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芯东西 11 月 4 日报道,9 月 26 日,苏州微纳米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林微纳正式递表港交所。

该公司自 2008 年进入微纳米制造行业,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导者,截至 2017 年已在中国 MEMS 微纳米制造市场确立领先地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 年和林微纳在全球 MEMS 声学模组微纳米制造元件市场的收入排名全球第二。
在全球半导体最终测试(FT)探针市场,该公司在中国境内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所有供应商中排名第四。
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和林微纳是中国境内唯一向海外市场出口半导体最终测试探针的领先企业,亦是中国境内首家实现同轴探针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该公司通过与客户联合研发,成功进入领先消费电子及半导体企业的核心供应链,并将业务拓展至 AI、高性能计算、机器人及 5G 等下游应用领域。
和林微纳今年自 2021 年 3 月起在 A 股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截至今日收盘,最新市值为 73.60 亿元。
01.
上半年收入超 4 亿元,
扭亏为盈
和林微纳创始人是骆兴顺、钱晓晨、马洪伟。
骆兴顺今年 51 岁,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持股 33.33%;钱晓晨今年 49 岁,担任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持股 7.39%;马洪伟今年 51 岁,担任非执行董事,持股 5.19%。



同期,其毛利率分别为 38.1%、20.9%、15.8%、21.1%。





02.
MEMS 声学模组产品全球第二,
半导体 FT 探针国内第一
和林微纳提供三大类产品:MEMS 微纳米制造元件、半导体测试探针、微型传动系统。

半导体测试探针由主要芯片制造商及独立半导体测试服务提供商采购,是封装及测试环节的关键任务消耗品,用于逻辑、存储、模拟、功率及射频(RF)器件,这类器件为 5G 智能手机、AI/ 数据中心计算、网络设备及汽车电子提供支持。
微型传动系统则供应予清洁机器人 OEM 厂商,是家用机器人的紧凑型传动系统,可满足低噪音运行、耐用性及精确运动控制的需求。
2025 年上半年,和林微纳卖出 7.49 亿件 MEMS 微纳米制造元件、561 万件半导体测试探针、775 万件微型传动系统。

按 2024 年收入划分,4 家中国公司位列全球 MEMS 声学模组微纳米制造元件市场前 5 名参与者,其中和林微纳在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它已通过服务 AI、汽车及消费电子终端市场的顶尖国际半导体设计商及制造商的认证,证明具备大规模供应高可靠性产品并实现具有竞争力良率的能力。
按 2024 年收入划分,3 家中国公司位列全球半导体 FT 探针市场前 5 名参与者,其中和林微纳在中国内地公司中居第一。

该公司初期以清洁机器人为目标市场,并计划将业务拓展至无人机及其他消费级机器人平台等应用领域。
针对清洁机器人,和林微纳正研发精密变速箱总成,预期该产品日后将成为其收入的重要来源。
2024 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微型传动系统参与者按收入排名如下图所示:

拟扩大半导体测试探针生产线,
年产 3600 万个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和林微纳苏州生产设施的解决方案设计年产能分别为约 23.20 亿件 MEMS 微纳零部件、0.48 亿件半导体测试探针、0.14 亿件微型传动系统。

该公司计划通过安装配备先进制造设备的灵活生产线来扩大产能,从而实现不同产品之间的快速转产,包括计划建设一条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光学元件的 MEMS 产品生产线,设计年产能为2.4 亿个,预计于 2026 年开始商业化生产;亦计划投资扩大半导体测试探针生产线,设计年产能为3600 万个,预计建设工程于 2027 年完成。
其预计主要通过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为计划的制造产能扩张提供资金。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2025 年 1-6 月,五大客户合共分别占和林微纳总收入的 56.1%、46.9%、54.6%、62.8%。
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6" onclick=''>








结语:实施全球战略,
强化全流程芯片测试链
和林微纳正实施全球战略,以获取顶尖工程人才、紧密联系核心客户并提升供应链韧性。
通过在核心市场设立专业子公司开展业务,该公司已在日本、瑞士、美国及新加坡设立子公司,形成覆盖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网络。
其日本子公司专注于探针卡设计及验证,瑞士子公司则研发超高精度自动化设备,美国子公司服务北美地区客户,新加坡子公司则作为东南亚市场枢纽。
研发方向上,和林微纳聚焦于下一代半导体芯片测试及 MEMS 微纳制造技术,并持续强化从芯片探测到最终测试的全流程芯片测试链:
在半导体测试探针领域,正研发在高电流、高频率条件下仍能保障信号及功率完整性且可实现严格阻抗控制的接口及方法;
在 MEMS 微纳米制造元件方面,正在推进多工艺制造,将冲压金属件、精密注塑结构件及电子元件(包括线圈、磁铁及 PCB)相结合,以提升光学及声学模组的功能密度、可制造性及可靠性。
芯圈 IPO
深度追踪国内半导体企业 IPO;在国产替代的东风下,一批优秀的国内半导体公司正奔赴资本市场借势发展。
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