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10年前共享消费模式,在资本和流量热潮后,只有少数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创业公司坚强存活下来,很多知名项目因为市场需求变化在时代中折戟,也给到今天品牌如何面对潮起潮落诸多启示。
今天我们要讲的衣二三就是一个显性案例。在共享消费高光年代,时尚传媒出身的刘梦媛带着强烈直觉与用户洞察,创立了衣二三,并通过优质的"产品体验"赢得红杉资本、阿里战投等上亿美元融资,引领行业风潮。
可疫情突袭、模式短板暴露、大牌碾压式竞争,这家曾代表"共享时尚"的明星公司业务直接缩水90%,行业公司也几乎集体退场。
多数人选择告别,她却选择直面、复盘并重新出发。"竞争对手实在太大了,我们很难和时代抗衡。但我也做对了两点,一是做了很好的选品和用户体验,二是把特别优秀的人都招进了公司。"
创业公司基础设施、制度体系不如大厂,却可能在大胆探索中改变行业规则。我们发现,衣二三此前其实是个包揽名校人才、专家、跨界资源的"黄金团队",这背后正是创始人发自内心热爱所涌现的感染力和大家试图"改变世界"的抱负。

衣二三关停后,一向乐观的刘梦媛也曾陷入至暗时刻,在漫长煎熬的自我追问中,她最后选择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自己。"以前我觉得世界足够大,自己可以一往无前,后来摔在地上、被人狠狠踩踏,发现也没什么可怕的,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我还能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所以,就像刘梦媛面对低谷总结的,"超越失败去思考,就会获得新的智慧。"如今,她又进入一个全新的赛道探索,打造了实验室钻石品牌Colormond。
如果说衣二三是一次关于"拥有方式"的创新,那么Colormond就是对"拥有意义"的重构。当时下消费者既关注个性化和艺术感的珠宝,同时注重环境可持续性,Colormond就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悦己选择。这也让我们对这个品牌的未来充满期待。

"很多未知就是一场体验。人生很漫长,不要在跌倒的那一瞬间,在很小的点上把自己抹杀。"即便跌落过低谷,但重新爬起踏上新征途的刘梦媛,似乎拥有了更大的智慧和勇气。而这种淬炼,可能就是创业人生更深刻的意义所在。
对话|刘梦媛
编辑|贾梦瑜

刘梦媛:我挺爱当孩子王,不喜欢按常理出牌,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人很早就知道要什么的时候,一定会在其他方面有所缺失。
在职业历程中,我的感性特质被不断放大。一位联创曾说我是90%的感性+10%的理性,我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如此感性驱动,也因此我慢慢有了很强的直觉。
但经营企业需要太多的理性决策,所以我被迫把感性值从90%降到50%,让自己尽量保持平衡。
在具体工作中,选品是我一直擅长的,可我最开心的是参与数据驱动的讨论,比如算法怎么改变产品瀑布流的页面展现、会员生命周期管理等课题。这对我是比较大的挑战,但也特别有意思。
我仍然觉得那个阶段需要更多理性,不过人很难改变原始思维模式,在不需要那么多理性决策的时候,我还会变回直觉驱动的人。
大道至简,曾经有同事用非常逻辑化的方式做了一个复杂的报告,最后得出"某品类是最受女孩欢迎的服装品类"的结论,当时我就很震惊,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一些东西是常识,一些是凭直觉判断,再到更高的层面就是灵性。现在看来,我能保有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让自己在中女阶段还有一些少年之气,是挺好的事情。

