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多年轻人迷上了这种二次元风格的玩偶服、头壳,把自己变成 " 行走的娃娃 "。
他们被称作 "kig 玩家 ",全称 "kigurumi",这是个日语舶来词,意为 " 把娃娃穿起来 "。就算是身高 1 米 8 的男性,只要定制合适的头壳,也可以把自己变成大眼睛萌妹。
它不属于二次元,也不属于三次元,他们是 2.5D 的存在。和 cos 圈不同,有一种对 kig 的最直观理解:"cosplay 是在用三次元表现二次元,但 kig 是把二次元直接抠到三次元,像是手办一样。"
也可以说,kig 是一种门槛更低的 cosplay ——玩家不需要化妆,他们的真实面孔不被展示;也不需要完美的身材,他们会穿上一层肉色紧身衣,遮盖每一寸裸露的肌肤。这一切都是为了做到隐去自我,还原角色,把喜欢的二次元角色带入现实世界。
在国内,这还是个小众前卫的领域,但价格超过想象。单是一个 kig 娃娃头壳,行业内的均价就在 3000 元左右,头部商家甚至能卖 6000 到上万元。
当过去的小众 ACG 文化把谷子、痛楼赤裸裸地摆在大众面前,眼见二次元赛道入局人增多,市场转向一片红海,但总有一些人狙击到更小众的细分市场,找到新的蓝海。就像这家 kig 头壳定制服务店——偶域 KIGLAND,成立一年多就拿到了奇绩创坛种子轮融资。
年轻人玩的东西,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了。
只要 998
偶域的第一次市场亮相,就给 2024 年的 kig 圈带来了一个轰动的大新闻:998!全场只要 998!这是他们的首个 " 圈内大火 " 的 COSPLAY 头壳——葱绿色双马尾的元气少女。
获得这样一个头壳只需 998 块钱,什么概念?
一位入 kig 坑 5 年的资深玩家洋子告诉我,3000 元是这个行业的基准线。2022 年她买的第一个 BJD 娃娃风格头壳就花了 3000,要是再追求高质量,行业早期河妖工坊的头壳,花 3000 元也只能买到个二手的。她之前在闲鱼上收过一个,到货时头壳还浸着前任主人的二手烟味,晾了很久才散干净。
现在你说 998 全新?很难不怀疑是欺诈。偶域的粉丝群里,不少人也是一直持观望态度,生怕收到质量糟糕的圈钱货。但偶域一边是在私域群内发 300 大额券,早期的几十名购入的用户实际只花了 698 元,一边是承诺为收到质量不合格头壳的用户免费重做,直到每个收到货的用户都能对这不到千元的头壳称赞一声可爱。
这些承诺让那些游走不定的用户也忍不住下单尝鲜,等拿到头壳后,他们的反应也很一致," 这质量 998,要啥自行车?" 偶域的这桩赔本买卖,是被同行骂了很久的 " 装什么白莲花,破坏市场竞争 "。但对普通玩家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哪里来的人做慈善的?"
