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70 天实现项目摘地到开工建设
到 20 天完成签约至开工的 " 闪电速度 "
从解决 " 卡脖子 " 难题的技术突破
到年产值数十亿的产业集群崛起
经开区这片 " 北跨 " 热土
正以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企业扎根生长
速度背后的 " 服务密码 "
" 作为外地企业,落地西安曾让我们心里打鼓,没想到从项目入区开始,经开区就全程护航,70 天就实现了从摘地到开工建设。" 站在天大钒业高纯度中间合金研发生产项目工地前,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娟的话语里满是感慨。这个总投资 3.5 亿元的项目,将年产 1000 吨高纯铌、钽等关键材料,满产后年产值可达 4.7 亿元。
这样的 " 经开速度 " 并非个例。德国依必安派特集团的亚太研发及风机制造中心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 20 天,今年 9 月将建成其全球最大的单体生产基地;美兰德碳基复合材料项目自 2023 年 11 月开工后,3 个月就实现办公楼及厂房主体封顶,预计今年 10 月投产;百事食品完成用地审批仅用 38 个工作日,中粮可口可乐从签约到开工耗时 34 天 ……
把土地报批的 " 黄金期 " 变成服务企业的 " 加速期 "。通过深化 " 告知承诺 + 预审批 " 模式,市区两级规划、住建等多部门提前介入,协助企业勘探土地现状、提供设计辅导,用 " 提前筹备 + 容缺受理 " 的组合拳压缩审批周期。西安经开区这种 " 保姆式 " 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西安彩晶光电行政总监郭计化对此深有体会:" 从产业政策到税收优惠,从资金扶持到配套建设,经开区总能想在企业前面。周边医院、学校齐全,员工安心,我们才能专心搞研发。" 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彩晶光电成功实现光刻胶关键材料 "100% 国产原材料 +100% 国产设备工艺 ",攻克了集成电路产业的 " 卡脖子 " 难题。
产业链上的 " 共生密码 "
在智德电控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新能源商用车控制器正源源不断下线。这家 2019 年成立的企业,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200%,市场份额超 10%。" 我们能快速成长,离不开经开区完善的汽车产业链生态。" 公司董事长李司光说,作为陕汽集团重点打造的电驱动核心企业,智德电控每年带动上游供应商配套超 2 亿元,成为产业链 " 补链强链 " 的关键一环。
这种 " 龙头引领—配套成链—园区集聚 " 的模式,在经开区已形成良性循环。以汽车产业为例,围绕吉利、陕汽两大 " 链主 ",聚集了 30 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和上百家配套企业,整车产能达 60 万辆;电子信息领域,龙腾半导体、华天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半导体产业链,43 个创新研发中心拿下 660 项专利;新材料产业中,天大钒业、优耐特、美兰德等企业各展所长,构建起从原材料到高端装备的完整链条。
西安辰安电气的成长轨迹更具代表性。18 年前落户经开区时,它还是家不起眼的小企业,如今已成为国内风电领域的 " 排头兵 ",手握 40 余项核心专利,其 10.5kV 高压双馈电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土地批复到政策扶持,从金融对接到市场开拓,经开区总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公司副总经理居荣说,新建的 25MVA 大兆瓦电机实验平台,不仅能给自家产品 " 体检 ",还能为全行业提供服务,实现了从 " 制造 " 到 " 制造 + 服务 " 的转型。
温度里的 " 成长密码 "
" 员工反映厂区外道路没路灯,夜班不安全,反馈后一周就解决了。" 依必安派特供应链总监党若雯讲述的 " 点亮工程 ",是经开区服务细节的生动注脚。这家全球风机行业的 " 隐形冠军 ",2019 年投产以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2024 年产值达 12.5 亿元,其明星产品 EC 节能风机气动效率达 80%,能帮商用楼宇实现近 50% 的电费降幅。
在经开区,这样的暖心服务无处不在。优耐特公司建设稀有金属高端装备项目时,曾面临供地周期紧的难题,管委会领导带队现场办公,最终如期交地。" 从政策扶持到生产要素保障,经开区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公司总经理张卫刚说,这个总投资 12.2 亿元的项目,达产后产能将是原来的 5 倍,年产值达 16.9 亿元,将成为西部最大的稀有金属高端装备基地。
为让企业 " 兜里有粮、心里不慌 ",西安经开区搭建起全方位助力体系: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 0.5 个工作日,效率提升 40%;152 项高频事项实现 "15 分钟便利办 ",政策 " 免申即享 " 覆盖 60%;推动债券发行、搭建融资平台,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种 "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 的服务理念,让企业能心无旁骛搞研发、拓市场。
热土上的 " 未来图景 "
行走在泾渭工业园,天大钒业的厂房正在崛起,其生产的高纯铌、钽将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高端领域;渭北工业园里,美兰德公司的碳基复合材料项目即将投产,产品将助力光伏、半导体产业发展;彩晶光电的光刻胶项目工地,桩基工程正有序推进,未来年产 1.5 万吨的产能将打破国外垄断 ……
这些项目的背后,是经开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三大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开区 383 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1416.18 亿元,同比增长 28.0%;规上工业增加值 169.80 亿元,同比增长 17.0%,居全市第一;工业投资 92.36 亿元,同比激增 62.86%,预计增速全市开发区第一。
" 选择经开区,就是选择了机遇与未来。" 这是采访中企业负责人的共同心声。从解决 " 卡脖子 " 难题的技术突破,到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生态优势;从 " 极速上马 " 的项目落地,到 " 保姆式 " 的贴心服务,西安经开区正以营商环境的 " 软实力 ",筑牢产业发展的 " 硬支撑 ",为西安 " 工业强市 " 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夜幕降临,泾渭、渭北两大工业园的车间依旧灯火通明,生产线不停运转,物流车往来如梭。眼下,天大钒业的厂房即将建成,美兰德的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彩晶光电的工地正加足马力推进 …… 一个个项目加速落地,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这片热土上的发展活力正持续迸发。
上半年亮眼的增长数据,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持续完善、服务保障精准到位,西安经开区还将有更多项目扎根、更多产业崛起,以实打实的发展成效,继续为西安 " 工业强市 " 战略筑牢根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来源 / 起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