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创业邦-原创 10分钟前

35 岁,他造出续航 670 公里的电动重卡,特斯拉 Semi 迎来最强对手

公司全称:上海苇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融资轮次:Pre-IPO

产品 / 服务:新能源重卡

创始人:韩文

出生年份:1990

教育背景:威廉姆斯学院学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MBA

作者丨卜松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苇渡科技

无论在演讲台,还是私下的交流中,韩文给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 " 光鲜 " 与 " 自信 "。

现年 35 岁的韩文,高中便赴美留学,被认为属于 " 生而全球化 " 的典型创业者。做了几年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人后,他一头扎进尘土飞扬且看似 " 不性感 " 的新能源重卡江湖。

短短三年来,他创办的苇渡科技(Windrose),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 " 中国速度 ",挑战着全球重卡巨头的传统版图。而苇渡科技 " 踢馆 " 巨头的底气,来自旗下的产品。

苇渡自主研发的纯电重卡,拥有 670 公里的超长续航,实现 3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的兆瓦级快充,将能耗拉低到 1.0kWh/km,不仅在长途运输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也可让物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智利等 17 个国家,苇渡重卡已然拿下多项认证实现合法上路,覆盖五大洲,直接与特斯拉、奔驰、沃尔沃、斯堪尼亚等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

01 拒绝 " 油改电 ",用中国速度布局重卡江湖

" 重卡这玩意儿,看起来一点儿不性感,对吧?"

韩文曾半开玩笑地抛出这个问题。在多数人看来,重卡是粗犷、笨重的代名词,与 " 性感 " 二字毫不沾边,干的都是脏活累活,并没有足够想象力。然而,正是这个看似缺乏高估值潜力的领域,却蕴藏着韩文眼中巨大的商业蓝海。

" 全世界已上市的重卡公司,最小的市值都有 30 亿美元。一个行业里,如果倒数第一名都是 30 亿美元的市值,请问这市场大不大?太大了,只是大家不关注,不 sexy 不代表小。" 在韩文看来,物流是经济的血脉,而重卡则是血脉中最重要的载体。这个庞大而古老的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

近年来,为了达到节能减碳目标,物流企业纷纷花重金采购新能源重卡。然而,市面上大多数由传统卡车巨头研发的新能源重卡,用燃油卡车进行油改电的 " 逆向研发 " 痕迹明显,续航堪忧,充电速度慢,只能在短途运输中勉强支撑,一旦涉及长途干线,便显得力不从心。

而收益是否能覆盖采购与运营成本,是另一个难题。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重卡购置成本高企,6 × 4 牵引燃油车约 40 万元,而配置相近的纯电车型高达 70-80 万元,即便有政府补贴,也仍有不小差距。另外,充电设施密度不足、充电时间长,也限制了长途场景的应用。

在运营环节,运输车队通常会将燃油车、氢能源车和纯电车混合搭配,考虑到补能设施,不同车型各有适配的线路,导致车辆的优化排布也是一大挑战。

这让不少物流企业难以下定决心大规模采购纯电重卡。

2022 年,苇渡科技正式成立,韩文以创始人身份,担任公司董事长兼 CEO。他要做的,是 " 纯正向研发 ",也就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为新能源重卡量身定制一套全新的架构,彻底摆脱燃油车的包袱。

基于用户的期待,韩文为苇渡的定位是 " 全球化重卡 ":" 商用车客户最终希望在苇渡重卡上看到的,是和柴油车一样、甚至更优的经济性。所以,苇渡纯电重卡要比的不是其他的纯电重卡,而是全球所有的重卡。"

02 重构卡车:苇渡的技术底牌与商业野心

在苇渡的研发中心,韩文时常反复强调:" 我们不是在造车,我们是在重构卡车。"

实现重构从来都不简单。创业初期,作为重卡市场后来者的苇渡,想要尽快实现弯道超车,面临技术、人才和市场接受度的诸多挑战。

为此,韩文邀请曾任大运集团商用车总经理的 " 技术大拿 " 陈澔利,加入公司担任联合创始人、总裁、CTO。后者曾主导开发出中国第一台获得产品公告的电动重卡,以及第一台超过 1000 公里续航的氢能重卡。

