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蓝鲸财经 36分钟前

半年报中的新三板保险中介困局:7 家机构 5 家亏损,增收不增利“常态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8 月 26 日讯(记者石雨 实习杨硕)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的半年业绩,为观察保险中介行业困境提供了一个清晰缩影。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披露数据的 7 家机构中,虽有超半数营收增长,但 " 增收不增利 " 成为普遍现象,其中 5 家陷入亏损,2 家盈利机构的利润亦大幅下滑。在行业 " 头部集中、尾部出清 " 的大趋势下,缺乏资源与优势的中小中介机构集体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增收不增利,7 家挂牌机构普遍亏损、利润下滑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共有 7 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披露了上半年业绩数据。

整体看来,营收方面,除营收为 0 的昌宏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昌宏保险 "),其余 6 家机构中 2 家营收下滑,利润表现则更为黯淡,共有 5 家机构亏损,2 家盈利机构也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现象。

其中,诚安达保险销售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诚安达 ")营收排在 7 家机构首位,且也是唯一一家营收过亿的公司,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3.1 亿元,同比上涨 23.11%,但亏损额亦排首位,上半年由盈转亏,净亏损 306.84 万元。

" 增收不增利 " 现象并非个例。中衡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中衡保险 ")上半年营收 0.94 亿元,同比涨幅 15.75%,净利润同比下滑 55.44%,毛利率 25.63%,同比下滑近 2%。

创悦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创悦保险 ")上半年营收同比上涨 19.68%。其解释是因加大汽车保险的销售力度,收入取得比较明显的增长,同期净亏损 35.66 万元,较 2024 年上半年的 115.37 万元亏损有明显收窄。

另一家盈利的挂牌机构为润华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润华保险 "),上半年实现 353.6 万元净利润,同比亦有 25% 的下滑,同期,该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2.75%,营收利润双降。

一正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一正保险 ")、润生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润生保险 ")亏损均有所扩大。其中,一正保险净亏损 79 万元,较上年 30 万元净亏损增亏翻倍,润生保险则出现了 137.85 万元净亏损,润生保险营收亦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经济环境及保险年化收益率降低的影响,业务量减少导致。

昌宏保险近两年营业收入始终为 0,其 2024 年半年报解释到," 一是受国家经济环境下行和市场的影响,2024 年保费业务大幅萎缩。二是合作的轿车 4S 店新车保险业务因主机厂家纷纷成立保险代理或经纪公司,垄断新车保险业务,导致我司代理收入大幅下滑。"

" 保险中介机构存在高市场集中度的现象,且近几年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小型机构难以摊销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利润下滑甚至亏损不难想见 ",一家中型保险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道," 从目前情况来看,或成常态化。"

挂牌数量锐减、转型自救维艰,保险中介加速洗牌

在当前保险行业发展与转型的浪潮中,作为关键环节的保险中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与经营压力,行业格局加速向 " 头部集中、尾部出清 " 演进。在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正是一张行业表征的晴雨表。

2016 年前后,保险中介机构积极登陆新三板,至 2017 年时,有约 30 家保险中介机构实现挂牌。" 当时挂牌审批相对宽松,挂牌机构以中型保险中介公司为主,期待在新三板能实现募资 ",一位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指出," 但无论从行业故事还是自身经营角度来说,都难以吸引资本。"

事实上,近年来多家挂牌中介机构试图转型自救,如昔日挂牌机构河北大生泰丰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曾进行经营战略调整,发力于寿险业务,压降财产险业务占比;同昌保险短期内注销 20 余家分支机构,提出探索 " 互联网 + 同昌保险 " 的发展新模式;盛世大联在线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 " 押宝 " 汽车后服务市场,提出打造车险 APP 全流程服务闭环,提供整合服务等等。

转型启动易,落地见效却难,叠加新三板自身活跃度、流动性有限,近两年,新三板保险中介机构陆续摘牌,其中多家机构更是摘牌前已暴露经营不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已不足 10 家,各机构也正面临着各自的风险与难题。记者梳理各挂牌机构半年报来看,主要包括如市场竞争激烈、分支机构的管理协调及发展不均衡的风险、代理人佣金下降、留存困难等等。

各机构也相应提出应对策略,比如对于行业集中度加强,昌宏保险提出,一是升级对业务渠道的维护力度,采取 " 跟跑 " 策略, 在巩固稳定既有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展新渠道,加强对县区车险市场的网点铺设和渗透;二是通过高频次的培训,强化员工的展业技能、从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三是加强招聘力度,引进人才,提高一线员工的占比。

" 中小机构日子并不好过 ",一家人身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指出,若既缺少强势股东支撑,又缺少资源和经营优势,则很难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 压力不只来自于中介机构的‘竞争’,更来自于整个行业和环境。"

据蓝鲸新闻统计,近 5 年,超百家保险中介机构主动或被动离场。业内观点,中小险企生存空间正在持续压缩,圆心惠保首席战略官陈佳向记者分析指出," 一方面,保险公司借助 AI 技术加速拓展直销渠道,对传统中介模式形成替代冲击;另一方面,人身险预定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产品迭代更新,中介机构销售难度与成本相应提高;此外,从需求端来说,客户需求已从单一保险产品转向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传统中介受限于同质化服务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响应市场需求升级。"

当前,润华保险业务主要来源于二手车销售;昌宏保险提出 " 转行 " 体育,亦有机构积极转型,加大科技投入、业务结构优化……最终,新三板中介机构,乃至背后的 2 千余家中小保险中介机构能否趟出转型之路,又会有多少家在亏损中挣扎甚至 " 离队 ",答案并不遥远。

蓝鲸财经

蓝鲸财经

蓝鲸财经,专注财经新闻报道、财经事件解读。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