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网通社汽车频道 14分钟前

长安发布天枢智能品牌 引领智能出行安全新高度

网通社 · 评论 在汽车行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的当下,9 月 5 日举办的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备受瞩目。这场大会不仅是长安汽车展示最新技术成果的舞台,更承载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以 " 新央企 " 身份向行业传递发展信号的重要使命。

作为国民汽车品牌的领军者,长安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先机。此次大会上,长安汽车重磅发布的智能化品牌 " 天枢智能 ",无疑是其 " 新央企 " 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消费者对未来智能出行有了更具体的想象。

从行业背景来看,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化、电动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已突破 45%,中国市场更是以超过 50% 的渗透率领跑全球。

但与此同时,智能化带来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软件故障、数据安全、人机交互风险等新挑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安汽车以 " 新央企 " 的责任与担当,率先推出天枢智能品牌,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主动引领。

不止于 " 智能 " 的全维度体系

当 " 智能化 " 成为汽车行业的高频词,长安汽车推出的 " 天枢智能 " 却跳出了传统认知的框架,它并非单一的技术配置或功能模块,而是一套围绕驾驶辅助、座舱体验、底盘安全三大核心领域构建的全维度智能化体系,如同为车辆装上了 " 智慧大脑 " 与 " 安全铠甲 " 的结合体。

在核心技术层面,天枢智能集成了 62 项关键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研发与实践验证。其中,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技术堪称驾驶辅助领域的突破,它区别于传统驾驶辅助系统被动响应的模式,能够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实时分析路况、识别风险场景。

比如在城市复杂路况中,当遇到行人突然横穿马路、非机动车随意变道等突发情况时,系统能提前预判并做出规避动作,实现了从 遵守规则行驶到理解路况主动应对的跨越。

多模态 AI 大模型则是天枢智能座舱的核心,它让车辆真正具备了理解用户的能力。以往,车载系统往往只能识别固定指令,一旦用户表述不够精准,就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而天枢智能座舱搭载的 AI 智能体架构 One Agent,打通了从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到服务执行的全链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用户说 " 我有点饿了,想找一家适合带孩子吃的餐厅,顺便把外卖点好 ",系统不仅能快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餐厅,还能自动跳转外卖平台完成下单,整个过程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大大减少了驾驶过程中的分心风险。

底盘方面,天枢底盘创新性地采用了三向六域协同控制技术,构建起知险、避险、脱险的全旅程安全防护体系。其中,行业首发的轮胎全状态监测功能更是将安全防护做到了极致细微,它能通过传感器精准识别 0.1 毫米级别的轮胎磨损。要知道,这样细微的磨损用肉眼几乎无法察觉,但长期忽视却可能导致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失控。

一旦检测到轮胎过度磨损,系统会立即向驾驶员发出预警,并自动调整车辆的动力分配和制动参数,从源头上防止事故发生。此外,天枢底盘还搭载了分布式电驱技术,通过对电机的精准控制,实现了车辆动力的灵活分配,无论是在湿滑路面起步,还是在复杂路况下转弯,都能保持稳定的行驶状态。

天枢智能如何化解行业痛点?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安全问题也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硬件故障风险逐渐向软件系统风险转移,风险维度也从单纯的车辆本身延伸到人车交互、车路协同等多个层面。

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2024 年因智能系统故障引发的汽车安全事故同比增长了 18%,其中人机交互不当、软件逻辑漏洞是主要原因。长安汽车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基于 " 主动智能安全,走一步看十步 " 的理念,以 " 零事故、零伤亡 " 为终极目标打造的天枢智能,正针对性地化解这些行业痛点。

在驾驶安全领域,天枢智能的多场景主动安全功能堪称 " 行车安全的守护者 "。

针对夜间行车这一高风险场景,天枢智能研发了黑夜逆光 AEB 功能。要知道,黑夜 + 远光灯 + 行人横穿是夜间行车的致命组合,强烈的远光灯会导致驾驶员视线受阻,往往要等到行人距离车辆很近时才能发现,此时再制动已来不及。

而天枢智能的黑夜逆光 AEB 功能,通过高灵敏度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技术,能比人眼提前 2 秒识别出黑暗中的行人或障碍物,并迅速启动制动系统,将碰撞风险降到最低。在实际测试中,该功能在时速 60 公里的情况下,能成功避免与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发生碰撞,而传统车辆在相同场景下,碰撞概率高达 85% 以上。

高速行驶中的紧急避险,是另一个让驾驶员头疼的问题。当车辆在高速上以 120 公里的时速行驶时,若前车突然遇到障碍物并紧急变道,后车驾驶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追尾或侧翻事故。

天枢智能的增强型 AES 系统,完美解决了这一痛点。它能通过车规级芯片的高速运算,在 0.1 秒内协同控制车辆的转向系统和扭矩分配,确保车辆在紧急避险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行驶轨迹。相比之下,传统车辆的避险响应时间通常在 0.5 秒以上,这短短的 0.4 秒差距,往往就是事故与安全的分水岭。

主动加速防追尾功能则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规避,为行车安全再添一道保障。在日常通勤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拥堵路段,自己的车与前车保持着安全距离,却被后方车辆紧紧跟随,一旦前车突然刹车,后方车辆很可能因反应不及而追尾自己的车。

天枢智能的主动加速防追尾功能,通过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后方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距离,当系统判断后方车辆存在追尾风险时,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小幅加速,拉开与前车的距离,为后方车辆留出足够的制动空间,有效避免被追尾的情况发生。