在陈澔利的带领下,800V 高压平台、729 度电池、满载续航 670 公里、1400 马力,以及曾创下重型商用车世界纪录的 0.2755 风阻,不仅是苇渡旗舰产品 R700 的技术参数,也是解决行业难题的核心武器。

其中,将卡车的满载续航里程定为 600 公里这一档,这个数字是团队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全球各地法规和司机驾驶习惯得出的。韩文解释:" 长途货车司机每开四个小时,都需要强制或主动休息。600 公里的续航,完全覆盖四个小时的行程,司机休息、车也休息,人车同步,能让效率最高,也能消除里程焦虑。"

在充电效率上,苇渡的兆瓦级快充技术做到了 3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是实现 " 人停车停、人走车走 " 的关键,让重卡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

陈澔利还创造性提出了 " 整车能量密度 " 的概念:动力电池总能量与空车质量的比值。整车能量密度越高,意味着在相同的电池能量下,卡车空车重量越低,能拉的货就越多,物流公司的收益自然就越高。

因而,更低的空车重量,成为各大车企削破脑袋的发力点。

R700 的底盘,是全球独创的 " 桁架 + 边梁 " 组合式车架,把 729 度的大电池包全部底置,重心更低,行驶更稳。" 传统柴油车为了传动轴、油箱预留的结构,我们统统不要,这样车身就轻了。" 这种 " 去冗余 " 的设计理念,让苇渡重卡在轻量化上取得了突破,仅底盘、悬架和电驱桥就能减重 650-700 公斤。

据此,苇渡 R700 的能量密度高达 69Wh/kg,超过行业平均的 30-40Wh/kg 水平。

除了底盘和电池密度,苇渡重卡的外形也常常引人注目,流线型的设计酷似高铁车头。" 这东西看起来酷,本质上还是为了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 韩文说," 长途干线运输,风阻是能耗的大头。我们通过创新的单座中置驾驶位、一体化整流罩、电子后视镜等一系列优化,把风阻系数降到了 0.2755。这个数据,现在还没有竞争对手能赶上。" 他强调。

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最终都体现在了能耗。苇渡重卡的能耗低至 1.0kWh/km,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1.8kWh/km,为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运营成本优势。

而在重卡自动驾驶系统方面,韩文用了一个比喻:"L2 是诺基亚,L4 才是 iPhone。"

他认为,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能源重卡所具备的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与真正的 L4 级自动驾驶之间存在本质区别。L4 级自动驾驶需要纯冗余和纯线控的硬件基础,而苇渡科技正在研发的全冗余线控底盘,正是为未来的 L4 级自动驾驶做准备。" 没有好躯体不可能有好灵魂。" 苇渡选择硬件先行,为未来 L4 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打下基础。

谈到对商业模式的理解,韩文坦承,他一直坚持走充电模式,从一开始就否定了换电规模化的论调。

他认为,重卡的使用场景决定了其对补能效率的极致要求,而兆瓦级快充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换电模式虽然在某些场景下有其优势,但在长途干线运输中,其对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电池标准化和兼容性等问题,都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苇渡科技选择聚焦高压快充,是基于对商业可行性和技术成熟度的综合考量。

03 出海:中国重卡新势力的灵活打法

从创业一开始,韩文的目光就不局限于中国。

" 差异化竞争 " 和 " 技术引领 ",是苇渡在出海战略上的两个关键词。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苇渡科技有野心成为新能源自动驾驶重卡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和引领者。

在上述战略驱动下,新能源重卡这盘棋,势必要下在全球。每年飞遍全球、到处旅居的韩文,把目标市场首先定在了强敌环伺,也是最难啃的美国和欧洲。

他找到了几个看似强大、但有缝隙可钻的竞争对手。" 一些欧洲友商,不仅是油改电,电池还在用落后的串联方式,无法满足客户,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他说。

