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柒财经 08-25

“卡王”迟暮,招行信用卡多重压力待解

提起招商银行信用卡,那可是 " 圭臬 " 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发卡量、持卡人数还是场景生态构建,其始终处在行业领先地位。

不过,伴随着宏观经济深度调整,以及花呗、白条等互联网贷款产品冲击,用户使用习惯改变等,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也和绝大多数同行一样,渐渐活成了时代的 " 眼泪 ",并在财务层面具象。

卡、户双缩

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正呈现出发不动也刷不动的困局。

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末,该行信用卡流通卡 9685.90 万张,流通户 6944.09 万户,相较 2023 年末,分别减少 25.91 万张、29.95 万户。

卡、户双缩,同步反映在交易额与收入表现上。

2024 年,招商银行实现信用卡交易额 44,185.59 亿元,同比下降 8.23%;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 885.08 亿元,同比下降 2.46%。而信用卡利息收入 643.56 亿元,同比增长 1.32%;信用卡非利息收入 241.52 亿元,同比下降 11.30%。

事实上,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萎靡早有迹象,且已持续三年。

2022 年、2023 年,招商银行流通卡分别为 10271 张、9712 张,对应信用卡交易额分别为 48362.39 亿元、48149.67 亿元。

作为面向 C 端的重要 " 抓手 ",信用卡业务的疲软,对招商银行的 " 金字招牌 " ——零售分部产生负面影响。

2024 年,招商银行零售分部录得收入 1968.35 亿元,同比微增 1.29%,但税前利润却背道而驰,同比下降 9.28% 至 906.44 亿元,相当于一年少赚约 93 亿元。

增收减利,导致招商银行零售板块的税前利润占比从 2023 年的 58.35% 缩小至 2024 年的 50.74%,逼近 50% 的临界点。

图源:招商银行财报

背后,则是信用卡业务带来的另一重挑战。

2024 年,招商银行信用卡新生不良贷款 393.75 亿元,对比 2023 年增加 6.65 亿元。

新生不良贷款对银行税前利润的蚕食是直接且显著的,主要通过 " 信用减值损失 " 这个科目来体现。可以简单理为是银行预估一笔贷款可能收不回来,从而提前从利润里拿出一部分钱当做风险准备。

更直观的指标是,2024 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不良率 1.75%,与上年末持平,但远远高于公司整体水平的 0.95%。

拉长时间轴,2018 年至 2023 年,其信用卡业务不良率从 1.11% 抬高到 1.75%,2022 更是达到 1.77%。

数据来源:招商银行财报

概而言之,当下,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不良率呈快速上扬,资产质量被迫承压。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一季度,招商银行交出双降 " 答卷 ":营收 837.5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3.09%;归母净利润 372.9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08%。

更多糟心事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信用卡业务的 " 低谷期 ",招商银行却在近期给自己狠狠补了一 " 刀 "。

7 月初,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宣布自 9 月 1 日起,对已发行的银联 -Visa 双标高端磁条卡陆续更换为芯片版产品,相关政策随之变化。

涉及到经典版白金信用卡(以下简称 " 经典白 ")的年费优惠规则,新附件了两个条件:当年主卡消费满 18 万元,附属卡消费满 10 万元。

图源:招商银行信用卡公告

也就是说,升级后的 " 经典白 ",若想继续享受年费优惠,需要在原先 1 万积分的基础上,满足 " 当年消费满 18 万元 ",平均下来,每月的交易额要达到 1.5 万元;附属卡一并调整。

新规让众多 " 经典白 " 持卡人无法接受。" 一年刷够 18 万元,太不现实了。" 在北京工作的 Luna 称," 想象一名月薪 2 万元的北漂,年薪也就 20 多万元,刨去房租、吃饭、交通等刚性生活开支,还剩下多少?招商银行这是想钱想疯了吗?"

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用户吐糟," 现在银行都上赶着给用户办信用卡,又是送自行车,又是送行李箱的,招商银行这是什么‘骚操作’?"