创始人李明威是个 2024 年刚入行的 00 后。
年纪不大,履历却相当丰富。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他曾是速滑运动员、教练和裁判,给招商银行哈尔滨信息部做过软件外包,做过 web3 创业公司 CTO,干过同人漫展策展人……
一连串的 title,看似和工业设计、快消品毫无关联。但能支撑他做 kig 圈创业的核心身份,还是老二次元。
李明威不仅是老二次元,还是个总先人一步的小众老二次元。2016 年,国内压根都还没普及 " 谷子 " 这个词时,他就在从上海供货商那里进口 " 吧唧 "(动漫徽章),拿回哈尔滨漫展售卖了;2018 年,他就组织过同人社群,成功开展了好几次地方 " 同人 only 活动 " ——这也是今年二次元地方漫展的大热趋势;2022 年,疫情即将解封时,他观察到许久未曾办过线下交流集会的二次元群体蓬勃的社交欲望,就提前开始入局做 cosplay 周边道具。
时至今日,二次元经济早已从一小撮人的娱乐,变成了大众的消费狂欢。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国内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由 2017 年的 2.12 亿人增长至 2024 年的 5.03 亿人,拓展到动漫、游戏、小说等广泛的二次元领域。但其中共通的是,年轻人不想再把对虚拟角色的喜爱藏在心里,而是要光明正大地摆在台面上,将之作为另一种象征个人身份的社交标签。
在这种底层逻辑驱使下,2023 年检索创业新想法时,李明威自然地把目光移向 kig 圈。
他在 2020 年关注到 kigurumi 这个说法,当时展示头壳的博主还主要集中在推特上。他在 " 兔子 " 这家个人店铺定制了自己的第一个动漫风格美少女头壳,以 Remi 为 id 作为最早的一批 vtuber(虚拟主播)在网上曝光,还曾在 B 站带着头壳直播写代码。
这个圈子是有受众基础,但也存在固有问题。目前,大部分头壳制作商还是以小作坊的模式运行,一个小店一个月最多 15 单。头壳制作商产能严重跟不上,还是对标头部的工坊,一些店家的工期在 3 个月到一年半,用户甚至有钱也排不进订单序列。
显然,这个市场还有庞大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做二次元的 " 超级工厂 "
2023 年,李明威刚结束了一家科技公司的全职工作,打算 All in 到 kigurumi 创业项目里,技术搭档马涵也作为合伙人加入。在上海周边,就属昆山工业园区地价低,他在花桥镇租了一间便宜的民宅,从零到一学习制作头壳。
大体上一个头壳有 3 个组成部分,3D 打印的硬质脸壳、手作假发和妆面。
当时最烧钱且费时的问题是,许多个人工坊无法自己制作 3D 打印的脸壳。据他调研,小作坊要把脸壳外包出去建模、打印、喷漆,光是这部分报目表就 1000 元打不住,正因如此,个人 kig 制作者的定价才会如此高。
衡量下来,他决定自学 3D 建模,再找外部工厂做打印,成本能压缩到 200-300 元一个脸壳。包括假发的打版和脸模上妆他也是现学现卖。他们拆了一台缝纫机来做发网,采用 " 古法打版 ",用保鲜膜确定裁切位置;化妆则是一点点从美术线稿练起,学调色。
自然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像是用针缝了半天发网,最后发现别人家都是用磁铁;自己喷漆掌握不好火候,人脸喷得油光锃亮都成了废料。可想而知失败作品极多,到后期,他们连做模具的钱都没有了。这样 " 吭哧吭哧 " 到 11 月,"10 个里面有 1 个能看的。" 但鼓捣一通后,也是成功接到几个订单。
他认识许多同行的小店,生存周期也就在这个区间,每月做个三五单,后来有回去上班的、退圈的,大家四散而去,终究做不长久。
" 这个东西不是说技术有多难,而是要解决生产与灵活多变需求匹配的问题。我不希望这个事情是过于主观或经验化的,我想要的是标准化的。所以我决定还是要认真向创业去做,我们想做能匹配更多需求的‘二次元超级工作室’。"
在 160 度的作业温度下,房间里的室温得有 40 度,冷却只靠一台小米风扇。这段经历让他对空调产生了执念,以至于现在,他的厂房也是整个工业园区里鲜少给员工配备空调的。
他的另一项 " 降本创新 " 是假发。一般在 cos 圈负责假发制作的人叫 " 毛娘 ",毛娘都是凭借对二次元的热爱自学剪裁、染色、喷漆,完全是费时费力的手工活。闲鱼上毛娘平均收费在 500-1000 元,还需要排单等待,工期从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同行做假发,招的也都是懂二次元的毛娘。
但为了效率,李明威是真的招募了专业的托尼老师。在昆山这个普遍月薪 4-5k 的工业城市,李明威给托尼开出了 1w3 的月薪。他聊了 4、5 个本地下岗发型师,光是解释 " 二次元是什么 " 就耗费了很多时间成本。不理解的人很多,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有一位对上电波的托尼想试试这个新岗位。
受过专业洗剪吹训练的老师,现在已经成了工作室的造型总监。他一个下午能同时剪出 5 个头。" 而且这个 kig 头也不会痛,他也不用一直有和客人沟通的压力,对老师来说这工作内容还是更轻松了。" 李明威说。
今年工作室扩容,李明威搬到了昆山一处更大的工业园区。他们占据一整层,周围是做精加工设备、五金回收的,而他们每天搬着一堆卡通大头在楼下打包发货,收获了不少工人讶异的眼光。
在这个小众细分的二次元领域,他们 " 把一家快炒小馆干成了成熟的连锁餐饮 "。
不再昂贵的 " 可爱 "
7 月份," 后浪研究所 " 走访了李明威的工作室,见识到了客户五花八门的定制订单。一份订单通常会附上 4-5 张动漫人物参考图。
这里有几百份出处各异的 ACG 角色的订单、数以万计规模的操作日志,难点在于这些都是 2D 平面动漫造型,要怎么把二次元纸片人高度还原成三维活人呢?
