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全天候科技 18小时前

美银:“ AI 泡沫论”对芯片股是“真利好”,避免过度拥挤,英伟达被低估

本文作者:董静

来源:硬 AI

对于近期的 "AI 泡沫论 ",美银提出了鲜明的逆向观点:对芯片股是 " 反向利好 ",有助于防止过度拥挤。英伟达存在显著低估,因为股价没有反映真实的增长潜力。

11 月 11 日,据硬 AI 消息,美银在最新研报中称,当前市场对 AI 资本开支的普遍怀疑情绪,非但不是风险,反而是确保该赛道获得持久回报的 " 反向利好 "。这种怀疑论有助于防止板块过度拥挤。

该行认为,近期 AI 芯片股的波动主要源于可修正的宏观因素,而非 AI 支出周期的基本面恶化。事实上,从 AI 配套产业的强劲表现及英伟达的乐观展望来看,底层需求依旧坚实。

美银称,对 OpenAI 宏大计划的质疑更是以偏概全,忽略了真正驱动 AI 投资的是大型科技巨头的防御性战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行业龙头的英伟达,其当前股价并未反映其真实的增长潜力,存在显著的低估。

AI 怀疑论:一个健康的 " 逆向积极 " 信号

尽管上周大型 AI 半导体股票平均下跌了 7-8%,但美银认为,这并非 AI 支出周期出现问题的信号。相反,股价波动更多是由宏观因素驱动,例如对美国政府停摆的担忧、疲软的就业数据、关税动荡以及对 OpenAI 评论的误读。这些都是可修正的短期噪音,而非基本面利空。

真正的基本面信号恰恰相反。报告强调,AI 相关的配套领域表现强劲,例如存储和中小型光模块股票上周上涨了 14%,这表明 AI 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全面铺开。

此外,英伟达在近期 GTC 大会上披露的 2025/26 财年数据中心业务展望,其规模超过 5000 亿美元,进一步印证了 AI 需求的强劲和持续性。

因此,美银认为,普遍存在的怀疑情绪反而有助于市场保持冷静,重申了对 AI 建设核心受益股的 " 买入 " 评级,包括数据中心领域的英伟达、博通、AMD,以及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泛林集团(LRCX)、科磊(KLAC)和应用材料(AMAT)。

驳斥 "AI 支出不可持续 ":巨头们的防御性投资才是关键

市场上一种常见的看空论调是:" 既然 OpenAI 无法为其 1.4 万亿美元的长期承诺自圆其说,那么 AI 股票一定被高估了。" 美银将此观点斥为 " 懒惰和断章取义的论点 "。

首先,OpenAI 的宏伟计划尚未落地,并且会受到电力和数据中心空间等现实条件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当前 AI 支出的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初创公司,而是由盈利能力强大的上市 " 超大规模云厂商 "(hyperscalers)推动。

美银认为,对于这些科技巨头而言,升级到加速计算(从传统 CPU 计算升级)不仅是 " 任务关键 ",更是一种 " 防御性 " 投资。

报告以谷歌为例:其高达 920 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是在 " 捍卫 " 其超过 2000 亿美元的搜索业务领导地位,防止用户流向 ChatGPT、Perplexity 等新兴竞争对手。

美银表示,与此同时,以 OpenAI(拥有超过 100 万商业客户)和 Anthropic(拥有超过 30 万商业客户)为代表的私营 AI 公司正在迅速吸引企业用户,这反过来又会持续对上市的软件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供应商施加压力,迫使它们增加 AI 投资。因此,AI 支出的核心驱动力稳固且强大。

英伟达:并非泡沫,而是价值被低估

报告重点指出,英伟达的股票极具吸引力,其定价仅仅反映了 " 非常审慎的 AI 部署 "。

根据英伟达近期披露的 2025/26 财年约 5000 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订单,美银估算公司在 2026 年的每股收益(EPS)有望达到约 8 美元。

这意味着,一家销售额 / 每股收益年同比增长分别高达 50%/70% 的公司,其市盈率仅为 24 倍,这与市场平均水平相当,可以说是 " 不高的估值 "。

为了进一步说明其潜力,报告做了一个情景假设:

即便到 2030 年,AI 资本支出仅达到英伟达预测的 3 万亿至 4 万亿美元范围的 50%,公司届时的 EPS 也可能超过 40 美元 / 股。这意味着,以当前股价计算,其远期市盈率将低于 5 倍。

美银认为这个数字 " 不合常理 ",并以此佐证其观点:尽管媒体头条充斥着泡沫论,但英伟达的股价实际上是被低估了。

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

提供专业快速完整的科技商业资讯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