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 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李梦冉
编辑 | 魏佳
转转,终于彻底告别了 C2C(个人对个人交易)模式。
9 月 22 日,转转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全力聚焦 " 官方验 ",逐步关停自由市场。未来用户可以通过 " 寄卖 " 售卖,在 " 官方验 " 上购买。这意味着,转转将从 C2C 模式彻底转向为 C2B2C(个人 - 中间商 - 个人),不再与闲鱼在同一战场厮杀。
在二手市场的赛道上,C2C 模式始终是让玩家们又爱又恨的存在。它能快速聚拢流量,却难破盈利与信任的双重困局。如今,闲鱼与转转这对代表性玩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闲鱼仍选择独守 C2C,只不过,近些年它凭借着 " 赛博黑市 " 般的多元生态持续拓宽边界,从上门喂养到 Cos 委托等服务,跳出了只卖闲置的固有认知。
而转转的退出,也让二手市场的竞争格局悄然生变。闲鱼要应对来自小红书等社区平台的跨界挑战;全力押注重模式的转转,则正式与背靠京东的爱回收,站在了同一条赛道上。
回望 2015 年前后,闲鱼从阿里生态中孵化、转转在资本推动下诞生,外界一度期待着 " 闲置经济 " 能跑出万亿级巨头。然而十年辗转,这个曾被看好的赛道并未跑出绝对的 " 一哥 ",反而走向分化,各自的对手都已换了新面孔,新一轮竞争重新开启。
转转离开与闲鱼的战场
放弃 C2C 这项起家业务,对转转而言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横跨十年的漫长转型。
故事始于 2015 年。由 58 同城联合腾讯孵化成立的转转,从诞生之初便踩着 C2C 的风口,喊出 " 更专业的二手交易平台 " 口号正面竞逐闲鱼。那时的转转对 " 专业 " 的理解带着理想主义:验机服务仅象征性收取 1 元,试图以低门槛建立信任,却忽略了商业上的可持续性:盈利方式单一,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真正意识到 C2C 业务的局限性是在 2019 年。创始人黄炜后来回忆,那是转转最痛苦的时刻:账上资金仅够发放六个月工资,历经四年创业,平台几乎走到 " 要黄了 " 的绝境。而这源于一开始以 C2C 模式对标闲鱼,却忽略了成本。尤其是在 2018 年砸下重金豪赌世界杯广告,却并未换来相应回报。
次年,转转便启动 " 战略性撤退 ":推出 " 官方验 " 服务,从 " 大而全 " 的多品类扩张转向聚焦二手手机赛道,同时合并 B2C 交易平台找靓机。这一步,标志着转转正式从 C2C 向 C2B2C 模式转身。
此后的转转,一边继续转型,一边变得越来越 " 重 ":设立标准化质检中心,加码线下实体店;宣传语从 " 买卖二手手机上转转 " 升级为 " 二手拯救世界 ",试图打造综合型二手电商平台;2024 年,更是通过收购红布林切入奢侈品赛道,进一步拓宽品类边界。
直至 2025 年,转转最终全面关停 C2C 业务,彻底告别起家之路。事实上,C2C 对转转的重要性逐年下降,目前仅占交易总额的 3%,这更像是一场顺势而为的 " 断舍离 "。
另一边,在 C2C 赛道占据主导地位的闲鱼,虽以个人交易为核心,但也在不断试水新方向。例如在 2019 年上线 " 闲鱼优品 " 引入 B 端商家,试水 B2C 业务;2021 年推出 " 验货宝 " 服务,此后又上线 " 急速回收 "(C2B),试图在轻模式基础上补全链路。
不过,从用户反馈来看,不论是验货宝还是急速回收,都未能完全取得用户信任。有卖家称,多次遇到 " 到手刀 ",验货宝挑瑕疵压价,否则就要自行承担邮费寄回和验货宝费用。而对买方来说,确认验货宝后无法退回商品,相当于将判断权全权交由平台,由此滋生的投诉更是不少。可以看出,买卖双方对彼此及平台均有顾虑。
转转彻底退出 C2C 后,闲鱼面临的竞争压力并未减少。近日,同样定位为 " 社区 " 的小红书开启内测 C2C 的 " 快捷售卖 " 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发布笔记或私聊发送商品卡片进行交易。
即便 " 主场 " 正在被更多对手盯上,但闲鱼仍然具备社区优势:它已经突破 " 二手交易 " 的工具属性,从机票代退、上门遛狗等生活服务,到餐厅排队、京腔教学等个性化需求,甚至西安掰馍指导、云南菌菇检验这类地方特色服务,都能在平台找到匹配。" 人类对闲鱼的开发不足 1%" 的调侃,恰恰印证了其生态的独特性。
和这两位 C2C 起家的玩家相比,爱回收的路径从一开始就更 " 重 "。