刘梦媛:时尚行业的经历确实让我受益颇多。
第一,提高了审美。选品就是衣二三的成功关键;
第二,培养商业思维。当时我们每个idea都要立项,自负盈亏,虽然有平台光环,但更多靠自己的创意和玩法,甚至要搞定广告商,项目组就像小公司在运作;
第三,资源积累。创业公司早期没什么钱,之前的资源就发挥了作用,圈内很多明星、编辑、摄影师都把闲置的好看衣服拿给我们。
当时对手企业的强项更多在企业规模化或长远战略,但衣二三的核心竞争力是能把产品精准打到用户痛点上,这需要直觉和关键洞察,它恰好也是媒体经历带给我的。
我知道用户衣橱里永远缺一件衣服,还能洞察到缺什么衣服,该用什么方式满足,用户又愿意付出什么代价……这都是我和产品最初的甜蜜时段。
浪潮新消费:那衣二三创业后,有哪些东西是你之前未经遇到过的挑战?中间更深的感悟和惊喜又是什么?
刘梦媛:企业做大后一系列的精细化管理,对我来说还是太吃力了。比如人才密度很高,该如何搭建体系让每个人发挥到极致,以及管理庞杂的用户数据……总之随着规模扩大,复杂的管理成了我最大的难题。
过程中我做对了一点,就是把特别优秀的人都招进了公司,但拧成一股绳却很难。现在回头看,我不应该只按照自己的出发点思考,而是要更理解人性。
有些人像我一样,为一件事拼尽全力,也没有期待结果一定得偿所愿。
有的人更适合在有秩序的体系里,做一颗很牛的螺丝钉。但创业公司并没有很完善的基础设施,甚至需要靠他们建设,这样他们在创业公司的体验就不会特别好。
还有一类人从效率出发,希望快速拿到结果。他们会衡量ROI,一年、两年,至多三年,在其他平台收益会不会更多?
令人惊喜的是,衣二三更多还是吸引到了一群气味相投的人,我很难讲这段创业时光是不是给了他们足够的回报,但一定给予了他们内心的丰满。

好的回忆和共识占绝大部分,但不是百分之百。当时的我还需要更多嗅觉去识别、评估能不能给员工想要的东西,给不了就是意见不合,强行感染对方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刘梦媛:虽然衣二三被贴上共享的标签,但它的想象力不仅在共享,更是一种新的服装拥有模式,或者说是在服装传统链条上的变革尝试。
我们当时主要在产品和人才上站住了脚。
首先,产品够吸引人。大家要先想用你,其次才考虑好不好用,就是这样朴素的道理,让我们在选品上一直会花很大力气。
其次,各类人才密度够高。创始人瓶颈是很多公司最后无法克服的问题,而我起初就意识到自己的理性很少,就开始找各种补齐我短板的人才加入。
比如我数学不好,代码技术一窍不通,那我就招聘这里面的牛人。我越不懂,越被这样的人才吸引,自然很想向他学习。抱着这样的心态,你会发现无论多么牛的人都有可能加入你。

大厂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覆盖,我们有可能在某片小天地中改变规则,所以一些细分领域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大家都有一种能"改变世界"的抱负,这是创业公司人才的共识而不是我们一家公司的特点。
浪潮新消费:经历了衣二三的六年起伏,站在当下的节点回看,你对"共享时尚"的哪些判断得到了印证,又有什么样的深刻经验和教训?
刘梦媛:当时的用户需求洞察是正确的,创新服务模式也得到了印证。
但服装租赁在中国,天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服装供应链、电商都超级发达,所以我们发现对手不只是直接竞品,还有大平台的服装玩家。
如果买一件衣服足够便宜,收货速度足够快,退货也足够容易,那衣二三的性价比一定会降低。所以衣二三看似是被疫情打垮,但没有疫情,我们也会面临其他重大挑战。
到现在国内已经没有服装租赁企业了,这种模式目前可能只有在特殊场合才行得通。
比如,普通人很难有10件香奈儿外套,可在年会、旅拍、活动等特定时间有对中高端服装的需求。但从日常场景出发,就有太多服装平台可以轻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竞争对手实在太强大,所以我们很难和时代抗衡。
浪潮新消费:回顾衣二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决策,你认为最遗憾的一次误判是什么?
刘梦媛:当时我们想提高会员费的毛利,所以我决定修改用户规则,这真的是一件特别错误的做法。
用户想用、爱用的产品应该维持一定利润,可提高毛利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涨价。企业可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商品选择等合理涨价,而不是削减服务、让用户体验变差。
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接伤害了用户,也间接伤害了公司。规则修改后,有近2万会员退费。原因就是损失厌恶,毕竟人对损失的痛苦感,远远超过对等量收益的快乐感。
虽然我第一时间出面解释,规则修改后哪些用户权益得到了提升优化,但这很像"打了一巴掌,还有三个甜枣",消费者已经不想听"甜枣",只会声讨为什么收回我原有的权益。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了深刻教训:无论如何,企业都不应该以伤害用户体验换取任何利益。
浪潮新消费:当时衣二三重投入的自建供应链,在控制成本、保障用户体验上发挥的核心价值,是否与当初决策时的预期一致?有哪些可以复用的启示?
刘梦媛:这个决策是对的,用户从中看到了我们对衣二三的重视和决心,才敢更放心大胆使用,但我们把太多新技术放在了规模前。
我们当时有忧患意识,觉得按照当下的增长速度,得"粮草先行",所以投入了不少成本,想把智能化供应链先打造好。
回头看,还是应该把精力先放在提升服装体验上,等企业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再一步步升级会更好。
浪潮新消费:每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大部分会在剧烈变化中折戟,其中少数可以穿越周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衣二三会如何转型或进击?
刘梦媛:我觉得会更聚焦服装本身。
衣服好看、服务好的用户心智是我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所以在用户心智确定的前提下,一定要沿着服装深挖。