目前李明威正在积极打造一个能够理解 3D 建模与客户需求语义的 AI 模型。未来他们打算引入自研 AI 模型帮助人工做切割,识别出脸型、眼睛眉毛鼻子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参数,让 AI 帮助拆解这种个性化。比如,通过一张平面图的睫毛弯曲度检查,就能推导人物睫毛的占地面积和整体位置。
他的设想是,未来的产品形态可以实现用户一键传图后直接生成可投入生产的工业建模。随着订单量越来越多,AI 训练用数据集也会渐趋丰富,更容易做出一个大众观感上 " 可爱 " 的头壳。
终归,戴上头壳后是否可爱,还是个很主观的概率事件。他能做的只是尽可能拉高这个概率。
每天他们会把做好的头壳照片发给用户,并收到海量客户修改建议,可能精细到——刘海的长度位置不满意,刘海有没有挡住睫毛,眉毛或舌头的形状不满意,眼睛没有神……这是一个千人千面的乙方工作。
李明威也上线过一个能允许用户自由调节五官部位参数的 3D 打印系统,类似高级版 4399 捏脸小游戏。但遗憾的是很快他就收到了大量负面反馈," 这个体验对于用户来说很糟糕,他们希望的是一键传图,就能得到高度还原照片的 3D 建模效果。"
而最近他们的 AI 建模迭代,已经能做到用户给理想图,产品自动完成 3D 建模素体,又省了一道工序。
kig 圈大部分都是男性——以可爱的形象示人,被更多人看见,在二次元社群小圈子里获得更多关注,这方面的需求量并不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女性玩家涌入,在多数头壳店铺的在线群组中里男女比可以达到 2:1。不管壳背后的主体是男是女、是高矮胖瘦美丑如何,戴上 kigurumi 都能变成可爱娃娃。
但在这个以奢侈品逻辑运行的小众圈子里," 可爱 " 是昂贵的,一眼可见的,钱烧得多,就可爱。算个账,定制头壳最便宜 3000 块,算上肉色紧身衣和各种 cosplay 道具,一套成型的 kig 装扮起码在 5000 块。与其说比拼对角色的爱,不如说是在拼财力。
而现在这个被小众贵价产品垄断的圈子里,已经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涌入。
玩家洋子告诉我,入坑的第 5 年,她观察到行业里涌现出了不少中低价位的新店,包括像偶域这样做低价品的头壳制作商出现——2000 元左右,许多始终处于观望状态的玩家也觉得,自己能越过那条心理预算线,购入人生中第一个头壳了。
今年的 bw 漫展,他也发现 kigurumi 玩偶越来越多。以往走一天也就能遇到 3、5 个,这次他们一群大娃娃站在一起拍了个合照,足足 20 多人,统一的大眼睛和扁平化轮廓,她们比普通人更高,更大,更显眼。
在头壳里,人是很安全的。
kigurumi 头壳的视窗开在睫毛上方,一条细细的缝线,待在头壳里密不透风,视野也会受阻。在他们的视野中看不清普通的人,只能看到同高度、同维度的 kig 娃娃们,挂着统一的明媚笑容,一个温暖的世界。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后浪研究所 ",作者:许嘉婧、薇薇子,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