2011 年成立之初,它就锚定 C2B 回收赛道,2015 年京东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局,通过 " 以旧换新 " 场景为其输送稳定客源与货源。此后,爱回收推出 B2B 分销平台 " 拍机堂 ",2019 年又与京东旗下 B2C 平台 " 拍拍 " 合并,最终业务打通 "C2B(回收)+B2B(分销)+B2C(零售)" 的全链路。
2021 年,其母公司 " 万物新生 " 登陆纽交所,市值一度超过 40 亿美元。然而,由于重模式成本投入高、同赛道对手竞争大、外部政策收紧等,如今市值仅剩 8.33 亿美元。2025 年第二季度,它才实现上市以来真正意义上首次季度盈利,可见这门生意也不好做。
至此,二手市场赛道的分化已愈发清晰,定位 " 社区 " 的闲鱼仍会在 C2C 赛道上深耕,同时面临小红书等新玩家的挑战;转转彻底转身 C2B2C,重投入线下及质检体系;爱回收依靠京东的流量和场景优势,供应链能力强,形成运营闭环。接下来,完成 C2C 切割的转转,和爱回收或将开启下一轮较量。
C2C 是引流器,但不是一门好生意
C2C 模式不缺玩家,闲鱼坚守、小红书入局。转转为何逃离?归根结底在于,该模式是个天然引流器,但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C2C 的核心是 " 个人对个人的自由交易 ",无需平台深度介入质检、定价与履约,门槛极低,也因此具备天然的流量吸引力。以闲鱼为例,截至今年 3 月,其注册用户破 6 亿,月活突破 2 亿大关,在二手交易平台中月活排名第一。平台上甚至衍生出遛狗、技能交换等非交易场景,本质上正来自 C2C 模式的开放性,这也能为后续拓展 B 端业务、增值服务提供基础流量。
但流量对二手平台而言,从来都是把双刃剑。C2C 的 " 非标 " 与 " 分散 " 特性,容易产生交易纠纷,甚至黑灰产,加大了平台监管难度。例如,普遍的卡券代冲服务,可能涉嫌盗刷信用卡套现,而大多数用户并不具备分辨能力。
更大的挑战是商业化。为了维持用户体验,C2C 平台常常陷入抽佣不敢收、广告不敢多的境地。
即使流量庞大的闲鱼也一直困于盈利。2023 年之前,它对买卖双方都未收取交易佣金,主要靠广告收入和增值服务。直到 2023 年 6 月,闲鱼才开始对高频且高额交易的卖家收取软件服务费,针对当月超出收费门槛的成交订单,以每一笔订单实际成交额为基数收取 1%;次年 9 月,闲鱼正式向全体卖家收取 0.6% 的基础软件服务费,单笔最多收取 60 元。
收费一出,争议随之而来。部分用户认为平台收费合理,但也有卖家直言 " 生意更难做了 ",明确表明 " 不包手续费 "。一位从事玩偶代购的鱼小铺商家对「定焦 One」称,虽然她的小本生意手续费并不高,但代购本就靠走量赚取微薄利润," 溢价高的玩偶还能包手续费,但常规款利润太低,只能让买家自己承担。"
这让平台陷入两难:若靠收取交易手续费,会推高用户成本、流失流量;若靠售卖验机、推广等增值服务,又面临 " 用户付费意愿低 " 的难题。最直观的例子是,闲鱼在宣布全面收取手续费后,遭到小红书 " 偷家 ",趁机吸引部分卖家转场。不少用户为了规避手续费,甚至开始脱离平台直款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风险。
相比之下,C2B2C 模式更具商业闭环逻辑。平台通过 " 回收 - 质检 - 转售 " 掌握定价权,核心是 " 低买高卖 ",以 " 赚差价 " 实现可控利润。
当然,这一模式也常被质疑 " 差价过高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的苹果耳机在无损、无瑕疵、正常使用痕迹下,转转回收价格是 900 元,而同平台同款式的二手商品,售价为 1800 元,直接翻了一倍。不过,这也侧面印证了该模式的利润空间。
转转的转型就是典型案例。自 2020 年转向 C2B2C 后,月活用户虽然从 2019 年底的 3500 万直接腰斩至 1507.5 万,但这场 " 断臂求生 " 换来了盈利。2024 年有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已经连续 24 个月盈利,而且盈利状况 " 比爱回收还要好一些 "。
而爱回收的 " 重资产 " 投入也迎来回报,其母公司万物新生在 2025 年 Q2 营收创下新高,达到 49.9 亿元,同比增长 32.2%;全平台二手商品交易量 1030 万单,同比增长 22.6%。其中 1P 自营业务(核心为 C2B2C 模式)营收 45.6 亿元,占比超九成。
事实证明,C2C 能带来流量,却撑不起利润。闲鱼之所以能坚守,是因为背靠阿里生态,盈利压力相对宽松;而对于转转、爱回收这类更加市场化的公司而言,更可控、更能闭环的 C2B2C 模式,或许才是更优选。
万亿蓝海,为什么没有跑出 " 一哥 "?