虽然不知道哪个对,但核心一定是把服装做到极致,要么死命往上走做好商品,要么死命往下走做好服务,而不是尝试二手奢侈品或饰品这类看似差不多、实则跟用户心智完全不相关的品类。
从租衣服拓展到租包的横向搭配就是我给用户灌输的,他们想的却是你的衣服好,可以租,也可以买。
所以用户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企业变革要基于"用户认为我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展开,而不是"我认为什么有价值"。
企业千万别觉得自己有专业团队,就能用想法教育用户。用户洞察才是最重要的,永远要知道用户想要什么,否则就是自嗨。

刘梦媛:大家愿意相信我,也很爱衣二三,我们觉得它好像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就是这种信念让我们全力以赴。创业公司要打造人才凝聚力真的不容易,但我们做得最好的就是这件事。
团队有多喜欢这家公司,用户都能从产品细节中感受到,每一种字体、图标都能传递情绪,尤其衣二三又是全女用户,用户体验会更细致。
这都不是刻意打造的企业文化,而是天然感染。创业公司基本是创始人文化,通过招首席文化官或HR负责人来建立的只能是制度,不会是灵魂。

刘梦媛:我很认同互补模式,但能力互补简单,人格互补最难。
所以要以人为本,把人格筛选放在第一位。你跟这个人首先要特别合,理念、方向要比较一致,也认可、信赖彼此的人品。比如你敢把公司的银行账户交给他吗?这就能测出你是不是信任这个人。
至于互补的能力不需要达到顶级,超配并没有用。
浪潮新消费:你观察到"越往后女性创业者越少",你认为在管理中要如何发挥女性特质的优势?
刘梦媛:某种程度上,女性优势比男性要大,但面临的困难跟挑战也更多。正因如此,如果用好优势,女性就可以得到更多能量和帮助。
可是有两点比较难克服。首先,想让很多优秀男性听一个女性的话很难,除非你优秀到没边了,能让我赚到很多钱,那我愿意听。
其次,雷霆手段的女性还是比较少,大家经常是软心肠。绝对优秀女性已经模糊了这种边界,成功机率肯定更高。但对于大部分女性,就是像我这种普通人,那都是挑战。
浪潮新消费:目前社会评价体系,其实对女性创业者不太公平,失败了要承受男性更多的诟病。
在衣二三停摆之后的这段至暗时刻,你是怎么走出来的?如何重新理解创业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刘梦媛:我有一个月不敢看手机,害怕看到人身攻击的评论,断网期间,我不断问自己:
这个产品失败了,可这家公司失败了吗?这家公司还可以继续做别的事情,它的价值依然可以延续;
如果这家公司失败了,那你的人生失败了吗?我明天依然活着,我还有无数个一呼一吸间的机会;
即便人最后离开了,能量就终止了吗?也不会,也许因为影响过某个人,你就会以某种新形式继续。
只要你把自己拉远一点看,所有事都是小事,因为它的外部永远有更大的存在。太阳系外还有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未知宇宙,我们不要老钻在那一个点上看。
我当时就在找一些这样安慰自己的思路,让自己从至暗时刻走出来。如果我掉在井里,那我就彻底完了。人生很长,不要在跌倒的那一瞬间,在很小的点上把自己抹杀。
有时候承认自己失败也是一件好事,关键的是要超越失败去思考,获得新的智慧。
很多未知的东西就是一场体验,你虽然不知道终点在哪,但要把终点想得遥远一些,在前进的过程中就能体验到很多新东西,人就会获得不一样的能量。
以前我觉得世界足够大,自己可以一往无前,后来摔在地上、被人狠狠踩踏,发现也没什么可怕的,我还能站起来继续走。
没有哪个人可以一直顺利,如果人一定要摔跤的话,晚摔就不如早摔。

