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赵子祥
日前,青岛银行 ( 002948.SZ ) 披露了 2025 年三季报,整体呈现 " 盈利端尚可、营收端承压 " 的分化格局,业绩方面,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 39.92 亿元,同比增长 15.54%,但营收增速逐季收敛至 5.03%,较一季度 9.69% 的增速近乎腰斩,第三季度单季营收更是录得 33.51 亿元,同比微降 0.22%,为年内首次单季负增长。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营收增势疲软的背后,青岛银行正面临息差收窄与非息收入疲软形成双重挤压,资本充足率持续回落、资产质量迁徙率走高及合规漏洞曝光等问题同步显现,折射出区域城商行在行业周期下行中的经营困境与转型压力。
营收逐季 " 失速 ",非息收入下滑明显
近日,青岛银行披露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10.13 亿元,同比增长 5.03%;归母净利润达 39.92 亿元,同比增长 15.54%。
然而,拆解青岛银行 2025 年每一个季度的业绩走势,可以发现该行的营收增长动力持续弱化,呈现 " 逐季放缓 " 的疲态:一季度营收增速达 9.69%,上半年回落至 7.50%,前三季度进一步收窄至 5.03%;而单看第三季度,7-9 月单季营收 33.51 亿元,同比下降 0.22%,这是该行今年以来单季营收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换言之,尽管前三季度青岛银行实现营收 110.13 亿元,虽仍保持同比正增长,但增速较年初已 " 腰斩 ";而第三季度单季营收的小幅收缩,也让市场对其全年营收增长的可持续性产生关注。
证券之星注意到,营收增速 " 逐季收敛 " 的轨迹,本质是息差收窄与非息疲软的双重挤压。作为一家利息净收入占比超 69% 的城商行,青岛银行的营收基本盘高度依赖存贷业务,但 2025 年行业性的净息差收缩浪潮,正持续侵蚀其核心收益。
该行净息差从 2024 年末的 1.73% 降至三季度末的 1.68%,新发放贷款定价随 LPR 下行持续走低,而存款市场的竞争又让负债成本难以同步压降。尽管前三季度贷款规模同比扩张 13.34%,但 " 量增价减 " 的矛盾下,利息净收入的实际增长幅度被不断稀释。
非息业务的拖累则更为直接。前三季度青岛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 10.7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 3.5%,核心症结在于理财业务的持续疲软。2023 年因 " 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 " 被罚 605 万元后,该行理财业务的市场信任度尚未完全修复,存续规模同比收缩,相关收入贡献度持续下滑。而三季度债市调整的冲击,又让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浮亏扩大,进一步拉低了非息收入的表现。
" 营收增速的滑落不是偶然,而是业务结构单一的结果。" 金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青岛银行过度依赖息差收入,又缺乏稳定的中间业务支撑,在行业利率下行、资管业务整改的周期中,自然会面临增长动力的断层。"
资本充足指标 " 承压 ",缓冲空间收窄
三季报披露的资本充足率数据,更让市场对青岛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添了几分担忧。截至 2025 年 9 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3.14%、10.18%、8.75%,较 2024 年末的 13.80%、10.67%、9.11% 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单年降幅达 0.36 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滑,直接指向资本补充的紧迫性。作为衡量银行 " 安全垫 " 厚度的核心指标,青岛银行 8.75% 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虽仍高于监管最低要求,但已逼近部分城商行常用的缓冲线。
而从资本消耗的节奏看,2025 年前三季度该行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达 5.41%,超资本净额的增长幅度,反映了 " 资产扩张到资本消耗 " 的循环正在加速。
尽管该行已计划发行 48 亿元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从发行到转股的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短期内资本缓冲空间的收窄,或将对其信贷投放、同业业务等扩张性操作形成约束。
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岛银行 2024 年已被移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同业融资能力与定价权的受限,进一步压缩了其资本补充的多元渠道。
资产迁徙率走高,合规漏洞曝光
在营收失速、资本承压的同时,青岛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合规管理也暴露出更多风险信号。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 9 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 1.1%,较上年末下降 0.04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 41.3 亿元,较年中小幅下降。
不过,三季报也同时显示,该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从 2024 年末的 47.51% 升至 49.82%,次级类贷款迁徙率由 62.37% 攀升至 70.37%,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更是从 54.58% 大幅跃至 73.31%。
这组数据意味着,该行关注类贷款向不良的转化速度正在加快,而已划入次级、可疑类的不良贷款,进一步恶化的概率显著增加。
合规层面的瑕疵则直接体现为监管处罚。2025 年 10 月,青岛银行西海岸分行因通过 " 即贷即收 " 操作虚增存贷款规模,被青岛金融监管局罚没 51.83 万元,两名时任支行行长被警告。
" 虚假放贷 " 的违规操作,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分支机构在业绩考核压力下的短期投机行为,而这并非该行首次违规:2024 年一季度,其曾因 EAST 数据错报漏报、违规放贷等累计被罚 215 万元。
从营收增速的逐季滑落,到资本充足率的持续收窄,再到资产质量的风险暗涌与合规管理的漏洞,青岛银行 2025 年的经营轨迹,折射出区域城商行在行业周期中的普遍困境:依赖息差的业务结构难以抵御利率下行,资本补充的渠道受限制约扩张空间,风控与合规的短板又在规模扩张中被放大。
对于青岛银行而言,后续若想扭转当前局面,一方面需要加速中间业务的转型,降低对息差收入的依赖;另一方面需强化资本补充的节奏,同时补上风控与合规的短板。但在行业竞争加剧、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这些调整能否见效,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赵子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