他所指的友商,是以奔驰 eActros 600 和沃尔沃 FH Electric 为代表的欧美电动重卡产品。两者属于是在柴油车型上去掉发动机和变速箱后,再直接加装三电系统的产物,续航普遍在 300-500 公里左右,沿用原版外形,导致风阻大、电耗高,在参数上并不具备与苇渡 R700 直接竞争的实力。

而在全球市场,苇渡最想对标的友商,是一个纯电续航高达 800 公里、电池容量超过 900 度的 " 性能怪物 " ——特斯拉 Semi。

韩文承认,这个对手很难对付,产品力十分过硬,但是并不会影响苇渡的全球扩张步伐。由于 Semi 目前刚完成密集货运测试,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且产能受限,暂时未在美国之外的国家上市和交付,苇渡便凭借优异的经济性和产品力,迅速吃到了市场空白的红利。

" 能做到满载实测 500 公里以上续航的,只有我们和特斯拉。对于需要在全球采购、部署车队的客户来说,特斯拉暂时还没做到,苇渡完全可以代替。" 韩文对此很自信。

这份雄心,正在转化为纷至沓来的订单。嘉里物流、荣庆物流等知名公司,都出现在苇渡科技的客户名单上。

韩文透露,全球前五大物流公司中,有四家都正在采购苇渡的车辆," 从新疆到深圳,从比利时到匈牙利,从美国的加州到亚利桑那州,我们的车运服装、红酒、电脑服务器,几乎无所不包 "。最近,美国的物流客户更是抛出了数亿元的订单,计划于 2025 年底开启首批交付。

在研发布局上,苇渡科技采取了 " 双中心 " 战略:合肥的研发中心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生产基地。

韩文解释说,这就像一个大脑和两只手,大脑在合肥,负责整体技术架构和产品开发;比利时这只手,则更侧重于适应欧洲市场的法规和用户需求,进行本地化优化。苇渡的研发团队中,80% 的成员拥有 8 年以上重卡研发经验,这是一支 " 能打硬仗 " 的队伍。未来三年,他们将继续聚焦超长途运输(800 公里、1000+ 公里续航)、半固态电池版本以及全线控底盘等前沿技术,确保苇渡科技始终站在行业的最前沿。

比利时首相(左)韩文(右)

" 我们和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没有包袱。" 韩文直言不讳。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往往难以摆脱燃油车的思维定式,而苇渡科技作为 " 中国重卡新势力 ",从零开始进行纯正向研发,从而在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

据了解,苇渡 R700 已相继获得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的整车认证,这为他们进入全球最严苛的汽车市场打通了绿色通道。

近期有海外媒体报道,苇渡正在推进 IPO 的相关工作,或考虑先在美股上市,再赴公司的全球总部所在地——比利时二次上市。

韩文将将资本市场的看好,归结为两点:" 一是产品足够好,客户的购买意愿强,二是明年会实现可观的收入规模,并且有机会实现盈利。" 他特别强调,苇渡重卡在全球市场有着 20% 的毛利率,这与沃尔沃、奔驰等国际巨头持平,一些海外市场则更高。

短短三年内,苇渡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不少同行的预期。" 快,既是原因也是结果。" 韩文这样形容 " 苇渡速度 "。这种 " 快 ",并非盲目求速,而是源于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和对客户真实需求的实时响应。

而为了让客户第一时间了解到研发成果和新功能升级,苇渡的工程师通常会和本地销售团队一起去见客户。" 我们禁止自嗨行为,所有的功能都必须戳在客户的需求上,让客户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了哪里。"

韩文计划,苇渡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年销量 1 万台的目标,深度渗透到全球前十名的物流公司。他希望,在苇渡的引领下,新能源重卡最终能够替代运输市场 20% 的燃油重卡。

近年来,重卡市场正在快速走过政策驱动、传统车企主导的 " 油改电 "1.0 时代,以及 " 油电技术共用 "、转向正向研发的 2.0 时代。在韩文的规划中,苇渡未来有机会领先重卡 3.0 时代。"3.0 将对厂商有更高的要求,要做专业的重卡电动化平台,主机厂自研核心系统、智能化服务和全生态解决方案会成为标配。苇渡有信心做好,重塑全球物流运输格局。"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