刘梦媛: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而我是一个超级乐观的人,有时甚至意识不到危险和压力,也喜欢鞭打、审视自己。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时间久了已经放下了很多,内心也比较淡然,就算你面对面指着鼻子说我失败也没那么难受;第二,闷在心里真的很难受,说出口的那一瞬其实是放过了自己。
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的周期很长,为什么非得执着此时此刻?不要特别短视,把目光放长看,我还有大半辈子要活,我的孩子都很关心我在做什么事情,说不定Ta还愿意继续帮我发光发热。
所以,人还是要尽可能保护好自己的能量,丧失能量很快,捡起来却不容易。内心的势能一旦不在,再想重新跑起来就会非常难。

但是这个领域,之前也有不少失败的品牌,你如何判断行业波动背后真实需求?衣二三此前的哪些经验和优势,能否复用于这次跨品类创业?
刘梦媛:可以复用的就是对用户痛点的洞察,这也是衣二三一直做得挺对的一件事。
培育钻基本上是生产在国内、需求在国外。由于国内离生产端很近,所以需求也在快速增加,但信息相对杂乱,很难辨别好坏。在这一点上,欧美市场比较成熟,也有数据佐证,所以不需要做特别多的用户教育。
关于国内需求,我最早想的是用户到底愿意买贵的还是便宜的钻石。但这个思维方式不对,不管预算多少,消费者都需要一件性价比更高、能让自己更美的饰品。

这种需求跟预算、用户画像、年龄层关系不大,而是新材料的生产和挖掘模式,改变了长久以来钻石赋予人们的价值体系跟情感定义。钻石变成了消费者能力范围内悦己的东西,而不是等别人花重金宠我的象征。
浪潮新消费:这次创业,人数不多,生长在全新的媒介和行业环境中,为此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路径来做这个新品牌?目前比较笃定的是什么?
刘梦媛:我的路径还在早期阶段。比如海外线下、国内线下高定、国内线上也刚刚开始。
培育钻替代天然钻石的角色到底是几克拉的婚戒、日常装饰,还是高级珠宝?它的形态和心智还在试水期,而用户拥有产品的终极形态会反推渠道、玩法的探索。
但可以肯定的是,培育钻一定是席卷全球的大趋势,现在就是对的进入时点。
珠宝在整个服饰行业的占比很大,而钻石在珠宝市场也很大,所以这是个巨大的市场。等到钻石被彻底革命,不是资深玩家肯定没机会,所以尽早进入这个领域以及做不同尝试,都是好事情。
浪潮新消费:这两年老铺黄金的势头非常猛,大家称它已经做成了中国的第一个珠宝奢侈品品牌,你怎么看待它的发展路径和行业启发?
刘梦媛:这样定义它没有问题。不管是大家对黄金产品的认同还是对奢侈品类珠宝的替代,老铺黄金都很好地利用市场趋势占住了位置。
如果大家认为老铺已经是品牌了,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情。
以往我们很少觉得国内有真正的奢侈品牌,我们有材料、制造,但可能缺少设计和品牌。所以,这时候有成大气候的企业出现是好事情,证明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奢侈品牌。

刘梦媛:它还没有具体定位,也没有商业目的或清晰的路径,就是先轻松一点,跟大家沟通分享的个人vlog。
创始人IP一定不要上来就想着商业化或变现,从简单分享做起,如果大家觉得有意思、喜欢,再去拓展大家能接受的事情。
浪潮新消费:最后,如果给第一次创业,正在走入深水区的年轻人一些建议,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刘梦媛:其实现在创业不太容易。
我也是用两年时间磕磕碰碰,尝试了很多不靠谱的事情,才看到一个可以做的方向。所以创业选定一个能坚持做的事情不容易,如果找不到,那就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一定非得创业嘛。
扫码链接新浪潮!
*本文由浪潮新消费原创,对话刘梦媛,编辑贾梦瑜。欢迎加首席交流官白帆微信(fan_062400),围观新浪潮朋友圈,深度交流资源对接,加入行业创始人社群。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