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正在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 " 数字守护 " 革命。
2025 年 9 月 16 日至 17 日,这场革命的全球焦点将汇聚西安——202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此启幕,以 "数联古今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为主题,探索数字技术与千年文明的深度融合。
作为十三朝古都与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既承载着文物 " 活化石 " 的厚重底蕴,更肩负着以数字技术激活文化遗产的时代使命。
不光如此,西安作为全国重要科教重镇,凭借雄厚的科教实力,推动文化资源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既通过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 " 活 " 起来,又以新潮方式吸引年轻人传播文化,真正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互相成就。
一方面,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另一方面,也让西安在构建 " 数字文明共同体 " 中扮演重要枢纽角色,不断推动文化遗产从 " 静态保存 " 向 " 动态传承 " 的范式升级。
当然,西安也不乏举办国际会议的成功经验。近年来,西安接连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 - 中亚峰会、中拉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等国际活动,特别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与西安早有渊源——去年 4 月,西安就成功举办过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今年再次选择西安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既是呼应全球数字文明发展趋势,也是彰显大会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的责任担当,更是看到了西安高水平的办会能力。
一是在文物考古方面,实施了西安文物考古 " 一张图 " 全域大数据平台,首次实现全域覆盖,打破以往数据孤岛与资源浪费。同时构建数据采集至服务全流程一体化考古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从 " 资料—资源—数据—资产—价值 " 的深度转化。大数据打破考古壁垒,推动考古资源从" 数据孤岛 " 到 " 价值闭环 "。
二是在文物保护方面。以城墙保护为例,依托 " 数字管理平台 ",实现文保、文旅、防汛、应急四类场景管理一键生成,"AI 城墙大脑 " 如同 " 私人医生 ",为古老城垣的保护与管理注入科技活力。从" 无损保护 " 到 " 沉浸体验 ",西安城墙用数字技术书写了"老遗产新表达"。
三是在典籍活化方面。西安碑林博物馆对《石台孝经刻石》等碑刻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可借助国家图书馆云端平台畅览典籍,更可目睹陕西师范大学用 AI 技术智能修复破损古籍字画的过程;陕西省图书馆《汉书》古籍数据活化平台,以自研 OCR+ 多模态 AI 大模型,能够对《汉书》古籍实现 99% 的识别,破解古籍保护传承难题。从高精度采集到AI 修复,科技让典籍活化 " 有温度、可感知 "。
四是在数智应用方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虚拟数字人 " 姗姗 ",以馆藏 " 塑衣式跽坐拱手俑 " 为原型,搭载 AI 技术服务公共文化教育;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壁画那边是唐朝》项目,以 "AI+3D" 及 VR 算法实现 " 一步入画 ";西安碑林博物馆通过 720 度全景音视频采集与 VR 云展厅技术,打造覆盖馆区的 3D 虚拟展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帝国密码——秦始皇陵》通过 XR 技术带观众 " 穿越 " 至秦陵地宫,更是作为庆祝中斐建交 50 周年活动重要项目首次 " 出海 ",以" 科技 + 文化 " 融合模式探索出文化传播新路径。
保护· 传承:给文化遗产 " 上保险 ",让文明故事 " 传下去 "。
" 保护 · 传承 " 聚焦以数字化促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传播。比如,激光扫描、数字摄影测量这些技术,给文物拍 " 高清身份证 ",像龙门石窟靠它监测病害、提前防护。
论坛以 " 保护 " 为首要任务,探索技术赋能路径,打造文化共享平台,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动能。
技术· 创新:给文化遗产装上 " 科技引擎 ",全球案例秀出数字 " 新玩法 "。
" 技术 · 创新 " 着眼于人工智能、VR、AR 等前沿技术在文化遗产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技术发展的新机遇。比如,虚拟修复、云端共享,让年轻人轻松 get 传统文化,增强认同感。
本次论坛期间,将同步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览展示,充分展现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
产业· 赋能:给文化遗产 " 牵线搭桥 ",推动共商共建共享 " 新发展 "。
文化遗产数字化产业涵盖数字展览、文创、文旅等领域,潜力巨大,如敦煌文创通过数字产品实现文化与经济价值双赢。
" 产业 · 赋能 " 围绕如何将文化遗产数据转化为跨行业创新动力,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
开放· 共治:给文化遗产搭起 " 全球朋友圈 ",携手共享玩出保护 " 新路径 "。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数字化保护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例如,在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过程中,全球多个国家的专家利用数字化技术共同参与,为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因此," 开放 · 共治 " 需要搭建数据共享机制,并完善版权保护体系,通过政策标准建设,保障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是世界的课题,更是全球的责任。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全球合作的不断深化,文化遗产将不再是博物馆橱窗里静止的展品、历史书籍中冰冷的文字,而是能与大众互动、能跨越时空对话、能赋能经济发展的 " 活态文明载体 "。
来源 / 网观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