即便二手市场被视作 " 万亿蓝海 ",但真正扎进这个行业才会发现," 做起来 " 远比 " 看起来 " 难得多。
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24 年度二手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4 年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 6450.2 亿元,同比增长 17.56%;用户规模为 6.6 亿人,同比增长 13.79%。
它将二手电商按规模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上市公司万物新生(爱回收);第二梯队为闲鱼、转转,估值超过 200 亿元;第三梯队包括享物说、回收宝、红布林、胖虎;第四梯队为找靓机、只二、孔夫子旧书网等,估值多在 20 亿元以下。
虽然玩家众多,但行业普遍认为,尚未能跑出真正的 " 一哥 "。艾媒咨询 CEO 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定焦 One」表示,当前二手行业最大的增长瓶颈,一个是商品的标准化问题,另外一个是信任问题。这两个问题相互掣肘,困住了行业发展。
比如同样一款二手手机,因使用时长、磕碰程度、电池损耗不同,价格差异能达到数千元;即便是同一品牌的二手包,也会因五金氧化程度、皮质磨损情况的细微差别,造成价格悬殊。行业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质检标准,也缺乏权威的分级体系,更多依赖平台的自发探索。
例如,转转开设 " 官方验 " 组建质检团队,试图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但执行效果在初期存在争议。2023 年,有博主称同一部手机在间隔不到半小时内再通过转转回收时,转转出具的质检报告从 " 无问题 " 到查出 " 多种瑕疵 "。甚至不同消费者也有各自的评判标准,有人在乎保养程度、有人更看重年份区别,标准难以量化。
标准化难题的根源在于信任缺失。买家担心 " 货不对板 "" 买贵了 ",卖家则怕 " 恶意压价 "" 买真退假 "。
这种天然的不信任,在 C2C 模式下被进一步放大。尤其是,当 C2C 平台开始引入商家后,广告贴大量入侵,更让用户产生 " 社区被异化 " 的反感。如何在自然流量和商业变现中找平衡,是闲鱼、小红书等社区类平台长期面临的难题。
根据 " 电诉宝 "2024 年受理的数据,二手电商领域投诉量排名前八的平台依次为:闲鱼、转转、拍机堂、红布林、爱回收、找靓机、孔夫子旧书网、95 分球鞋交易平台。投诉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退款问题、网络欺诈、货不对板、网络售假五大问题。
不过,对于信任危机,二手平台们已经给出 " 解题 " 方向:用线下门店弥补线上的信任空白。
截至 2025 年 Q2,爱回收线下门店达到 2092 家,规模在行业中领先;转转线下品牌门店数量已突破 1000 家,并于今年 6 月在北京开出 3000 平米的多品类循环仓店 " 超级转转 ";连坚守 C2C 的闲鱼也从去年开始布局线下,闲鱼总裁丁健表示,未来五年计划将线下店拓展至全国 100 个城市。
但这也意味着成本的拉升。张毅指出,线下门店能提供现场交易、增强信任,确实增强了用户信任,也优化了供应链效率,但同时会为平台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爱回收创始人曾披露,一家简易门店的一次性硬件投入为 7 万元,一个门店每月运营成本 3 万元。按照目前爱回收门店数量计算,在不考虑其他成本基础上,光是运营成本每月就超过 6000 万。
押注线下,让闲鱼、转转、爱回收在信任上找到破局的希望,也让二手市场进入 " 重投入时代 "。如何将信任转化为可持续盈利,找到投入与收益的平衡点,仍是平台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 题图来源于转转 APP 微博截图。
第一时间收到精彩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