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谷歌转向 AI 搜索的代表,AI Overviews(AI 概览)这个功能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诸多网站站长、内容创作者、出版商都指责谷歌的 AI 概览正在扼杀互联网流量。现在出版商们更是已经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向谷歌的 AI 概览 " 宣战 "。
AI 概览是由谷歌 Gemini 生成的摘要,会显示在谷歌搜索结果页面的顶部,由 AI 来帮助用户完成信息的筛选、分类、总结,并一步到位给出最终答案。由于不用动脑子也不用花时间,直接参考 AI 给出回答即可,所以用户转向借助 AI 工具来获取信息也是情理之中。
Ahrefs、皮尤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谷歌 AI 概览功能对于搜索结果页面点击率(SERP)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如今一个有趣的现实,是在大洋彼岸的国内互联网行业,百度却并未受到非议。要知道在 2024 年的百度世界大会前夕,百度也推出了 AI 摘要功能,搜索结果不显示传统网页链接,而是通过结构化 AI 摘要呈现相关内容。到了今年,百度方面更是在桌面端和移动端全量上线 " 智能框 "。
早在 2019 年年初,一篇题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曾在网络中引发大量关注,作者在文中指出百度搜索引擎的首页结果,有半数指向了百度自家产品 " 百家号 ",而且其中有部分内容质量低劣或涉嫌洗稿。也就是说,百度正在利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推广自己的产品,中文世界最大的搜索平台变成了百度全家桶的内部导流工具。
放眼当下的消费级互联网,所有场景几乎都被瓜分殆尽,获取信息有微博、抖音、小红书,深度内容有知乎、公众号,娱乐有爱优腾,生活服务有美团、饿了么,软件分发则有各大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因此就使得手机百度的存在感十分稀薄。
不同于曾经去中心化的 PC 互联网时代,在 Web 2.0 以及此前的年景里,互联网生态是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上的信息充分流动,搜索引擎由此也掌握了网友获取信息的渠道。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变了,孤岛化的 App 隔绝了信息的流动,让搜索引擎无法有效获取信息," 遇事不决问百度 " 就变得不灵了。
因此百度为自己开出的 " 药方 " 是百家号,也就是依托搜索引擎打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平台,希望借此来留住用户。只可惜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百家号难当大任,甚至引发了有关 " 百度搜索引擎已死 " 的讨论。相比之下,拥有 Android 操作系统的谷歌则成功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此前知名互联网分析师 Ben Thompson 在阐释谷歌搜索为什么没有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抛弃时曾指出,谷歌对其搜索引擎进行了移动化改造,不再强迫用户点击链接,而是用类似 App 的呈现方式,改善了移动端的搜索体验。这种变化就使得搜索结果更加直观和直接,也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
为应对各种提供垂类服务 App 的威胁,谷歌还祭出金元战术,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初期就优化了广告平台,使得其更适合移动设备。而 AdWords 和 AdSense 等广告产品进行的改进,也是为了适应移动端用户的搜索习惯和浏览行为。换而言之,谷歌用广告主的钱笼络了内容创作者,让他们留在自家生态内,而非将创作阵地转移至 X、Facebook、Instagram、Reddit 等其他平台。
在当年那个轰轰烈烈的自媒体时代,百度几乎是袖手旁边,直到发现内容创作者几乎流失殆尽,才后知后觉地推出熊掌号、百家号来试图亡羊补牢。当内容创作者不再依赖百度搜索引擎的流量分发来赚钱,自然也就对百度的 AI 摘要无感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