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财报季,金融科技公司交出了不错的答卷。8 月 25 日,经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嘉银科技、小赢科技、宜人智科 6 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均已发布 2025 年二季度财务报告,合赚 44 亿元。从业绩表现来看,大多报喜,营收、净利润多数双增,不过行业整体分化仍存。在营销投入加大等因素推动下,大部分机构贷款规模冲破 " 瓶颈 " 实现增长,资产质量有所改善,机构在客群管理、智能风控能力提升等方面初见成效。
上市金融科技公司 2025 年二季度业绩陆续发布,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6 家公司中,多数机构营收、净利润均同比增长,且增幅不小。
其中,奇富科技以 52.16 亿元的营收与 17.31 亿元的净利润位居首位,同比增幅分别为 25.4%、25.7%," 行业龙头 " 地位仍在;信也科技二季度实现营收 35.78 亿元,同比增长 12.9%,净利润 7.51 亿元,同比增长 36.3%。此外,小赢科技营收 22.73 亿元,同比增长 65.6%;净利润 5.28 亿元,同比增长 27.1%。
乐信和嘉银科技同样表现出色,净利润均超 5 亿元。其中,嘉银科技营业收入 18.86 亿元,同比增长 27.76%;乐信总营收 35.87 亿元,虽同比下降 1.5%,但净利润同比大涨 126%,报 5.11 亿元。宜人智科二季度总净收入为 16.521 亿元,同比增长 10%,净利润为 3.575 亿元,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
二季度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业绩可圈可点,背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机构的增长推动力有所分化,在财报呈现上也有不同侧重。
乐信电商板块运营起量。二季度分期电商平台 GMV 达 20.29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9.33 亿元大幅增长 117%。
"2025 年上半年业绩符合公司预期。" 奇富科技方面则表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包括:多元化获客策略,通过深化与短视频、电商、出行、外卖等多元场景的合作,提供了便捷的借款体验嵌入式金融渠道的显著增长;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 ABS 发行能力,上半年 ABS 发行已接近 2024 年全年水平,且发行成本进一步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不断迭代风控策略和模型,优化风险指标等。
信也科技海外业务成为亮点。其二季度国际业务交易额突破 32 亿元,同比增长 39%;营收近 8 亿元,同比增长 41.5%,占集团总营收的 22.3%。截至二季度末,海外累计服务用户达 870 万人,业务布局持续多元化拓展。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评价,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二季度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在于,信贷需求回暖、风控模型优化带动资产质量提升,以及资金方合作深化带来的资金成本下降。同时,头部平台在存量运营上的精细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带动用户复借率上升,又叠加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共同推高了利润。
贷款规模扩张
卷电商、卷科技、卷出海……事实上,从财报数据来看,众多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业绩增长的根本,仍在于贷款规模的扩张。
例如,小赢科技称,营收增长主要是由强劲的借款人需求以及增加的营销和借款人收购投资推动的贷款便利化数量显著增加。
宜人智科财报同样显示,二季度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14.896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人民币 8.51 亿元增长 75%。这一增长归因于对小额循环贷款产品的持续需求,以及现有借款人中不断增长的重复借款率。金融服务收入占总净营收的 90%。
乐信营收同比小幅下降,亦是受信贷板块变动影响。二季度乐信贷款撮合和服务收入(贷款相关)11.31 亿元,2024 年二季度为 14.33 亿元。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表外贷款的 APR(年化利率)下降以及提前还款行为增加。
近年来,不少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经历了高速扩张后,开始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许多机构在报告期内加大了营销投入以维持助贷这一核心主业的稳定增长。嘉银科技二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报 7.11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增加 46%;乐信、信也科技在营销获客上的支出均超 5 亿元。
" 公司持续拓展多元化获客渠道,尤其专注于嵌入式金融布局。二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为 6.63 亿元,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是将更多资源分配到嵌入式金融和信息流广告上,以获取更有效的潜在客户。" 奇富科技说道。
从资产质量来看,各机构数据有进一步改善趋势,90 天以上逾期率多在 1.12% — 1.97% 之间。在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的长久博弈之间,近年来尤其对于头部助贷平台来说,已初步探索出 " 平衡之术 ",如客群上浮战略、升级 AI 风控体系等。然而,这项考验一直都在。
王蓬博指出,资产表现普遍改善,逾期率稳中有降,这背后既有宏观经济企稳、居民还款能力恢复的行业性因素,也得益于机构自身在客群分层、动态定价和智能风控上的持续投入。但机构还需要警惕部分区域性和长尾客群的信用风险累积,尤其在共债监测不充分、催收合规压力加大的环境下,机构仍需强化贷中干预力度。
在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看来,尽管逾期率都得到一定改善,但部分依赖高息贷款的机构其风控压力明显高于通过 AI 加持下稳健扩张的头部企业。因此,在监管趋严、技术兑现时差、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等挑战下,行业压力仍存。
加码 AI 主攻精准风控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二季度,金融科技行业的 "AI 军备竞赛 " 纷纷升级加码,多家公司在 AI 风控或智能降本上实现关键突破。
二季度,信也科技研发投入近 1.3 亿元,同比增长 8.2%。在风控领域,升级了针对深度伪造等复杂 AI 欺诈的防御体系,检测准确率达 98.8%。自研视觉 AI 可精准分析背景纹理、资料真伪及像素级异常,对伪造图像的识别率达 95%。
"AI 大模型、智能体正重塑乐信业务流程,成为推动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升级的核心引擎。" 据悉,乐信自研 AI 智能体季度内有较大进展,上线 50 个 "AI 智能体岗位 ",带动经营、运营效率提升。
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公司对于 AI 的应用除传统的客服、电销等之外,一方面主攻贷前的用户精准画像,提升风险决策效率及额度价格策略的精准性;另一方面聚焦贷后从案件分配、催收作业到用户经营、代扣策略实现全流程 AI 赋能,驱动贷后回款效率显著提升。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评价道,人工智能已成为金融科技公司提升风控效率、增加授信匹配度、优化体验的抓手,大模型风控与智能催收等属于 AI 应用相对成熟的场景。结合二季报看,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嘉银科技在风控模型准确率、阻断黑灰产模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进展,也有机构进一步深化智能体、AI 客服等场景应用,推动业务质量的不断精进,为自身信贷业务提质增效。
当科技实力成为头部、中部助贷平台的突出优势与立足之本,对于 AI 的押宝,已成众机构的必选项。" 公司将持续投入资源推动 AI 在信贷服务链条中的应用。" 奇富科技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乐信称,今年内,AI 智能体岗位将扩展至 100 个以上,覆盖辅助策略优化、催收质检及决策提效等场景,推动风险管理精准性升级,为长期发展铺设安全垫。
值得一提的是,10 月,业内最为关注的 " 助贷新规 " 即将落地。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通知,针对互联网助贷模式,新规从贷前、贷中、贷后等各重点业务环节,全面提出规范要求,包括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要开展差异化的风险定价,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另外,新规明确将增信服务费纳入综合融资成本,禁止变相收费,并推动利率与风险匹配。在业内看来,这有助于遏制中小平台通过高费率获取收益的短期行为,而头部平台凭借规模效应和合规能力,能更高效地控制成本,通过差异化定价维持竞争力。
" 预计助贷新规将加速行业出清,推动持牌经营与资金方深度协同,长期看利好合规能力强、技术壁垒高的头部平台,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王蓬博预测。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董晗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