某业内人士向柒财经表示," 招商银行信用卡此举可能会引发不满和注销潮,短期内或流失客户,并削弱品牌口碑。"

除此之外,客户投诉高发也是招商银行信用卡的一大顽瘴痼疾。

黑猫投诉平台上,输入 " 招商银行信用卡 " 关键词,出来的词条高达 33000 多条,在同业赛道遥遥领先,投诉集中在随意扣款、欺诈消费、息费过高、暴力电催、虚假宣传等问题。

图源:黑猫投诉

比如,有用户写到:名下办理的招商银行信用卡自使用以来 , 于今天才发现收取了循环利息和违约金,该行未提前告知类似费用;

一名听障人士抱怨:在本人无法接听电话的情况下,招商银行信用卡从未有人员与之进行文字交流。2025 年 7 月 27 日,突然来了好多催收短信,不仅恐吓、威胁,还私自联系其他第三人,扬言 " 后续还找你 "。

类似的案例媒体也有报道。

2025 年 3 月底,上海市民胡先生不堪忍受招商银行信用卡的 " 狂轰乱炸 ",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后经法院调解,胡先生当庭收到被告方的道歉,并在事后获赔精神抚慰金 5000 元。

该事件一度冲上热搜,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此前 2023 年 5 月,杭州市民金先生爆料,称他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一项 " 增值服务 " 被多次扣费,而这项服务实际上早于 12 年前就被招行私自开通,自己妥妥当了 " 冤大头 "。

时代的 " 眼泪 "

招商银行信用卡 " 遇冷 ",并非个例。

2024 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 559.1 亿元,同比下降 5.91%;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为 406.59 亿元,同比下降 7.03%;广发银行个人银行及信用卡业务营收为 313.5 亿元,同比大降 16.3% ……

光大银行的状况似乎更糟糕。

2024 年,光大信用卡收入跌破 400 亿元至 331.56 亿元,对比 2023 年,整整少了 99 亿元,跌幅高达 23.0%。

银行境遇的背面,是大盘散发的阵阵 " 寒气 "。

根据央行公布的《2024 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 2024 年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共计 7.27 亿张,较 2022 年末减少 8000 万张,较 2023 年末减少了约 4000 万张。

这已经是信用卡总量萎缩的第三个年头,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该数字分别为 8 亿张、7.98 亿张、7.67 亿张。

数据来源:央行《2024 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进入 2025 年,滑坡仍未止住。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量为 7.21 亿张,较 2024 年四季度末再度减少 600 万张。

信用卡的极速 " 冷却 ",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当宏观经济告别大开大合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用卡容易滋生不理性消费,加剧债务膨胀,以及由于不能按时还款、忘记还款等,造成个人征信不良,波及正常生活。

因此,部分用户会决定注销信用卡,或者注销多张中的几张,只留一张额度最大的。

另一方面,花呗、借呗等强势崛起,凭借更宽松的申请条件、更简单的操作流程,即买即付的全闭环服务,叠加花样频出的免息活动,又给信用卡生意添加了不小的负重。

在深圳某大厂工作的 90 后白领黄欣坦言,从来没有开通过信用卡," 淘系下单有‘花呗’,京东剁手有‘白条’,蹲直播、点外卖有抖音‘月付’和美团‘月付’,选择这么多,早已不是非信用卡不可了。"

但对银行而言,虽然信用卡业务面临重大挑战,却是再难也得硬着头皮攻的 " 阵地 ",拓客更是丝毫不敢松懈。

据柒财经观察,最近一段时间,各大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动作频频,以线下地推为主,瞄准商场、写字楼、小区,乃至菜市场等人流聚集的场所全力出击,试图通过包括送礼物、送积分、提额度、免息等种种 " 送温暖 " 举措吸引用户办卡。

图:柒财经实拍

毕竟,身处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调,信贷需求不足、减费让利加码的复杂大环境里,相比公司贷款,信用卡业务虽小,可仍算得上是一门细水长流、可长期维持 " 口粮 " 的营生。

只是,成效如何,尚待验证。

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