大幅提升交互效率与响应速度。
配合 Doubao-Seed-Code 的发布,火山引擎同步发布了 Coding Plan。


结语:国产编程模型,走到关键机遇期
近几个月以来,有不少海外 AI 编程模型面临断供风险,这对依赖高性能 AI 工具的开发者和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像 Doubao-Seed-Code 这样的国产编程模型的崛起,正迅速填补这一空白,为开发者提供稳定可控的替代方案。随着国产模型在性能和兼容性等方面的不断优化,其在国内开发生态中的影响力和应用潜力也将日益凸显,为企业和开发者带来更加稳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