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蓝鲸财经 1小时前

AI 生成内容新规实施后,月入过万的假“孙子”们原形毕露

蓝鲸新闻 9 月 2 日讯(记者 陆鹏鹏)萌娃打工、假孙子叫奶奶、美女帅哥跳舞、老年人飞檐走壁、假靳东嘘寒问暖…… 9 月 1 日起,所有 AI 生成内容都将原形毕露。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下称新规)9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新规明确所有 AI 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 " 亮明身份 "。

萌娃打工、假孙子叫奶奶、帅哥美女跳舞

AI 视频精准收割老年人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AI 生成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呈现野蛮生长之势。大量账号借助 AI 技术博取眼球快速吸粉,短期内完成账号孵化与变现。

例如假孙子叫奶奶、萌娃打工、美女帅哥热舞、老人飞檐走壁,假靳东向中老年用户嘘寒问暖等视频层出不穷。

点开视频,上一秒还是奶声奶气的双胞胎对着镜头喊奶奶,下一秒,画面切到工地,俩孩子穿着工装拖着水泥袋,一边搬砖一边抹汗喊着 " 奶奶,赚了钱给你买营养品 "。

这类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内容,往往精准锁定中老年群体情感需求。

评论区中,成百上千条 " 好孩子 "" 奶奶心疼 "" 太懂事了 " 等留言刷屏。以 "xx 奶奶 ""xx 姐姐 "" 幸福时光 "" 平安喜乐 " 等为代表的老年用户账号频繁互动,纷纷为视频中的假孙子们点赞。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视频提示由 AI 制作,但信以为真的老人大有人在。

随着流量持续攀升,账号购物橱窗中陆续上架的 "xx 清洁剂 ""xx 食品 ""xx 洗衣粉 " 等商品销量迅速增长。

" 老人对这种新的技术根本不了解,认为视频都是真的,三言两语就被他们忽悠了。从他们橱窗里不知道买了多少没用的东西,AI 视频对老年人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不止一位受访者对蓝鲸记者表示,自己父母沉溺在此类视频无法自拔,甚至会把视频分享到家族群。

一天生产百条视频,7 天起号月入过万

蓝鲸记者调查发现,以 AI 生成内容为主的垂直类账号已形成一定规模,且内容类型高度细分。

目前,网络上已有商家提供系统化的 "AI 起号 " 培训服务,宣称 " 五分钟可生成一条视频 "" 七天快速打造活跃账号 "" 半月内吸粉 60 万 ",并承诺 " 单日收益可达 500 元、月入过万 ",以诱人话术招揽学员。

蓝鲸记者联系到多位商家,向他们了解了起号的全过程。

商家表示,起号第一步先要找好定位再批量建号,例如 " 萌娃 " 类视频主要面向老年受众推送,而 " 高颜值 " 的帅哥美女类账号则多针对中年群体。

确认好账号定位后,利用市面上的 Deepseek、豆包、kimi 等 AI 工具,自动生成视频文案或者提示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商家还会提供现成文案,学员只要按需输入即可。

第二步,利用现成的视频文案,配合 SD、EBS、剪映等 AI 生成、剪辑软件批量输出视频。

最后在账号上定期上传视频,上传频率大约一天两条。账号累计一定流量后就可以开始变现。

" 在 AI 工具的辅助下,理论上一天可以创作出 100 条视频,按照上述步骤,最少 7 天便可起号。变现的方式也很多,包括橱窗带货、创作分成、短视频或直播带货、广告变现等,起号后学员单日 500 元不是问题,也能轻松实现月入过万。"

新规实施后多平台上线 AI 标识功能

假孙子无所遁形

事实上,AI 起号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只需掌握基础 AI 工具的操作便可实现内容批量生成。也正因其低门槛特性,吸引了大量用户涌入这一赛道。

不过自 9 月 1 日起,新规正式实施,各平台对 AI 内容的生成也将进一步规范化。

新规提到,用户在发布或传播 AI 生成合成内容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删除、篡改、伪造或隐匿平台添加的 AI 标识。同时不得利用 AI 技术制作传播虚假信息、侵权信息以及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活动。

平台在服务提供者的内容上架或上线时要进行审核,核验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对未标识或疑似生成内容要添加风险提示,从而在传播端阻断虚假信息扩散。

此次新规旨在规范 AI 生成内容,防止虚假信息传播,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新规实施后,腾讯、抖音、快手、B 站等各大平台迅速响应,出台了相关的细化规则。

微信公众平台表示,根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平台会对 AI 生成合成的内容添加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平台也会对可能是 AI 生成合成的内容进行相应提示,以便用户清晰辨识。

抖音上线两项核心功能 ,一是 AI 内容标识工具,协助创作者主动标注;二是 AI 内容元数据标识读写功能,可识别并记录内容的 AI 生成属性。

B 站推出 AI 生成内容标识功能,对未主动声明的 AI 内容,将依据法律法规及社区规则补充添加标识。

微博对系统识别到的 AI 生成内容,将自动添加显式标识与隐式标识,确保内容 " 身份透明 "。

新规实施后,记者发现各平台对 AI 内容的提示有了显著的加强,对以 AI 内容起号的创作者来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有商家对蓝鲸记者透露:" 近期各平台对 AI 内容审核严格,封号情况比较严重。需避免传播虚假信息,侵权内容,不能不经他人允许使用他人的肖像声音,注意素材的版权问题。"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蓝鲸财经

蓝鲸财经

蓝鲸财经,专注财经新闻报道、财经事件解读。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