在智能座舱安全方面,天枢智能解决了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便捷性与安全性难以兼顾的问题。

以往,用户想要调节车内温度、查询导航路线或控制车载娱乐系统,往往需要手动操作屏幕或按键,这在驾驶过程中非常危险。而天枢智能座舱的 App Agent 功能,借助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实现了指令精准识别、服务快速响应。

比如,当用户说 " 把空调温度调低两度,同时打开座椅加热 ",系统能准确理解用户的双重指令,并同步完成操作;甚至当用户说 " 我有点困了 ",系统会自动打开车窗通风、调高音乐音量、开启座椅按摩功能,帮助用户保持清醒。这种无需手动操作、指令自然交互的模式,让驾驶员能够更专注于驾驶,极大地提升了行车安全。

底盘安全作为车辆安全的基石,天枢智能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除了之前提到的轮胎全状态监测功能,天枢底盘还搭载了弹性波 AI 识别技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若底盘受到磕碰,该技术能通过传感器捕捉到碰撞产生的弹性波,精准判断电池的磕碰位置和碰撞能量,并立即启动电池保护机制,如切断高压电路、关闭电池冷却系统等,防止电池起火或漏电。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安全是重中之重,天枢智能的这一技术,无疑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行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爆胎不失控保障功能则针对高速行驶中的致命风险—— 爆胎。

据统计,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 30% 与轮胎故障有关,其中爆胎引发的事故死亡率高达 70% 以上。天枢智能的爆胎不失控保障功能,支持最高 225km/h 车速下的爆胎稳定控制,当车辆发生爆胎时,系统会在瞬间调整车辆的制动力和转向力,防止车辆出现跑偏、侧翻等情况,帮助驾驶员平稳控制车辆并安全停车。

在实际测试中,搭载该功能的车辆在时速 180 公里爆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行驶轨迹,最终安全停下,这一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从 " 智能汽车 " 到 " 智慧生态 "

长安汽车对于天枢智能的规划,从未局限于汽车本身。在发布天枢智能品牌的同时,长安汽车也向外界展示了其从智能汽车到智慧生态的宏伟蓝图,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用无人设备等未来产业,都将成为天枢智能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长安汽车有着清晰的发展时间表,计划在 2028 年实现人形汽车机器人的量产下线,2030 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这款人形汽车机器人并非简单的机器人 + 汽车的结合,而是将天枢智能的 AI 交互技术、环境感知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融入其中。

想象一下,当你开车到达商场停车场后,人形汽车机器人可以帮你搬运行李、寻找停车位;当你购物结束后,它还能提前为你打开车门、调节车内温度。而到 2030 年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将走进家庭,承担起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小孩、处理家务等工作,成为家庭生活的智能助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安汽车已组建了超过 500 人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在运动控制、AI 交互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攻关。

飞行汽车作为未来出行的新形态,也是长安汽车重点布局的领域。长安汽车计划在 2026 年实现首款载人飞行汽车产品发布,2028 年实现量产交付。

这款飞行汽车将融合天枢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航空动力学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具备 " 陆空两用 " 的功能。在地面行驶时,它与普通汽车无异,能灵活穿梭于城市道路;当遇到交通拥堵或需要长距离出行时,它可以展开机翼,实现低空飞行。

为了确保飞行安全,长安汽车还与航空管理部门合作,研发了专门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确保飞行汽车能在指定的低空航线内安全行驶。

在飞行汽车实现量产后,长安汽车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全面开展低空文旅、道路救援、高层消防、能源作业等行业应用的市场拓展与商业化落地。

例如,在低空文旅领域,飞行汽车可以带着游客俯瞰城市美景、游览自然景区,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在道路救援领域,当发生自然灾害或交通事故导致地面救援无法及时到达时,飞行汽车可以快速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提高救援效率;在高层消防领域,飞行汽车可以携带消防设备到达高层建筑的火灾现场,进行灭火和人员救援,解决传统消防设备登高难的问题。

为了支撑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长安汽车计划在全国建立 10 个运营中心,负责飞行汽车的调度、维护和管理,到 2035 年构建起完善的低空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千亿级的低空产业集群。

除了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长安汽车还将天枢智能的技术拓展到商用领域,积极探索无人清扫车、无人农机、外骨骼等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在无人物流领域,长安汽车计划与京东、顺丰等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无人物流市场,目标在 2027 年实现无人物流车的全栈自研和商业闭环。

这款无人物流车将搭载天枢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在城市道路、物流园区等场景下实现自主行驶、自动装卸货和精准配送。相比传统的人工物流配送,无人物流车不仅能提高配送效率,还能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无人清扫车则将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带来新的变革,它能在凌晨或深夜时段,自主在城市街道上进行清扫作业,避免了人工清扫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无人农机则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实现播种、施肥、收割等农业作业的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外骨骼设备则能为工业生产和医疗康复提供帮助,比如在工厂里,工人穿上外骨骼设备后,可以轻松搬运重物,减少劳动损伤;在医院里,外骨骼设备可以帮助残疾人或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长安汽车以 " 新央企 " 的担当,通过发布天枢智能品牌,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更以技术创新为纽带,连接起汽车、机器人、航空、物流等多个产业,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智慧生态体系。

在这个生态体系中,天枢智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汽车品牌,而是成为推动各个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技术引擎。相信在天枢智能的引领下,长安汽车将在未来的智能出行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图 / 文 网通社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